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严歌苓:1949年以后的故事 文学反映得不够

  • 发布时间:2015-06-24 14:33:09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5月下旬的时候,严歌苓从柏林飞回北京,除了宣传她的新作《床畔》外,其间又回了趟老家处理私事,行程之紧凑可以用马不停蹄来形容。回到国内的日子是严歌苓最忙碌的;在国外的时候,她会将写作和生活安排得非常有规律,且从不把写作当成思如泉涌的灵感状态,而是一项每日必做的日常工作。此外,写作从来不会干扰她美满的家庭生活。

  在北京的时间有限,完整的当面专访很难邀约,不得已只能用邮件方式进行。笔谈往往便于深思熟虑,也避免了口语表达的絮叨。

  未成形的稿件希望烧掉

  记者:您在新作《床畔》的后记中说这本小说起笔于20年前,好像您的很多作品都是来自多年前的构想,是一定要把一个想法放一放才动笔吗?在这段放置的时间里想法会发生那些改变?

  严歌苓:我在美国攻读文学写作时,得到最大的帮助是,一个人称写不下去的时候换一个人称,通过改变人物视角从而走出一条路来。万红这个故事当初我爸爸也提过建议,后来被搁置了。其间,用上面的方法又尝试修改了才成现在这样。

  记者:现在手里还有多少这样没被写成小说的想法和故事?

  严歌苓:现在我家里有很多未成形的稿子,作为外交官的夫人我很早就写了一份遗嘱,里面就有一条,如果我意外死亡,请烧掉我所有未成形的稿件。

  记者:您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少有的高产者,几乎一年一部新作,这是不是编剧的职业训练和经历带来的影响?

  严歌苓:我在海外的生活是非常单纯的、简单的,除了照顾孩子读书之外,空余的时间非常多,所以写作的时间也非常多。那如果拿我和D.H.劳伦斯比较,他只活到45岁,可是其一生创作58部作品。这样比起来,我可不算高产。

  文学和电影是互补的 缺谁都不行

  记者:您在意受众用影视改编来替代对您文字的阅读吗?

  严歌苓:凡是署名的剧作我当然都是要仔细阅读的,这是责任心的体现,也是爱护自己名誉的体现。我觉得文学作品当中,最好的那部分、最文学的那部分是不可能被搬上荧幕的。曹雪芹《红楼梦》里面的文字、里面的那种情调,贾宝玉傻呵呵的样子、浑然不觉的那种可爱,你怎么可能搬?还有黛玉、宝钗的可爱,都是不可能的。

  其实,它们是互补的关系,文字的哑然之处画面诞生了,画面消失之处文字出现了,缺了谁都不行。比如说有一个镜头,表现一个女人的性感。电影那种不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刹那之间的震撼和感动,是不可替代的。这两种艺术形式,谁也不可以替代谁。

  记者:您好像还挺喜欢表达沧桑感的,特别是把人物和故事置放在时代变动中?

  严歌苓:是的,我很喜欢以写个人历史来写我们民族的历史。我曾经设想过写12个不同的个人,用他们个人在几十年里的截然不同的经历,来折射一部我们民族的史诗。当然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计划,能不能实现还很难说。

  1949年以后的故事反映得不够

  记者:定居国外,除了有些作品是写一样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外,更多的还是在写中国历史和当下。您觉得这种间离,让您和其他国内作家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严歌苓:虽然定居国外,但我每年都要回来四五次。在写作题材上,我是个不挑食的人,只要是好故事我都会写。国内在1949年以后的一些故事,我觉得反映得不够,所以在我出国以后常常会反刍这些故事。我觉得我们民族特别缺乏反思精神。当然在写作当下题材的故事上,我肯定不如国内作家那么自如。

  记者:您怎么评价许多成名作家如今写作的过分现实化?比如余华前年出版的《第七天》就被许多评论指出,像是网络新闻的大集合。您觉得这是一种创作上的偷懒吗?

  严歌苓:我也常常感觉到现实中的故事更荒诞,具有戏剧性。对我们作家的挑战反而是需要把现实生活中的戏剧性淡化。任何故事情节,戏剧的也好、通俗的也好,都能成为小说题材,看你怎么样用你的文字来写了。越严肃的文字、越严肃的思考就越能使这个情节淡化。中国一直是一个最能出产故事的国家,基本是我们非常贫穷的时候,故事都是非常丰盛的。至于我在鲁迅文学院的同学余华的新作,我觉得他非常非常勇敢,他挑战了自己、挑战了文学,他想突破一般的小说写作,是很勇敢的一个行为。我看了这部小说,觉得它很前卫。

  记者:听过您的很多次演讲、讲座,好像您的口头表达并不如文字表达优美精彩。您自己觉得呢?

  严歌苓:你也许是对的。假如我的口才那么好,那我就去做于丹吧。正因为我的文字比我的嘴更能体现我的思想,所以我只能待在家里写小说。

  (文/徐鹏远 据凤凰网)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