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金融国家队 紧密配合国家步伐

  • 发布时间:2015-06-27 15:31:33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

  时至今日,银行业依然是我国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总枢纽。而大型国有银行又是我国银行业的“压舱石”和中坚力量,具有举足轻重的金融地位。

  2003年之后的几年,大型国有银行相继完成了“重组-引资-上市”的改革三部曲,推行了股份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有效化解了不良资产的历史包袱,实现了脱胎换骨和焕然一新的变革,展开了十年左右的高速发展,资本实力和资产质量均居国际银行业先进水平。

  息差收窄 盈利能力下降

  而今,外部环境迅速变化,我国银行业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下行压力持续增大。银行业前期快速增长资产后累积的风险开始释放,银行业进入风险暴露期,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升,对银行业风险管理和盈利能力带来不可小觑的压力。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意味着银行业未来3-5年息差将持续收窄,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能力必然明显下降。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正以其互联网所特有的去中介功能,逐步蚕食银行业支付结算这一传统领地,并在迅速填补小微融资的空白。2014年以来,股市走牛表明直接融资一轮新的发展已露端倪,而债券市场也将随着流动性宽松和产品增多获得进一步发展。未来直接融资的增速必将超过间接融资,从而相对减弱市场对银行信贷的需求。

  管理机制 明显存在不足

  相比较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正在崛起的民营银行,大型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明显存在不足,与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要求不相吻合。大型国有银行的授权体系不够健全,董事会的权利责任边界不清晰。其主要矛盾表现在,较难平衡国家股东的要求与上市公司治理要求之间的关系;较难平衡作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大股东短期考核目标之间的关系。董事会常受到超出股东身份的直接管理要求,高管层正常的权利空间受到制约。大型国有银行的用人机制和薪酬机制与市场化的需求和公司治理规范之间存在明显的距离,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在现行的国家干部管理体制下,董事会对管理层缺少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手段。内部管理行政化色彩依然浓重,干部能上不能下、员工能进不能出和薪酬能高不能低的现象普遍存在。业务管理体系灵活性欠缺、组织架构“大而难变”、管理链条过长、运营效率偏低、市场反应滞后。大型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尚欠完善,风险偏好差异偏大,资本节约理念欠缺。风险管控责任制不够健全,责任追究容易出现“重结果、轻过程”倾向,存在“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现象。

  难以为继 必须改革创新

  2014年以来,大型国有银行经营业绩较大幅度的下降清楚地表明,在利率市场化加速、风险压力加大、直接融资挑战加深以及互联网金融崛起的全新市场环境下,大型国有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来加以突破。

  当下所推进的大型银行深化改革将涵盖公司治理机制、内部经营管理机制等重点领域。未来大型国有银行仍将保持国有股东的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不断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稳妥推进股权多元化,引入外资和民资等合格投资主体。按照国家统一政策,完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按照市场化原则完善授权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在战略管理、高级人员管理、薪酬管理和风险控制中的作用。完善行长经营管理责任制,让高管层在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中担当主要责任。深化用人、薪酬和考核机制改革。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现“目标责任制,契约化管理”。建立员工收入与业绩紧密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以利润为中心的事业部改革,增强盈利能力。切实推动经营模式转型。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制,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严格落实风险管理追究制度。

  通过深化改革,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将会取得一系列成效。作为金融“国家队”和“主力军”,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将通过规范和高效的商业化及市场化运作,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紧密配合经济转型升级的国家步伐,推动金融体系由间接融资为主向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重转型,优化金融结构;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切实提升服务国家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和企业走出去的能力,确立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应有地位。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