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超半数毕业生创业3年后放弃

  • 发布时间:2015-06-30 06:32:39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记者 毛晔 通讯员 张一持

  毕业后如何打算?除了求职、考研、出国之外,人生还有另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自己当老板。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呼声下,大学毕业生积极投身于这股创业热潮之中。数据显示,今年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比例增至6.3%,比去年的3.2%翻了一番。

  然而,毕业后当老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调查显示,50.1%的毕业生创业者在坚持三年后放弃。

  记者调查发现,从表象看创业失败的主因是“缺资金”,然而事实上,项目存在缺陷、缺乏社会经验、缺少人脉资源等才是“致命伤”。

  “大众创业”

  点燃毕业生创业热情

  近三年,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一路走高,并在今年大“爆发”。

  智联招聘《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13届、2014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为2.3%、2.9%,而2015届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猛”地达到了6.3%,比2014年翻了一番。

  “对比前两年的数据,我们发现,今年选择就业的毕业生比例略有下降,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的毕业生比例与往年持平,而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明显走高。”智联招聘市场部经理邵静介绍,从地域范围看,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是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

  记者调查发现,今年选择创业的毕业生有一个共性,即大多数为机会型创业(注:创业分机会型创业、生存型创业两种)。在“毕业后选择创业的原因”调查中,27.4%的人表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20.8%的人表示创业是自己的兴趣所在,19.3%的人表示选择创业是为了挣钱,只有5.4%的人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工作。

  超半数毕业生创客三年后放弃60%的创业项目死在“缺资金”

  虽然创业成了越来越多毕业生的新选择,但想长久坚持并不容易。

  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时创业的人群中,三年后仍坚持创业的比例为47.5%,这也意味着有52.5%创业者没有熬过三年。

  来自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大学生创客李清江,开设了一个名为“帝王星创业团队”的微信公众号,专为投资人、年轻创业团队“牵线搭桥”,从而与一百个年轻创业团队有所接触。他告诉记者,很多创业团队都死在了缺资金上,数量占到60%左右。

  缺钱,一方面是因为投入大。“特别是互联网项目,前期需要大笔‘砸’钱,而且短期内回报率低,一旦自有资金用完又没有及时补给,那只有等死。”今年毕业选择创业的沈旭晖说。另一方面,是因为难拿到钱。对于不容易拿到银行钱的毕业生来说,极为渴望获得风投,然而要获得风投,必须经受投资人火眼金睛的考验。

  “一个团队或项目能不能成功,一两年就看得出来。”杭州立元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周兆锋表示,现在的创业项目非常多,能获得风投的毕竟是少数。“如果长时间无法获得风投,那么项目或团队肯定存在一定的缺陷。”

  “缺资金”背后究竟藏了什么项目缺陷、经验缺乏等是“致命伤”

  从表面看,创业企业之死与“缺资金”相关,但事实上,与缺乏经验、缺少社会资源、项目存有缺陷等息息相关。

  去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陶延清,现有两个“老总”头衔,杭州玫菱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杭州氦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然而在创业初期,他也有过“创业不易”的经历。陶延清说,他们之前有一个叫“求活动”的项目,在运作数月后遇到了瓶颈,一是平台用户数量增长趋缓,二是资金回笼太慢,钱的问题影响到项目的正常运行。被难题“卡”住一段时间后,团队内部出现了质疑声,而他也是倍加迷茫。“很多毕业生的创业项目都来自在校期间,项目定位往往依托学校资源,而离开学校之后,就会发现原来的定位具有局限性。”杭州通联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部副总经理刘志彬说。

  “创业,必须要懂管理、风投等各方面的知识。”今年大学毕业的成青说,就钱的问题而言,如何找钱也是讲求营销能力的,而且就算成功吸引了风投,拿谁的钱、怎么拿钱都非常有讲究,“有的企业不懂‘游戏规则’,找来钱之后,被风投机构限制,项目也很快‘流产’了”。

  据记者了解,摆脱学生身份的毕业生创客会遇到非常多的现实难题,缺乏经验、缺少社会资源、缺乏专业知识等接近成败的绊脚石。“毕业生创业缺资金而死的根源,事实上是项目的根基不够深、团队或管理不够成熟等,因而难以吸引风投的进入。”杭州市人才服务局大学生创业服务处副处长陆敏说。

  毕业生创业并非人人适合从另一个角度看就业是最好的创业

  近年来,杭州的创业氛围浓厚,政府对大学生创客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于是大批有想法、有激情的大学生投身于创业大潮中。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杭州全市大学生创业企业分别为1381家、1581家,创业大学生人数分别为3122、3473人。今年1月至5月创业企业为598家,创业大学生人数1299人。这些大学生创客,很大一部分在毕业时会继续走创业之路。然而,创业的残酷,让不少毕业生将大笔的自有资金打了水漂。对此,多位专家提醒毕业生们,在“杀”进创业圈之前,最好先自我“把脉”,看看是否适合急着进入。

  周兆锋看来,大学毕业生,未完全接触社会,缺少社会经历、人脉等,毕业后直接创业,将家人的辛苦钱拿来作为自己成长的学费,是一件非常自私的事。如果手头没有好的项目、没有足够的创业把握,还不如等一等,先找一份可积累经验的工作,观察一下别人是怎么做产业、架构管理团队的,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或许未来可获得更高的成功几率。

  “对于一些学生而言,创业是最好的就业,而对于另一些学生而言,就业是最好的创业。”浙江工商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副处长王忠华说,工作几年积淀社会经验、人脉资源、管理能力等再回归创业队伍,那时的创业成功率会大大提升。“浙工大校友中有多位知名创业者,比如贝因美创始人谢虹,曾经当过老师,华睿投资管理集团董事长宗佩民,以前是公务员。”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