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李扬:中国利率市场化还在路上

  • 发布时间:2015-06-27 15:31:22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昨天下午,2015陆家嘴论坛举行了一场主题为“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的改革论坛,邀请多位嘉宾着重探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风险与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作为首位发言的嘉宾,坦言我国利率市场化或许有望今明两年在形式上实现,但要说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还为时尚早。

  改革有三个要点

  李扬在发言中开门见山地表示,今年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出了很多举措,比如4月份降息的同时提高了银行存款上限,又如不久前推出了大额存单市场。这些举措,让部分人感到中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基本完成。然而,他觉得还要审慎地对待这个结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尚在路上”。

  在他看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有三个要点。首先要让利率由市场上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自由决定。中国目前储蓄率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况下利率水平本不应现在这么高。只有利率彻底市场化了,才能获知均衡利率究竟落在哪个点位。其次要完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市场化的利率就应该分别对应不同的融资活动,反映不同的信用水平和期限,并互相关联。而中国,这样的情况目前基本不存在。

  另外就是银行调控。“中国式的调利率就是央行宣布,第二天所有的金融机构按照它重新做账,这是一个再分配手段,而非调控资金供求关系的手段。西方国家的利率调控则是通过市场手段解决的。”李扬认为,从三个顶层设计层面的要求来看,利率市场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放开银行存款的上限,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五大问题亟需解决

  李扬认为,使利率真正发挥市场化作用、有效提高资源配置作用的基础性金融条件,还有待完善。这不是简单的利率市场化能解决的,而是涉及到金融体制的改革。下一步,亟需解决五个阻碍利率市场化之途的重要问题。

  最首要的,应解除银行对贷款规模的管制,二是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三是要打通债券市场与信贷市场,四是形成以基准利率为核心的利率体系,五是要建立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比如,银行贷款管制后,利率形成的机制(资金供应和资金需求互相竞争,形成均衡)就无法做到,传导机制也就不具备了。而畸形的高额法定准备金制度也限制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再如,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让债券市场成为非金融机构的主战场,信用类债券应当占主导地位,就可以使得利率真正成为信用的价格,并根据信用等级而评级。

  此外,打通债券市场与信贷市场也很重要。利率若完全市场化了,银行可自行根据收益率选择究竟做贷款还是做债券,需要转换机制。而现在两个市场是两条线,不同机构监管,互相不通联,利率的作用受到阻隔,市场就被分割了。

  利率市场化还要建立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现在中国市场上的问题是钱很多,流动性过剩,但贷款难、贷款贵,表明从货币向信用的转换过程中有诸多阻隔,政策不能有效传导。这是中国金融结构的问题,需要通过改革解决。”李扬表示。

  汇率市场化进展更大

  针对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李扬认为相对而言汇率市场化的进展更大一点。评价汇率市场化有很多标准,他觉得最主要的是人民银行在市场上是什么样的地位。“如果每天都是唯一的买家和唯一的卖家,难免有‘超重’之嫌。如果人民银行较少在市场上出现,汇率由外汇供求决定,就接近均衡汇率了。”

  李扬认为,用这个标准看,中国汇率市场化已有很大进展,包括欧洲、国际货币组织等的国家和组织都曾说过中国汇率已经基本市场化了。不过他也坦言,在汇率决定中,有个“利率平价理论”,即各国利率水平决定相互间的汇率。但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还未实现,均衡利率水平还不知落到哪里,决定的汇率还有偏差。这就是市场化内外沟通的问题。

  本报记者 金旻矣

  ■ 论坛发言嘉宾: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 李扬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周其仁

  星展银行执行总裁 Piyush Gupta

  ■ 圆桌讨论嘉宾: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卜永祥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副总裁 孙杰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 陈志武

  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院长、教授 张春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曹远征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刘利刚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