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集资被骗:不是“贪字变成贫”那么简单

  • 发布时间:2015-07-01 08:31:22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施维

  对于农民而言,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他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应当有更大能力去面对市场的风险和潜在的陷阱;但同时,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我们不能完全把防范风险的责任全放在他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上,更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勿要贪心”告诫所能承担。

  日前,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一起涉嫌非法集资案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3年多来,一家名为河南浩宸的担保有限公司,聘用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担任业务员,利用其在该县非法吸储超过2亿元,涉及群众3500多户,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由于资金链断裂,上千农户恐血本无归。

  以往,城市往往是“非法集资”的重灾区,每每看到有人被骗的消息,即便其因此倾家荡产、血本无归,但作为旁观者,除了一番唏嘘感叹之外,潜意识里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判定:谁让你贪呢?!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国家一再重申,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新闻里经常播放那么多参与集资被骗的消息,为什么还要往陷阱里跳呢!

  这样的反应很正常,这种看法也不能说不正确。但是,若把对象变成农民,以上的逻辑多少有些“白天不懂夜的黑”的酸涩。尤其在近期农村地区频频曝出非法集资事件背景下,简单的一句“贪字变成贫”的道德判定或者基于风险防范的理性要求,既无法帮助人们理解非法集资在农村蔓延的现实环境,更无法帮助农民走出潜在的非法集资的困境。

  事实上,农民并非完全没有风险意识,只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农民很难分辨哪些是非法集资,哪些是合理融资,更无从得知所谓具有“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并不代表它具有融资资格这样专业性的知识。现在很多机构都是打着“抵制非法集资的”幌子,加上各种手段的包装确实带有很大的欺骗性。据了解,在此次西平县事件中,曾有业务员拿着合同咨询过律师,律师告知其合法,只可惜“此合法不代表彼合法”,反而造成更多的农民被蒙骗。

  而且,这不是普通的民间拆借,农民之所以被骗,很大程度是基于“对政府的信任”,在他们看来,既然这是政府颁证认可的合法企业,那么他们所从事的活动也应该是合法的,否则为何该公司在当地开展业务四年之久无人过问呢?领导不是来剪过彩、政府不是给颁过奖吗?怎么成了非法集资呢?虽然具有专业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但是对于农民而言,这种天然朴素的情感和信任,却很难简单用对或者错做个评判。

  再者,我们也看到,在这些事件中,很多农民拿来集资的都是压箱底的养老钱、保命钱,多在几千元到数万元之间,这和有些集资案件中动辄个体上百万千万集资额的性质是不同的。农民赚点钱不容易,物价上涨这么快,加之各种社会保障也不健全,他们只是希望能多赚点利息多增点值,并不是贪求“一夜暴富”。如果我们能坦诚些面对人性中这种真实的欲望,我们就应该承认,就算是“贪心”,这本身也是人之常情,若因此就要承受血本无归之伤,代价是否太大了一些呢!

  另外,农村金融服务匮乏,理财需求得不到合理满足,这也给了非法集资可乘之机。城市居民在一般的银行储蓄之外,还有各种丰富的理财产品、稳健的基金投资渠道可供选择,但是对于农民而言,他们只能选择相信这些表面上正规的金融企业。大道不畅,小道必昌,这就是非法集资所滋生的现实土壤。

  客观上,对于农民而言,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他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应当有更大能力去面对市场的风险和潜在的陷阱;但同时,作为一个弱势群体,身处在监管体系、金融制度并不完善的农村地区,我们不能把防范风险的责任全放在他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上,更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勿要贪心”告诫所能承担。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资金链趋于紧张,农村各类不规范的民间融资风险逐渐暴露出来;此外,在城镇监管体系越来越严密、城镇居民投资越来越审慎的情况下,非法集资也呈现出向农村蔓延之势。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醒农民“借钱有风险,集资需谨慎”,但是,若地方政府不能有效加强监管,而是任由相关机构打着“擦边球”、披着合法的外衣开展业务,不到资金链崩溃不予查处的话,那就是变相的“纵容”,甚至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