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政策红利加速推进“装配式建筑”兴起

  • 发布时间:2015-06-24 14:33:06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相关标准不严造成市场乱象频现

  运到工地的不是零散的钢筋、混凝土、保温板,而是一块块墙板、楼梯等“零件”;工人在机械的配合下把这些“零件”组装成一栋栋住宅……这种像“搭积木”一样建造的装配式建筑近年来较多地被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指出,当前住宅产业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然而,我国住宅产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应尽快完善技术标准,引导和规范住宅产业化发展。

  装配式建筑呈“井喷”之势

  所谓装配式建筑,是指采用系统化设计、模块化拆分、工厂制造、现场装配的方式建造房屋,尽可能在工厂进行加工和现场组装设计而成的工业化建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表示,装配式建筑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建造质量、施工工期、人工用量和成本方面的控制。施工技术手段的改变能够有效消除传统建造方式下的人工作业误差,保障建筑质量,减少现场施工产生的能耗和污染,还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累计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约为1200万平方米,2014年当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已超过2000万平方米。

  政策红利是近几年住宅产业化加快推进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强制措施方面,北京规定,到2015年,产业化建造方式的住宅达到当年开工建筑面积30%以上,新建保障房基本采用产业化方式建造;长沙要求全市2014年~2016年住宅产业化实施比例分别不低于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10%、15%和20%。

  在激励措施方面,上海对于土地出让合同中没有要求的住宅项目,制定了预制外墙建筑面积豁免政策,同时结合建筑节能专项扶持资金,给予财政补贴。长沙对购买产业化住宅的购房者给予60元/平方米的财政补贴。

  此外,一些企业也积极顺应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带动住宅产业化加速推进。

  盲目跟风、缺乏标准

  尽管我国住宅产业化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忽视的是,相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住宅产业化仍处在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房企参与度不高、可行性技术较少、缺乏行业统一标准等问题困扰着产业化发展,进程仍显缓慢。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31家预制构件厂;而在2014年底,这一数量已经达到60家。仅一年的时间,构件厂数量就增长了近一倍。沈阳卫德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院院长郑勇指出,在这60家构件厂中,真正实现运营良好的只有一半左右。

  北京、沈阳的一些企业也透露,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开发商和建筑商手里项目较少,不少构件厂“今年都没有活儿”,产能大量闲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规划发展处处长刘美霞指出,就9个住宅产业化试点(示范)城市情况来看,由于缺乏标准等原因,住宅产业化在质量监管和质量追溯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现有设计、施工分别招标,再加上建筑业的转包、分包项目的经营管理模式,造成了住宅产业链上设计、施工、生产等环节的脱节。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住宅产业化各个环节涉及的标准都严重不足。这使得相关企业面临“无章可循”的窘境,标准的缺失日益成为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瓶颈。

  “目前迫切需要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总工叶明说。

  (文/李倩倩 刘良恒 原载《经济参考报》)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