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打造微信的极客
- 发布时间:2015-07-06 08:31:10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建议年轻人了解哲学 因为哲学有助于“了解人性,而非所谓用户需求”
■王帅
18年前,Foxmail在他手中诞生,造福了400万邮箱用户;7年前,他带领团队锐意创新,重塑了QQ邮箱,使这一产品起死回生;4年前,他成功开发微信这一划时代的产品,开拓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2013年,他继续完善微信,让微信支付风生水起。他,就是微信开发者、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
从程序员到产品经理
张小龙给世界提供的第一张名片是“Foxmail创立者”。1997年,张小龙自己编程的Foxmail面世,并迅速凭借口碑拥有400万用户。他一个人写代码,完成了Foxmail的头三个版本。Foxmail如此受欢迎,以至于他不得不外放了语言包,让各种忠实粉丝将其翻译为十几种语言。直至今日,Foxmail被收购,QQmail推出,但Foxmail的企业用户依然有数百万人。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张小龙是与求伯君、雷军、王江民等齐名的软件程序员。但张小龙并未选择创业。2000年初,Foxmail软件被博大公司以1200万元人民币买走。当时,张小龙曾对外表示,自己并不看重所谓的话语权,并意识到“与其一个人写程序,不如组织一大群人写程序”。
张小龙在博大度过了沉寂的5年。2005年,博大又将Foxmail及其知识产权卖给了腾讯,张小龙及其团队成为腾讯员工。腾讯给予张小龙较大的自由空间,任命其为腾讯广州研发中心负责人,该研发中心被允许在腾讯总部深圳之外自成一体。
在被腾讯收购之后,Foxmail开始了艰难的转变,从客户端转变为Web产品。
一开始非常不顺利,最早的版本类似Web上的巨无霸,几乎无法操作。从程序员到管理者,从客户端产品经理到Web产品经理,张小龙度过了极为孤独的3年时光。
微信席卷中国
这期间,张小龙的目光早已经从Web跳转到了移动互联网。其后来的产品便是微信,微信在8个月里横扫了整个市场,比它炫的没它简单,比它简单的没它快,没有谁比它更快。
在各家企业比拼单一功能的时候,微信在2011年下半年突然跳离主战场,在LBS和视频通话上布下两枚棋子。随即,微信在LBS上开发了“摇一摇”功能。满城的“咔嚓”声响起,无穷尽的寂寞之心终于有了简单的去处。从Web SNS产品到移动互联网SNS产品,张小龙的第三跳只用了8个月。
在2011年上半年的一个月时间内,他曾经一篇篇仔细读过业界对微信的几乎所有评价。读过一边倒认为微信无望的论调,读过各种关于微信抄袭Kik和Talkbox的指责。2011年下半年,一切全都逆转了过来。张小龙依然沉默不语,但是在微信3.0的开机页面上放出了迈克尔·杰克逊的图片,边上写了杰克逊的一句话:“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随后又写道:“谨以此版本纪念迈克尔·杰克逊,感谢他的音乐陪伴我们的产品开发之旅。”同年11月,TalkBox推出了TXT和图片输入功能。而此时,微信则提供了自定义透明背景头像和二维码名片,开始试验时尚感对产品流行度的影响。
“第二号产品经理”
张小龙的幸运源于腾讯较为灵活的机制,以及马化腾的知人善用。今年,张小龙在与脸谱工程师交流时曾表示,自己决定做微信产品时,只是给马化腾写了一封邮件,做了几点说明,马化腾当晚便回复“同意”。
在微信的起步阶段,马化腾亦给予其较大的资源倾斜。2010年11月,微信立项,张小龙带领广州研发中心的几十个人开始尝试。彼时,腾讯与360对战正酣,已是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腾讯还处在可能被颠覆的焦虑之中。
2011年1月24日,iPhone版微信面世。一位曾在腾讯管理层任职的人士表示,2011年10月左右,马化腾通发邮件,号召每个腾讯员工使用微信,QQ弹窗、QQ通讯录等均支持微信。
在腾讯内部,马化腾是“第一号产品经理”,张小龙则被称为“第二号产品经理”。两人经常表现出志同道合的亲近。张小龙在腾讯微博里曾转发了马化腾的一条微博,那是一个测试题。当被问到QQ Beta1版本中最应该实现的3种功能时,马化腾的答案是卡通头像、聊天室、看谁在线上,张小龙的答案则是卡通头像、看谁在线上、QQ表情。张小龙在微博里自嘲,“唉,这就是当年混聊天室太少的后果”。
“极客”身份与文艺内心
除了每周一次的打网球和每天深夜的听音乐外,张小龙没有什么别的嗜好。程序员时代的吸烟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他是广州深夜里最大的Kent消费者,沉默到像谜一样的男人,中国为数不多具有文艺气质的产品经理。他是那种因为喜欢《蓝莲花》歌词,就一定要向许巍买下版权,挂在QQ邮箱入口的人。如果世界上又出现了什么新鲜的App应用,在发布后的48小时之内,如果你也下载尝鲜,可能你会遇到一个名叫Allen的人。如果这个人沉默不语,甚至连头像都没有,那么你也许已经遇见了张小龙。
张小龙成功的意义在于,证明了“极客精神”在中国存在的可能性:能理解用户需求的人不少,但很少有人能像张小龙这样,不是简单迎合,而是引导并让用户养成新的行为习惯。张小龙建议年轻人了解哲学,因为哲学有助于“了解人性,而非所谓用户需求”。
一个细节便是,对“已送达”状态的处理。在同类竞争产品例如“米聊”中,发送消息后显示“已送达”几乎成为一种标配。但张小龙认为,与邮件显示“已送达”不同,作为实时沟通工具,微信显示“已送达”则会给接收消息的人带来压力,伤害了用户体验。
微信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一款成功的产品,而且它还把人机关系和交互模式彻底互联网化了。在过去两年中,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且未来还将带给商业更深远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张小龙的“极客精神”起了关键作用:好奇心、探索欲以及改变世界的情怀。
在众多产品经理看来,这种“改变世界,但不被世界改变”的做派颇具“极客精神”,张小龙亦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最接近“乔布斯精神”的人,几乎被捧上神坛。张小龙却认为,“极客”对互联网的推动作用或许被夸大了,商业公司对互联网技术发展所起的作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