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面板技术比拼渐显胶着
- 发布时间:2015-07-14 05:31:34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日,京东方与相关合作方将投资400亿元在合肥建设第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消息引发业界高度关注。据了解,这将是全球首条10.5代线,此前最全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为夏普位于日本堺市的10代线项目。
当前,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面板生产基地,国内企业在先进显示技术方面一直在奋力追赶日韩企业。而在新一轮的面板技术升级竞赛中,国外生产商早有布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产面板未来该如何突围?
●南方日报记者 钱玮珏
现象
国产面板产业发展提速
京东方公布的信息显示,合肥10.5代线项目总投资400亿元,主要生产60英寸以上超大尺寸、超高分辨率的高端智能电视与数字信息显示屏等产品,设计产能为每月9万片玻璃基板,玻璃基板尺寸为3370×2940mm。与10代线相比,10.5代线可以经济切割(最有效利用基板面积、浪费最少的切割方式)的面板尺寸更大,包括61英寸、65英寸、70英寸、75英寸等尺寸规格。
目前,京东方已经拥有成都4.5代线、合肥6代线,以及鄂尔多斯5.5代AMOLED生产线,并在北京、合肥、重庆有三条8.5代线,而且早前的4月20日,京东方还与福建市人民政府、福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将在福州投资新建一条8.5代线。
不只是京东方,上半年以来国产面板企业动作频频,也是在4月,华星光电二期项目提前量产,6月底,华星光电着力于中小尺寸和中高端面板的武汉三期项目也提前封顶,预计于2017年实现量产,将实现其在液晶面板领域的全尺寸布局。
机会
中国将成全球最大显示产业基地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缺芯少屏”都是制约我国电子制造业健康发展的“隐痛”。尽管起步的时间较晚,但随着近年来国内各地不断加大平板显示产业投资力度,国内面板产业飞速发展。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面板生产基地,全球面板产业重心加速向中国内地转移,这从几个数据就可以看出:自2008年后全球新增的8.5代工厂全部在中国,其中国内面板企业建成及在建有6个,两家韩国面板企业也在中国各建有一个。
不仅如此,近年来,全球液晶电视市场规模一直持续稳步增长,按出货面积算,从2011年至今年复合增长11%,而中国市场达到15%,市场份额也从24%提高到27%,2014年中国电视面板自给率为54%,预计未来两年将提高到80%以上。
根据目前的投产情况,有机构分析今年中国大陆地区(含国内的韩国工厂)电视面板、小尺寸面板的出货量可能将超过中国台湾地区,2017年中国、韩国产能大致持平,中国将稍微领先。预计两三年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显示基地。
TCL集团、华星光电董事长李东生认为,彩电、手机两大产业给中国显示产业以强力驱动,“大尺寸化、UHD电视技术推广、‘智能+互联网’应用等几大因素支持着中国彩电增长,商业显示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也开拓了新的商机。”他列举数据表示,今年中国彩电市场的增长率约为10%,由于中国市场基数很大,对显示面板供求产生较大的影响,加上全球约80%智能手机在中国制造35%、在中国销售,有力拉动手机显示产业的发展。而究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他认为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及中国企业升级转型的加快。
未来
国产面板如何突围
尽管国内面板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摆在面前的也并非全然就是坦途。李东生此前就曾提醒,从全球市场供求增长情况看,随着目前中国已建成和在建项目的产能充分释放,预计未来3—4年市场供求基本平衡,而未来还有更多新产能的投入以及韩日、台湾地区面板厂商增加在内地的投资,“这可能带来产能的过剩”。
另一方面国外面板巨头在先进显示技术方面早有布局。以两家韩系面板巨头为例,LG Display是“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的主推者,不仅如此,在柔性显示、透明显示等方面也有进展,日前LG Dipslay刚宣布量产触控一体型笔记本用LCD面板,这将带来更好的触控性能以及更轻薄的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更广阔的设计空间。三星近日也宣布正在开发解析度达11K级别(每平方米像素可达2250ppi)的面板产品,等等。
面对未来可能更为激烈和严峻的市场竞争,国产面板企业也着手开始了准备。京东方此番上马10.5代线,其中就包括瞄准了60英寸以上的商用显示面板市场的潜力。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此前曾表示,智能时代将使显示无处不在,刺激面板需求的增长,未来京东方将形成面板、智能显示、健康医疗三大战略板块,以把握互联网2.0时代的机遇。
而华星光电CEO薄连明则介绍,华星光电已经走上了迭代创新的四部曲:第一是效率领先,随着二期项目量产,华星光电8.5代线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8.5代线;第二,从2015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做到产品领先;第三步要做到技术领先,继量子点技术成功应用之后,目前华星光电还在布局印刷显示技术;第四步要做到生态领先,不仅仅面板,未来还计划布局上游的驱动芯片、偏光片以及下游的应用等。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