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沪港通是“组团游”的最佳实践

  • 发布时间:2015-07-04 15:31:56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钟喆

  人物简介

  李小加 ,1961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后曾任《中国日报》社记者,后赴美学习新闻和法律。199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加入华尔街著名的达维律师事务所和布朗伍德律师事务所。1994年加入美林证券,2003年任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2009年成为首位具有内地背景的香港交易所集团总裁。

  在他的领导下,香港交易所集团近年来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制定全新的战略规划、改革集团旗下结算所的风险管理、实施新的港股交易时间、推出人民币产品及期货“夜市”、与沪深交易所成立合资公司,并透过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及成立场外交易结算所,拓展大宗商品、定息产品及外汇业务等等,以发展成为一家提供全方位产品及服务、且纵向全面整合的全球领先交易所,并做好准备以迎接中国资本项下审慎、加速开放的种种机遇。

  和综合类新闻网站页面不同,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页面板块不多,其中有一个板块叫特写,头条位置放的是“小加日志”。“小加日志”最近更新在一周前,是香港交易及结算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写的文章,标题为《浅谈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路径》,3000余字。

  上个周末,2015“陆家嘴论坛”在沪举行。李小加参加了一场“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开放”的分论坛。

  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香港南丰集团行政总裁梁锦松、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阙波……在这个大佬云集的会场里,座无虚席。很多听众是站着听完全场的。李小加西装革履,系一条略带粉色花纹的领带登台,立刻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

  近期,股市起伏跌宕,李小加说,希望本周一每个人投100块当做学习日。当时的忠告,现在回想十分有道理。

  1 人民币国际化:走出去,请进来

  人民币国际化已开始进入快车道。这个过程里,中国资本市场要不要开放?为什么要双向开放……有一连串的话题。

  李小加说,有一个基本共识,中国经济与全球相连,可我国的金融体系、货币还没有真正融入全球。

  人民币从封闭型货币向自由货币过度,肯定有磕磕碰碰。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行进中到底走什么路径?前面的千山万水,怎么趟过去……又是一连串的话题。“飞是飞不过去的,必须要走过去。其中有很多路径选择,每条路径的选择都有各自的机会和挑战。”

  在李小加心里,人民币国际化一言以蔽之:请进来,走出去。也就是把别人请进来,或者自己走出去。

  请进来即把资金、产品请进来。资金进来是把外国的投资者请进来,把他们的产品请进来。走出去是我们的资金走出去,投资者走出去投资。要么是产品走出去,发行者的产品可以拿到国外让外国投资者来买。

  “有两个办法请进来,走出去。第一种办法,是直接请进来,直接走出去。第二种办法组团请进来,组团走出去。”李小加说,直接把资金请进来,就是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直接进中国投A股市场。二十几年,外国人一直进不了中国股市,只好在中国香港发的H股、红筹股、美国中概股里间接把钱给中国公司,中国公司把钱拿出来发展。“现在他们感觉已不能满足需求,想直接投资我们的市场。”

  “直接请进来的好处不言而喻,外国人直接在我们家就地国际化。但要接受我们的监管,接受我们的市场机制,接受我们的交易习惯。也就是说,按照中国规则来做的,这是最好、最理想、最终极的方式。”李小加补充。

  直接走出去就是资金直接走出去。以前,QDII1(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是买一个基金产品,基金把钱拿出去投资。“只是,这个刚好在金融危机之前推出,刚买世界股票都跌,QDII1大家都不满意,生不逢时。”

  李小加形容,直接请进来与直接走出去就好比旅游市场上的自助游:那些对中国充满好奇、又会点中文、喜欢独立和冒险的外国游客不喜欢跟团旅游,他们喜欢独来独往、自助来华旅行;同样道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尤其是那些会英语、自理能力强的)更愿意自由行出去看世界。

  第二种方式是组团请进来,走出去。沪港通是一个大的实验。它是世界上唯一大规模跨境的互联互通。“在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上,沪港通就是这种‘组团游’的一个最佳实践。在沪港通机制下,投资者并没有扛着钱过境,只有交易订单通过两家交易所总量过境撮合,实现最大价格发现;而股票结算与资金交收则通过本地结算所先在本地进行对减,然后再以净额方式与对方结算所作最终结算,实现最小跨境流动。沪港通采用人民币境外换汇,实现全程回流,其结算交收全程封闭,实现了风险全面监控。”

  2沪港金融合作:你家菜,我家菜

  中国资本市场在逐渐开放,有一种观点,随着开放的加速、加深,沪港通和深港通会不会逐渐流量变小?

  李小加认为,市场上有三种人,一种自己哪儿也不想去,一种人哪儿都想自己去,还有一种人想去但不知道怎么去,也不想太费劲,于是就比较舒服地在家里按照自己习惯来去。“我觉得,肯定是第一种哪儿都不想去的人最多。第二种哪儿都想去、什么都自己搞定的人是少。”

  不过有一个趋势是可以肯定的,底部的人不断往上走。“什么地方都不想去的人,不可能一下变成哪儿都自己去的人。他一定先找一个团,向周围看看,胆子大了再到远处看看。沪港通是熟悉的环境、简单的程序、舒服的保护。简单说,沪港通的投资是受中国证监会保护的,你投的东西是外面的东西。沪港通可以搞成,别的渠道会比较难,就是有监管。”

  “中国年会、香港年会是沪港通最大的英雄,我们两家贡献也很大,但是最大的无名英雄是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这个组团是他们两家合起来安排的,要来管的。”李小加说,这次组团,老百姓去香港投的公司,不是中国证监会管的公司,不是在中国境内上市的公司,但如果这些坏了事,中国证监会要解决问题的。

  李小加喜欢打比方,他说,像开餐馆,老板一定对你们家的菜品安全负责,谁吃出毛病就要负责。“食客在店里吃坏了要来找你的,中国证监会要负责,上交所也要负责。”

  “沪港通”的启动,标志着沪港金融合作取得新突破。作为中国金融开放的两个桥头堡,上海与香港虽然有着不同的定位与资源差异,但也存在巨大的互补性合作空间。

  “一个人跑到对面餐馆吃饭和本店老板是没有关系的。沪港通是我把对面的菜拿了几盘过来,对面馆子也把我的菜拿了好几盘过去,这样我的客人能吃我的菜还能吃别人家的菜,但是你要清楚这个菜不是我做的,我说这个菜有问题你要找对面的老板,我带着你去,他跟您商量怎么回事,该道歉,赔款就说清楚了。”

  3 国际定价设置:制定者,接受者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进口国,也是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很多基础金属大宗商品,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大量的接受者。一般说来,中国应该是最大价格的制定者。可到今天,中国还是一个价格的接受者。李小加认为,一定要把中国的定价权反映出来。“我们要出去定价。经济活动中,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是一个市场行为。我们如果不能够充分、有效地参与国际定价体制、标准设置,就只能是一个价格的接受者。”

  以前,我国有外汇管制的制约、国企财务纪律的制约。“要把自己的手松开,要参与价格的形成,参与标准的制定、组织的形成。我们买到的不是中国人的价格,就要在DNA的层面来改革。”

  李小加说,今年下半年和明年还将有更大的举措,如沪港通一样的办法,更大规模、更大幅度、更大跨时区上把通道修好,将中国购买力沿着这一渠道影响定价。

  以中长期市场来看,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要开始理解市场。“我国市场,大家都往门口跑。我们的市场没有太多中间的消化机制,广场上有很多机构投资者、有很多券商,各种各样产品给你的时候,每个投资者都和券商发生关系。券商向你销售产品,券商根据你的风险偏好情况、资金多少设计产品吸引你。整个市场都由机构给大家分层次,广场上有跳舞的,有唱歌的,还有打台球的。”

  李小加说,干什么都有的情况下,不会出现一致看高或者一致看低,广场上很难大规模来来回回跑,最多在这个场子里面跑,如果想玩别的游戏就要换一个地方,这个场子里就存在局部风险。而国外讨论风险时,主要看大券商。比如,一个券商是一大片,要塌方的话就有很大问题。

  李小加很风趣,他总是爱用各种形象的比喻。这次,他用上火车买票和市场监管做了类比。“上火车,我们到底要追求什么?国外追求的是效率,大家能够很快上车,这样你就可能上车不买票,车上再买票,中间可以随便下车出站,甚至可以下车在出站口买票,但是我们为了保证百分之百安全,一定要实名定票进站买票,上车还要查票,出站的时候票丢了,还要找回来,才可以出站。”

  李小加说,监管目的不一样,哲学便不同。“要给监管者腾挪的空间,最终资本市场是所有的投资者和用钱的人之间的博弈,价值反映在用钱权益预期上反映价格。今天的市场都是预期圈子里面的人明天怎么干,就变成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的游戏。”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