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9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千年土火纸制作 奉节夫妇依然坚守

  • 发布时间:2015-06-24 06:39:44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正在捆绑竹子的李世林。

  重庆晨报讯 记者 吴国富 重庆还有传承千年的传统造纸工艺技术吗?昨天,重庆晨报记者在深入到奉节山区采访时,意外发现了这一罕见的传统工艺,目前有一些游客已前往实地观赏。

  从奉节县城出发到小寨天坑的路上,在九盘河边有一个叫“纸厂河”的地方。通过溜索来到对岸村里,走进土坯房的院坝,只见挂着一排排黄纸、杂乱无章的竹子敞房里,一名老人正在捆绑竹子,另外一名老年妇女正在借助水车木锤砸破竹子。

  老人说,这就是他们传承了若干代人、已保存了上千年的“奉节土火纸制作工艺”。

  老人叫李世林,今年68岁,妻子63岁。他拿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证书说,他是“土火纸”第四代传人。40多年前,他们接过了老一辈的技艺后,成为土法造纸“夫妻档”。

  李世林造的纸为低档的烧纸钱用的纸。他说,以前还有不少火炮纸,与纸钱一起供应兴隆镇,现在都没有人要了,如今每年只有1万多公斤的纸钱销量,年利润有3万多元,但根本养活不了一家六七口人,还得喂些鱼来卖。

  为了降低造纸成本,李世林还把自家的10多亩地全部用来种植水竹,然后砍伐来造纸。

  李世林说:“这种原汁原味的古代造纸法,很多地方都失传了。”

  制造粗糙的钱纸,也要20多道工序。把砸破的水竹用石灰发酵近50天后,捞起来还要捂上一月,再到水塘里清洗后用机器打、摊薄、晾干。

  “解放前,这里都是没有电的,全靠水车来帮助人们砸竹子。”李世林说,古代造纸厂之所以选择在河边,也是看中了丰富的水资源。数十年前,这个“纸厂河”沿岸有10多家造纸厂,如今就只剩下了老李这一家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