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侯芳梅:插花,从厅堂到家常

  • 发布时间:2015-07-08 04:33:17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金沙讲坛

  第362期

  主办: 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

  承办: 成都市社科联(院)

  协办:成都传媒集团

  成都广播电视台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成都娇子音乐厅

  本期

  嘉宾

  侯芳梅,硕士,副教授,北京农学院教师。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评标专家。编有《家庭健康花草》《花卉学》《植物造景》《节日花卉》《插花花坛与盆景》等教材、著作10余部。多次参与北京市和全国部分省区花卉展览、插花花艺活动的展览布置、插花表演及主持解说工作。2009年获“全国十佳花艺师”称号。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曾为参会元首和夫人们进行插花表演。

  香石竹(康乃馨)在西方文化中代表着母爱,但在中国文化中,萱草是母爱的代表。相传在古时,子女要远行,母亲都会在门口种一株萱草,母亲看到萱草就不会太想念远方的孩子了。因此萱草也被称为忘忧草,代表了母爱的伟大。由此可见,花语在不同文化中也各不相同。插花时,充分了解花本身的寓意,是表达插花作品意义的重要条件。

  除了花本身的寓意,插花时容器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总的来说,可以按照容器把中国式插花归为六大类,即瓶花、盘花、篮花、碗花、缸花和筒花。

  主持

  人语

  纵观古今,插花是为数不多的突破社会阶层束缚的艺术形式,既居于庙堂之上,也深入百姓之家,既为文人雅士所欣赏,也为贩夫走卒所喜爱。近日,“全国十佳花艺师”侯芳梅做客《金沙讲坛》,与成都市民一同体会插花的艺术美感。

  实录

  东方式插花

  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今天,插花艺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在庆祝生日,看望病人时,经常会送上一捧鲜花;在婚礼上,头饰、肩饰以及手捧的花束都必不可少;走进酒店大厅中,花篮,花车与花毯也常常与我们亲密接触。近些年来,插花的应用更加广泛,鲜花礼盒、鲜花蛋糕、鲜花饼、鲜花美酒更是时髦的流行趋势。鲜花与插花艺术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对审美以及文化的不同,使插花艺术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不同的风格,主要有东方式插花和西方式插花。到了近现代,东西方插花艺术逐渐融合,衍生出了新的现代花艺。

  中国人或者说东方人崇尚天人合一,追求自然和含蓄之美。传统东方式插花多用枝条表现线条美感,花用的数量并不是特别多,但花的姿态以及聚散搭配都非常优雅。以中国插花艺术为代表的东方式插花多采用三大主枝构图,而且是不对称式的自然式构图。在作品上,东方式插花大多追求一种“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同时,还非常讲究以花表意,借花传情。这类风格的插花艺术注重形神结合,在艺术表达上独具一格。

  欧洲很多国家则认为美并不存在于个别事物中,他们觉得集合是美的一种体现,并且把这种美归纳为各种数学规范。因此西方式插花的表现形式常以圆形、半球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为主,在作品上则多以堆积的形式,使用大量的花材进行搭配,看起来非常繁茂、华丽。东西方插花艺术风格的差异,主要与民族的文化以及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中国《瓶史》

  流传日本成“插花圣经”

  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中国人爱花、用花从很早的时候就已开始了。在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罐上就有着很多美丽的花纹,这些都是先民最早对花卉关注与应用。之后,在《诗经》和《离骚》中都有着古人对花的应用记载,如《诗经·郑风·溱洧》中记载:“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漯勺药。”这段文字讲述的是在古代,男女结伴出游,离别时,相互赠送芍药花以寄托相思之情的事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芍药是中国最早的情人花,而不是现在说的玫瑰。从广义插花概念上来说,已经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民间插花的起源。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插花艺术的兴盛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有佛前供花,而且宫廷插花也非常盛行,民间插花也逐渐兴起。宫廷插花非常讲究,注重庄重排场,唐代作家罗虬曾写过《花九锡》,将宫廷插花的过程描写得极为详尽,如宫廷插花陈列在什么环境里面,用什么样的容器,什么样的水,插完花后还要画图、翻曲、作诗等。

  到了宋代,中国插花艺术进入到鼎盛时期,这个时候插花形式更加多样,而且技艺非常精湛,尤其因为有了文人加入,把插花艺术带到了非常高境界。东方式插花非常讲究追求自然之美,表达以花抒情,以花抒怀,借花传情,这一切都是源于宋代文人插花的兴起。

  琴棋书画是我国古代的文人四艺,到了宋代,又产生了生活四艺,除了插花还有燃香、点茶和挂画。这四艺在当时

  的文人雅士中非常盛行,甚至连皇帝也不能免俗。宋徽宗曾画过一幅非常著名的画,名为《听琴图》,传说这幅画中的主人公就是宋徽宗给自己画的自画像——主人公居中危坐石墩上,黄冠缁服作道士打扮,微微低着头,双手轻轻地拨弄着琴弦,他的右手侧有一盆插花,显得极为清净素雅。这幅画被认为是宋代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

  过了宋代鼎盛时期,到了元代,由于社会动荡,插花艺术仅在宫廷和少数文人之间流行。这个时期的作品多表达文人归隐以及郁郁不得志的失落情感。

  明代是中国插花艺术复兴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系统。此前,关于插花的专著或专门描写插花的文字比较少,但到了明代以后,有很多这样的著作流传下来。目前来看,有三本著作极具文献价值,一是高濂写的《遵生八笺》,一是张谦德的《瓶花谱》,最值得一提的是袁宏道的《瓶史》,他在总结前人插花艺术的基础上,把插花程序描写得更加全面了。《瓶史》一书传到日本,被尊为“插花圣经”,甚至还产生了一个专门的插花流派。

  清代初期的插花沿袭明代传统风格。受盆景术的影响,人们崇尚自然、欣赏自然美,将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微缩在室内几案上。这时期还流行写景式插花、组合插花和谐音式插花。如邹一桂的写景式盘花,花材有竹、棕榈,配以太湖石,高低错落,疏密有致,颇富自然之趣。谐音式插花如马诒所绘作品《前程万里》,以铜钱、拂尘、万年青、李子为花材,取其谐音为主题。

  花有花语

  根据寓意制作插花

  要了解中国传统插花,花的寓意非常重要,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这些花的生态习性,比如什么时候开花,适合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合适的插花作品来。

  松竹梅是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插花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松代表刚强不屈,万古长青,是高洁品质的象征,也代表着老人的智慧,以松为主的插花非常适合送给老年人。竹内部中空,代表着高风亮节,谦虚谨慎,曾有诗形容竹子“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都表现出了竹在插花中的独特地位。成都有着非常浓厚的竹文化,插花有着得天独厚的取材优势。梅花则代表着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又常被民间看作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兰花在中国式插花中也很常见,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象征着洁身自好,高风脱俗,同时还有兰心蕙质、空谷幽兰之意,代表着贤惠。另外,桂花有着加官晋爵、富贵荣华的寓意。桃花则代表了少女纯情。石榴象征着多子多孙,山茶花除了表现富丽堂皇,还可以用以歌颂英雄等。

  对话

  用插花点亮生活之美

  记者:您在APEC会议上表演的插花有何寓意?

  侯芳梅:我们中国插花讲究线条和自然之美,同时又有着美好的祝福和寓意。我选择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牡丹作为主花材,在骨架枝上则选择了龙枣枝,龙代表中国吉祥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容器使用的是青瓷鹿头樽。牡丹的雍容端庄与龙枣的遒劲屈曲,勾勒出了一幅高贵典雅、寓意繁荣昌盛的完美画面,选择瓶插,则使作品多了几分平安、吉祥之意。这幅名为“龙腾呈瑞”的插花作品,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插花的独特魅力与底蕴,同时也寄托了我们对国外友人的美好祝福。

  记者:自己动手做家庭插花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侯芳梅:首先我们要准备一些专门用具,如剪刀、胶带、铁丝等。初学者做插花,建议尽量选择一个浅的容器,古人说容器是花的金屋和大地,容器的选择经常是插花设计的一部分,但又不能喧宾夺主,尽量要素雅一些,能很好地衬托出花枝和叶片。

  此外,插花可以给生活增加一些小情趣。比如很多人都喜欢在家里摆放一些水果,用一些线条好看的草从下方将水果兜起来包装,看起来就会很有艺术感。再比如插花时可以将花与水果结合起来,做一些有意思的谐音式插花,比如“江山多娇”,我们可以把藕、辣椒、豇豆用来做线条,辅以花和草进行搭配,这样做出来的插花作品既好看,又有意境。

  家庭插花非常自由,可以选择现代风格,也可以选择传统风格,对于容器和花材都没有特殊要求,但还是要注重线条的美,同时要赋予作品思想情感,这样才不会显得杂乱和空洞。

  采访手记

  在读《水浒传》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梁山好汉简直就是“花团锦簇”:病关索杨雄,“鬓边爱插芙蓉花”;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阮小五“鬓边插朵石榴花”;而刽子手、满脸横肉的蔡庆,生来爱戴一枝花,于是人家干脆叫他“一枝花”蔡庆。哪怕是众喽啰也不甘示弱,在为数不多的出场镜头中,纷纷“头巾边乱插着野花”……

  在今天,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在头上或耳边插着鲜花,大概只有两个反应:第一,他是不是要去演戏?或者,他今天有没有吃药。但在宋代,男人戴花这习惯,跟性情风流与否无关,跟出身贫富也无关,是当时的一种普遍风气。据《宋史·舆服志》,“簪戴”本是一种朝廷礼仪:“幞头簪花谓之簪戴。中兴郊祀明堂礼毕回銮,臣僚及扈从并簪花。恭谢日亦如之。”事实上,男子戴花从唐代时就已经出现了,一直到了明清时期依然时常可见。即使在今天,新郎们在婚礼中,高考“状元”们在庆典上也会随身佩花。

  鲜花所代表着的美好,突破了社会阶层、性别、年龄的界限,成为“人皆爱之”之物。围绕着花这样一个承载美丽的主题,在成语中,在诗歌里可谓是车载斗量,数不胜数。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也对各样的花赋予了寓意不同的“花语”——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为花中君子;梅花,不畏严寒酷暑,依然含香浮动,是为高洁志士;菊花,凌寒傲霜,卓尔不群,是为花中隐者;牡丹,热烈灿烂,一派富贵繁华的气象,是为花中王者……在这样一个爱花成痴的国度里,插花这样一个艺术形式,自然而然地在国人的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侯芳梅女士认为,当前的插花艺术从风格上来说,可分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以及东西结合后的现代花艺。传统的东方式插花,崇尚天人合一,追求自然之美、含蓄之美,它的身影,在体现皇家威严的宫殿上可见,在庄严肃穆的祭祀场所可见,在平民百姓家也可见。东方式插花艺术可以看成东方美学思想与文化在艺术上的延伸,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插花的独特魅力、深厚内涵。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