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变“造血”不再“等靠要”——内蒙古金融扶贫调查记
- 发布时间:2015-07-07 10:06:00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齐成是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巨宝山村农民,5年前他跑运输的大货车出了事故,经营出租车生意也不景气,他重新回到村里准备种地。就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村支书把他家列入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那年他得到低息贷款3万元,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事情。齐成说,他用这笔贷款买了3头牛,当年就挣了3.5万元,还不算土地等其他收益。
为了解决贫困农牧民“贷款难”和“担保难”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与农行内蒙古分行合作开展“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为杠杆,撬动金融信贷资金进行扶贫攻坚,降低农牧民信贷准入门槛,强化风险保障,放大资金总量,加快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自治区扶贫办承诺从2013年至2017年5年间,为全区57个重点贫困旗县合计投入23.75亿元作为金融扶贫富民贷款的风险补偿金,农行内蒙古分行在政府建立风险缓释机制的基础上,扩大信贷投放,每年投放金融扶贫富民贷款50亿元以上,5年拟累计投放300亿元。自治区财政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及扶贫龙头企业办理的贷款分别按照年率5%和3%的标准贴息。
金融扶贫的创新体验得到回报
齐成所在的巨宝山村400多户村民中,贷款户已经达到166户,除了3个养殖大户每户贷款50万元外,其余每户最低贷款3万元,最高5万元。过去这个村不养牛,现在牛存栏700多头。羊也由过去1000多只变成了6000多只。村支书满富说,村里有1万亩耕地,产粮约1000多万斤。如果没有“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全村种植业收入也就1000万元。而现在养殖上去了,种养收入比例已经接近1∶1。
在科左中旗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目前已经累计投放贷款24696万元,其中农户贷款18696万元,3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6000多万元,辐射带动78个行政村、5917户,贷款购牛1.9万头,购羊2.1万只。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的时间并不长,却已见到了效益和很好的前景。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刘忠诚说:“这是一次突破性的改革,可以说是逼出来的。”
在“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农行内蒙古分行大力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
在金融产品上,将支持农牧民增收致富与扶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相结合,专项研发了“金穗富农贷”和“金穗强农贷”两款对私和对公专属产品,满足一般农牧户家庭生产经营,家庭农牧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和扶贫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资金需求。在服务模式上,针对农牧民贷款“担保难”的瓶颈,根据不同借款主体的业务需求,创新推广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牧户+风险补偿金”等“富农贷”8种贷款模式。制定了《动物资产抵押担保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办法,简化程序实现“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打通了服务农牧民的路径,拓宽了扶贫贷款的受益面。
科右前旗的巴拉格歹村“景堂模式”以产业带动、示范带头、大户带小户、富户带穷户相结合的方式为切入点,将13户贫困户扩增为合作社成员,通过“部分合作社成员联保+合作社集体土地承包权及地上定着物抵押+刘景堂个人资产抵押+刘景堂个人全程全额保证”和采取肉羊养殖产业牵头、贫困户入股、统一经营、按股分红的担保经营模式,统一向景堂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景堂及入社贫困户授信,累计贷款257万元,其中社成员联保贷款13户共110万元。贷款当年该合作社实现销售总额达1500万元,同比增加700多万元。全年出栏育肥羊1.4万只,同比增加1倍多。社员收入较上年增加了20%,13个新入社贫困户每户年收益达到2万元。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以来,“三农”金融服务中抵押担保难、模式少、流程不科学等瓶颈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农行内蒙古分行“三农”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得以有效拓展。以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为例,过去全旗每年的扶贫资金才两三千万元,而近两年在每年到位的1000万元担保补偿金撬动下,到4月末,该旗已获得农行发放的扶贫贷款3.34亿元,支持贫困农牧民由工程启动之初的1214户增加到7106户。工程开展一年来,自治区57个贫困旗县平均每个旗县贷款都突破了1亿元。
“精准扶贫”正在替代“大水漫灌”式扶贫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现了“政府主导、商业银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不同于财政无偿性扶贫,以普惠制为特点的内蒙古金融扶贫是扶贫开发的新尝试,起到了“扶贫扶志,治穷治心”的效果。
赤峰市喀喇沁旗农民钱顺告诉记者:“过去政府发放扶贫款,贫困户多资金少,仅能分到几只羊。有的贫困户不是把羊吃了,就是卖了还债,因为是政府无偿送的,老百姓不觉得心疼。现在,扶贫资金变成了扶贫贷款,农牧民只有用好贷款,才能还本付息,获得利息补贴,改变了过去‘等、靠、要’的习惯。”记者在此次采访中,一共走访了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左翼中旗和敖汉旗的几个村镇。发现贷款后的贫困户如今都在设法找信息、学技术、跑市场、兴产业。
业内人士指出:过去,政府的财政性扶贫资金额度小、分散,只有投入没有回报,不能解决大的问题,而且主要是用在了生活性扶贫上。通过“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使政府扶贫资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效解决了扶贫开发贷款少、贷款难和贷款贵的问题,培育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增强区域经济和农牧民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农行敖汉旗支行按照“一镇一策、一村一策”的思路,采取“整村推进+政府风险补偿+农牧户联保”模式,大力支持肉羊、肉牛、肉驴、肉鹅、生猪等养殖产业,到今年6月末,共为4000多户养殖户发放贷款1.8亿元。该行还发放贷款2.3亿元,支持300多户农牧民种植小米,户均增收1万元。
2014年11月14日,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在内蒙古调研并与自治区主要领导召开座谈会,对“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和农行金融扶贫富民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经验典型、成效突出,要求认真总结,复制推广。
在“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有效带动下,农行内蒙古分行金融服务“三农三牧”工作得以全面铺开。2014年,该行累计投放涉农涉牧贷款389亿元,余额621亿元;“金穗惠农通”工程新增“惠农通”有效服务点3713个,在县域以下的农村牧区布放电子机具18896台,行政村覆盖率达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