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留住美丽乡愁

  • 发布时间:2015-02-03 09:11:16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信阳镇李楼村村头,一棵距今1200多年的唐代枣树,冬日里吸引着不少人前来参观。2014年,在国家财政支持下,信阳镇实施乡村连片治理项目,在李楼村及周边村庄修建了4条总长为3600米的联村公路,建设了一个百枣园,对唐枣及附近40多个枣树品种加以保护,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绿化、亮化和美化。

  “乡村连片治理工作的开展,把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与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与推进乡村文明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结合起来,形成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创新成果。”信阳镇党委书记丁卫卫对记者说。

  记者从滨州市财政局获悉,2014年,在中央及山东省财政的支持下,滨州市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各项惠民政策,用于改变乡村面貌,资金总投入106799万元。在此基础上,该市按照群众基础、经济条件、自然禀赋、产业优势、人文特点等因素差异,选择滨城区三河湖镇、惠民县皂户李镇、阳信县信城街道、无棣县信阳镇、滨州高新区青田街道等5个乡镇(街道),作为省级乡村连片治理试点项目,各级财政投入奖补资金9389万元。项目区52个村庄通过集中连片治理,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

  一村一品,传承历史文化有了载体

  2014年,信阳镇列入省级乡村连片治理试点以来,依靠中央及省市县财政安排的1500余万元财政奖补资金,通过企业赞助、吸引民间资本注入等方式,整合镇级财力200余万元,使乡村连片治理项目建设资金达到1763.76万元。

  一年来,该镇在抓好乡村道路、水利硬件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因素,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发掘各村的人文背景和文化亮点,打造精品工程。其中,盘河村以海瓷艺术为载体,打造了以“孝德”为主题的文化;小牛村弘扬了以“和谐社会、农村新貌”为内容的乡村文明文化;宣家村对宣纸制造工艺进行了充分发掘和保护;南张村经营从民国开始几代人赖以生存的五金、调料,开始了“美丽崛起”;如意村(靴脸庄)重点在信阳古城墙文化上加大修缮和保护力度;李楼村以唐枣树为中心,精心打造了涵盖无棣县所有枣树种类的百枣园。如今,信阳镇古城、遗迹完好,千年唐枣树枝繁叶茂,汉韵唐风美景美不胜收。

  一湖连四村,河湖美景醉人心

  “过去到邻村买馒头,由于尘土飞扬,蚊蝇肆虐,白馒头带到家之后变成了黑馒头。这次通过乡村连片治理,不光是修了路,街道整齐了,人心也齐了,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啊。”在滨州市高新区青田街道霍家村,村党支部书记霍维梅感慨地说。

  2014年,在省市财政支持下,青田街道投资1800多万元,对霍家、药丸、高东、高西等10余个村进行了集中连片治理,新修了15公里村内道路,种植了15.2万株苗木,安装了198盏路灯,建设了10处文化大院和10处文化广场。特别是霍家、药丸、高东、高西4个村相邻处有一烂泥塘,过去经常因权属不清发生纠纷,卫生状况堪忧。在这次治理中,对烂泥塘进行清淤改造,建成4个村共享的“乡村中央公园”,占地面积30余亩。公园建成之后,将黄河引水渠里的清水引过来,形成一片美丽的湖光水色。从此,4个村的村民在此休闲、娱乐,和谐相处。街道党委适时推出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活动,在村里文化墙公布。崇德向善、守望相助蔚然成风。

  滨城区三河湖镇是因徒骇河、马沙河、付家河三河交汇而成,省道永莘路贯湖而过。2014年,三河湖镇的陈家、河西孙、河西董等10个村实施乡村连片治理,项目投资2476万元,各级财政投资1500万元,新修连村路18.88公里,村内沥青路13.36公里,项目惠及1348户、4790人。

  三河湖镇镇长韩云勇对记者介绍说,通过乡村连片治理,项目区在布局上实现了“七个一”,即一条宣传文化街、一个健身广场、一个文化大院、一组垃圾集中存放中转站、一支垃圾收集队伍、一条致富发展路子、一套运行管护机制。如今,整治后的三河湖风景怡人。泛舟湖上,河流渺渺清无际、一派清流接海湾。湖区两岸的王立平村、朱口村等通过开办农家乐、民俗游等活动,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三河湖镇已成为全国重点镇和闻名遐迩的风景区。

  路通心通政通,增产增收梦成真

  惠民县皂户李镇是一个以食用菌、苗木为支柱产业的特色农业镇,群众对改善村内道路、水利设施需求迫切。2014年,该镇列为山东省乡村连片治理试点镇,省市县财政综合奖补1600万元,村民积极筹资筹劳83.21万元,村集体投入39.58万元,社会慷慨捐助373.78万元,为该镇袁家庙、石庙、歇马亭等10个村庄修路15公里,为群众运送树苗、食用菌提供了便利,实现了货畅其流。其中,石庙村共有64户、260人,570亩土地,去年靠卖树苗人均增收8000元。村党支部书记赵振猛深有感触:“依靠国家财政的支持,上级帮村里筑起了致富路,树苗成了‘摇钱树’。”

  除了道路畅通之外,他们还在项目区倾力打造了一批精致村落,新建10个健身广场,种植30700株各类乔灌木,增设165个垃圾箱,制作文化墙项目12个,清理草堆粪堆3700多处。

  2014年,皂户李镇成功入选“好客山东最美村镇”,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风景线初露端倪。

  科学施政,确保有限奖补资金发挥最佳效益

  滨州市财政局副局长景学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乡村连片治理工作中,他们在尊重历史、不搞大拆大建的基础上,坚持以村民自愿为前提,以财政奖补政策为导向,以一事一议定项目,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选取群众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公益事业为切入点,把资金用到恰当处。为了用好用活奖补资金,市财政部门以“四两拨千斤”的思路,着力在聚财上下功夫。一是确保国家下拨的奖补资金足额到位。市财政明确规定,凡是乡村连片治理资金,实行“一个漏斗”下拨,把资金限时拨付到基层,确保项目正常开工。二是市县乡财政挖掘内部潜力,把有关惠农资金整合,集中向项目投放。三是按照群众自愿、自主捐款的原则,鼓励企业家和群众捐资兴建村级公益事业。

  为了加强监管,规范运作,滨州市各级财政着力建好项目库。凡是列入乡村连片治理项目的,以县区为单位,对项目建设前、中、后图像资料进行集中整理,做到图像清晰,文字齐全,按要求归档。所有乡村连片治理资金实行县级报账,由县级财政直接监管,确保资金落到项目上,发挥最佳效益。

  为巩固治理成果,确保村级公益设施发挥长期效益,各县区立足实际,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将形成的资产划归项目议事主体所有。凡治理完成的村由镇政府出资设置垃圾中转站,购置垃圾清理车,配置垃圾桶。建立专门的保洁队伍,搞好日常维护。安排好维护资金,确保项目正常运营。

  如今,在滨州,通过实施乡村连片治理项目,镇乡村道路通畅,文化大院、健身广场配套,民俗村、历史文化村风格迥异,环境美、人文美、创业美、和谐美。“见山、见水、忆乡愁”,成为“美丽滨州”的印记。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