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文化创意 护航产业升级
- 发布时间:2015-07-07 08:32:36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陶瓷加工制造是名副其实的传统产业。在千百年的流变中,技术和创意一直是这个产业最大的前进动力,正是通过两者的相互交融,泥土才会变成流光溢彩的艺术品。
凭借人力成本优势和技术革新,德化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陶瓷重要产地之一。而今,德化陶瓷已经进入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新阶段,当地有超过1/3人口从事陶瓷相关产业,陶瓷业总产值占全县GDP总量的一半以上,可谓当地经济、民生支柱。
但是在强大的需求面前,工业化、大批量的复制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导向,技术被人追捧,创意却被忘却。德化陶瓷尽管质优价廉高产,却难免“千瓷一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陶瓷产业的技术门槛日渐消落,竞争纷起。大众消费趣味和格调也日益分化,款式雷同的陶瓷产品已难满足市场需求。产能渐趋过剩,滞销风险严峻,德化陶瓷的未来在何方?
我们不妨把视线投向一水之隔的台湾。早在上世纪60年代,台湾莺歌的陶瓷业就已经极为兴旺,早期也是承接薄利多销的代工生意。但正是因为德化、景德镇、潮州等陶瓷重镇的起势,莺歌的陶瓷代工产业被一举取代,面临跟当下德化相似的转型难题。
穷则思变。上世纪90年代,莺歌就果断放弃拼价格、拼产量的粗放型发展之路,转而追求拼创意、拼利润。乃至有莺歌的陶瓷企业无偿开放制陶设备、分享窑烧技术,只是为了邀请艺术家参与彩绘创作,以启迪员工视野技艺,加速多元化创新发展。
近年来,莺歌陶瓷俨然已有大师经济风范,陶瓷产业也因此强势复苏。陶瓷相关产业工厂及店家已有千余家,这些企业规模不大,但都非常精致,各有核心文化创意竞争力。
此前的台湾文化部门负责人龙应台曾指出,陶瓷虽是相当传统的产业,但其跨入当代美学与文创产业的潜能比想象中还大。诚然,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至关重要。对于德化陶瓷产业来说,文化创意的功效能否彰显,将决定这个地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成败。只是,相较于有着具体指标、工艺门槛和专利保护的生产技术,软性的文化创意更加娇弱,更易摧折。如何保护创造、创新者的合法权益,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智慧和担当。
莺歌陶瓷的成功转型,无疑与台湾在文化创意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构建方面的先行努力密不可分,也为大陆提供了难得的借鉴。德化在陶瓷版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正是地方政府在研判未来产业升级形势后做出的前瞻之策。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