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养老金入市背负“不可承受之重”
- 发布时间:2015-06-30 06:32:40 来源:杭州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齐航
股指跌跌不休,市场人心惶惶。而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有一则消息搅动着资本市场的一池春水,并被投资者视作政府稳定情绪和扭转预期的托市之举:万亿养老金将加速驰援股市。
果不其然,昨日晚间,人社部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露出真容,并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依据这份征求意见稿,养老金投资运营将突破观念和体制的双重禁锢,迈出入市的重要一步,投资股市的比例最高可达30%。
截至2014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滚存超过3.5万亿元,加上补充养老积累的基金7600多亿元,市场乐观预计按30%投资比例计算,可为股市提供约1.3万亿元增量弹药支持。万亿养老金被寄望甚笃的更重要原因在于,中国股市历来被散户情绪、短期资金、投机操作所主导,而养老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其所秉持的稳健、理性、长期投资理念,恰可优化中国股市投资者结构,为中国股市长牛和慢牛的实现增添砝码。
但在中国A股牛市陷入“中期调整”与“牛熊转折”意见分歧的当口,对万亿养老金入市提速的价值和意义,尤须理性看待,审慎评估,切不可由其背负“不可承受之重”。
首先,入市养老金的资金量级可能是被高估的。用足30%份额所能提供的1.3万亿增量资金只是理想化预期。从养老金入市的征求意见稿来看,地方养老金将首先归集到省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再交由受托机构投资运营。因而能够入市的,应该是地方上解至中央的部分养老金,打折后最终能够进入股市的可能远不及1.3万亿。投石入水之后能激起多大涟漪未有定数。
更进一步而言,以中国股市真正实现脱胎换骨之前的“尿性”,入市养老金之杯水车薪,恐难成为二级市场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反倒可能将风险暴露在指数的大涨大跌之中。而作为寄托万千民众老有所依希望的养老金,安全性始终是置于首位的考量因素。这也就决定了其最有可能的投向并非小盘、题材、成长股,因为风险偏好过高;而是大盘、绩优、蓝筹股,但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的中国经济,已缺少盛产上述牛股的最佳土壤(可能是在2005年—2007年那一轮牛市)。而当下主要希望在于国企改革。但因为国企改革涉及大量重组、混改,养老金可以直接在一级市场赚取更稳妥的收益,二级市场反而可能成为其退出通道。
最后,寄望养老金托市来实现保值增值只是治标之术,而非治本之道。资本市场是天使,也是魔鬼。养老金入市与更高收益之间不能简单画上等号。纵然实现,入市也只能延缓阵痛发作,无法根治兑付危机之疾。中国老龄化压力渐增之下,养老金兑付困局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投资渠道狭窄及投资收益率偏低,而在于社保体系转轨时期的历史欠账始终未获清偿,统账结合的养老金制度名实不符,个人养老金账户空账待补。
正因如此,养老金托市不该背负“不可承受之重”。资金常有而牛市不常有,戮力深化资本市场、国有资本运营、养老金体制改革,才是利在长远的根本之道。
助读
关于养老金入市的十个要点
1、仅限于境内投资。
养老基金限于境内投资。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国债,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债券,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企业(公司)债、地方政府债券、可转换债(含分离交易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债券回购;养老金产品,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股权,股指期货,国债期货。
2、地方政府是委托人,全国社保基金是受托机构。
3、可参与国家重大事工程和重大项目投资。
4、可通过股权投资参与国企改制、上市。
5、投资股票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基金净值的30%,投资重点企业股权不超过20%。
6、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只以套期保值为目的,不得投机。
7、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四大部门共同监管。
8、实行风险准备金制度。
9、实现专款专户管理机制。
10、投资管理机构年费率不得超过0.5%。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