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一生只为那份爱

  • 发布时间:2015-06-26 01:31:37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我国小麦第一生产大省河南,五月无疑是最激动人心的。从冰雪霜冻中走来的小麦,从狂风暴雨中走来的小麦,冲破各种病虫侵袭一路成长的小麦,将熟未熟,茎秆和叶片虽然依旧青涩,但麦穗一如圆润的纺锤,已然微微泛黄,一枝枝一排排齐刷刷直指天空,或在风中摇曳。一阵微风吹过,无垠麦田顿时漾起万顷碧波。

  小麦专家茹振钢戴一顶白色草帽,草帽下面是他黝黑粗糙的面庞。他俯身在这碧波之上,一手扶着麦秆,一手小心翼翼地捋着麦叶,嘴里还不住赞道:“好,太好了!美,实在太美了!”

  “我一天也离不开她”

  初识茹振钢,人们无法把眼前这个黝黑粗糙如农人的人与教授对上号;深识,更无法想象他内心澎湃的激情与他对小麦的千般怜爱。他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美好词语与情感,都用在青的麦苗、黄的麦穗身上,并日夜为她守望,为她生,为她死。

  30多年,30多个春夏秋冬,豫北黄河故道新乡县朗公庙乡毛庄村400多位村民一次又一次地目睹了教授与小麦之恋。见记者现场采访,他们打趣道:“茹教授和小麦可有感情了。”“茹教授对小麦的感情快赶上对原老师了。”“还深呢!”

  原老师是茹振钢的夫人原连庄,最初因为茹振钢痴迷小麦,自然抱怨:“你干脆跟小麦过去吧!”时间一久,也便习惯了,更重要的是因为她也是一位科研人员,新乡农科院搞大白菜育种的研究员。她实在忍不住再要抱怨的时候,这句话就变成了:“小麦是我情敌。你跟小麦过吧,我去找我的大白菜啦。”故意把尾音挑得老高,一腔抱怨遂化作俏皮的理解与支持。

  小麦之恋无疑是艰辛的。每年10月,从播种开始,茹振钢都会一趟又一趟地到田间观察苗情;到了白雪皑皑的冬天,他害怕麦苗冻着;万物复苏的春天,他害怕病虫害侵袭麦苗;五六月间,小麦终于长高了,结实了,让他操心的东西反而更多了,麦穗大不大,籽粒饱不饱,瘦了咋回事?麦穗大了,他担心茎秆能承受吗?会不会倒伏?越是极端气温的时候,越是观察麦子最好的时机。每年夏天30多摄氏度的午后和冬天零下十来摄氏度的晚上,茹振钢都要去麦田看小麦。他说:“小麦就像你的孩子,天冷的晚上你想去看看他有没有挨冻,天热了你想问问他渴不渴、热不热”……小麦收获后,又要脱粒、化验、分析、选优。这一弄,就到了春节。前些年,春节期间,他还有难得的几天清闲。这几年,为了加速育种进程,他建了人工气候室、智能温室等科研设施,一年365天都有小麦不间断地在里面生长,就恨不得把365天后面再加个0了。春节的几天清闲自然跑得无影无踪。即便这一切都不需要,茹振钢也愿意跑到试验田里发半天呆,换得一身轻松和内心的慰藉。

  但茹振钢说他从来没觉得苦,他感到的只有轻松、愉悦,甚至激动和兴奋。他常给他的学生说:“去地里看麦子是最幸福的事儿,你看那叶子、那麦穗、那根茎,它都在跟你聊天啊。它不舒服了你心疼,它长壮了你高兴。”“你想,你每天都在培育一个又一个新的生命,目睹这些生命从孕育到成长的过程,那是何等的激动人心啊!”“麦秆光亮”、“穗大粒多”、“根系强壮”这些原本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专业术语,从他嘴里说出来便也成了发自内心的赞美,仿佛一绝世美人立于眼前。

  “他的‘爱人’靓瞎眼”

  河南盛产小麦,也盛产小麦育种专家,全国大部分小麦新品种都出自他们之手。仅茹振钢一人,就培育出量产新品种十几个,其中的“矮抗58”种植面积已累计3亿多亩,增产效益260多亿元。这个品种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誉为“近三十年我国小麦育种取得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记者不止一次地参加过这些育种家们的活动,每当这样的场合,就有人对茹振钢打趣:“他的‘爱人’靚瞎眼啊!”茹便报以嘿嘿一笑。

  在河南育种圈里,茹振钢对他“爱人”的溺爱早已不算秘密,诸如“曼妙的身姿”、“奇异的组合”之类词语,就不止一次地恣意张扬在他的诗篇中。有时,他还会用口哨为她吹出一曲又一曲轻快的歌。无论在实验室里,还是在辽阔无垠的大田里。在小麦面前,他就是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理想主义诗人。的确,他有一百条理由为他的“爱人”自豪!

  茹振钢对小麦高产稳产广适优质新品种选育的观点和方法,就是这种理想主义情怀的产物。突破了小麦高产与倒伏、矮秆与早衰、高产与品质等方面一系列技术难题,培育出矮抗58、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等高产小麦新品种。尤其是矮抗58,具有高产稳产、抗倒、抗冻、抗病、耐旱等突出优点, 2009年以来一直是全国主导品种,被誉为“黄淮第一麦”。

  他系统研究小麦生态育种、形态构型、品质形成规律等,创新了高产稳产广适优质小麦新品种培育技术,运用一种根系性状与地上植株性状系统选择的新方法——即利用 “根系观察箱+根系观察墙+根系观察走廊”对小麦杂种后代生长动态逐代逐级观察评定小麦根系时空动态变化,选择出了优良品系。提出了高产小麦“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产量结构三要素均数平衡选择法。这些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和育种平台的构建,将对世界种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近年来,他又向小麦育种界的世界难题——杂交小麦发起冲锋。创育出BNS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培育出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他创新的小麦生理育种技术实现了小麦高光效生理育种的新突破,构建的杂交小麦育种新体系,在我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黄淮麦区实现了杂交小麦研发的新突破。

  茹振钢培育出了一个又一个光彩靓丽的小麦新品种,一个又一个小麦新品种也成就了茹振钢。他因此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庄巧生小麦杰出贡献奖等在内的一系列大奖,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863、973、科技支撑计划和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十几项研究项目。“小麦就是我的幸运女神!”戏言中,茹振钢满含感恩。

  无言的表白

  “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常常吃不饱饭,所以我选择学农。让土地生金,让人民丰衣足食,成了我最大理想。”1958年共和国困难时期出生于豫北沁阳农村的茹振钢,对小麦的最初表白,就是这样弱弱的。

  1981年,茹振钢从伟大的中牟农校毕业——他也像马云说起“伟大的杭师”一样,把清华、北大踩在脚下。人生三大幸事——上学遇到好老师、工作遇到好领导、结婚遇到好伴侣——全被他遇上了。当时育种界赫赫有名、培育出小麦优良品种百农3217、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的百泉农专教授黄光正看中了他。茹振钢来到百泉农专,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科技学院,成了黄教授的助手,走进小麦育种行列。30年,黄教授走了,百泉农专改名了,茹振钢对小麦的痴情与炽热,却愈发浓烈!

  如果说当年学农是为了吃饱饭,让人民吃饱饭;那么,现在的茹振钢痴情科研,则是为了挤掉洋品牌,发展民族种业,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一粒种子能够改变世界。谁拥有优良的品种,谁就有话语权。挤掉洋品牌,让中国人种上自己当家作主的小麦品种,走到哪里都有说不出的自豪感!”茹振钢从对育种工作的兴趣演变到深深爱上了这项事业。

  为了那份爱,茹振钢每天都干在试验田、吃在试验田、住在试验田。为了确保科研数据的完整和准确,几十亩的实验小麦,他一株株地手工脱粒,风里雨里,一干就是个把月,抬头满脸土,低头两脚泥。新乡县毛庄村有两千多亩土地,村民非常配合茹振钢的科研育种。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每当茹振钢有新品种,都要在那里做大田实验。他每年也都要多次到那里指导。从学校到毛庄,茹振钢骑自行车需要在半路吃顿饭才能赶到。到了毛庄,一身大汗顾不上擦,就一头扑进麦田,晚上还要给乡亲们上课,手把手地教乡亲们如何善待他们的小麦。乡亲们说茹教授一如他们毛庄的“女婿”,茹振钢说毛庄成就了他的人生。

  为了那份爱,无论小麦刚入土的秋冬季节,还是热浪滚滚的麦收之际,田野里总会有他的身影,厚厚的笔记本记录着不同地区小麦的生态环境,记录着各地主要小麦品种的生物特点及生产水平。刚开始的十来年,全靠挤公共汽车和自己的一双脚板。那时,乡村公共汽车不仅少,还总也不准点。害怕误车,他常常连饭都不敢吃,只能带一包变蛋上车。“变蛋保存时间长,不易变质,什么时候饿了就什么时候吃。”茹振钢至今还为自己的这一“发现”而自豪。茹振钢说他有“三件宝”不离身,一个装有工具和资料的挎包,一个军用水壶,再一个就是这变蛋。

  为了那份爱,他创建了“学科+团队+基地+公司+农户”的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打破了一省一地先试推再扩展的传统模式,推广速度提高8—10倍。

  他的妻子原连庄说,遇到好的品种和育种材料,茹振钢常常会高兴得像孩子一样。一次,他偶然发现一个适合做研究的母本,兴奋地跑回家告诉原连庄,就像考试得了满分的小学生一样。“我正在做饭,我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一直给我讲,兴奋得控制不住。”

  作为享誉全国的百农系列小麦育种家,茹振钢培育的小麦品种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赢得了广大农民的尊敬与爱戴。1996年,濒临黄河故道的长垣、封丘、延津等地因种植“百农小麦”富裕起来的农民看到茹振钢还骑一辆破自行车奔波在田间地头,自发集资给他买了一辆桑塔纳轿车,谁知他扭头就转送给了学校;2005年,因代理矮抗58小麦良种而发财的一家代理商,向他捐赠一辆价值40余万元的丰田皇冠轿车,他又立马转送学校。

  名也浮云,利也浮云,一生只为那份爱!爱到无言,地老天荒。这就是茹振钢!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