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转型:兰州将变身工业绿城
- 发布时间:2015-06-24 00:29:35 来源: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市将通过开展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到2017年,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建材三大传统产业循环化改造的基础上,还将在兰州新区建设国家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和红古区、永登县国家级煤电冶一体化示范工程
■通过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基本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百亿级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从而实现绿色低碳化产业新引领,仅六大产业产值达到1800亿元以上,万元增加值能耗控制在0.6吨标准煤以内
■努力实现为全国省会城市以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带动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实践经验,为重化工业型老工业基地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实践经验,为特大型城市以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经验的总体目标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同意兰州市作为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开展相关工作,并要求我市要认真组织实施好《兰州市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加强机制模式创新,更多地运用市场的办法推动区域工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
传统产业改造势在必行延伸链条打造千亿产业链
按照国务院确定的经济增长极、产业基地、向西开放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四大战略定位,我市将继续加快布局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七大产业门类型,逐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其中,石油化工产业将依托兰州石化炼油搬迁改造项目,在能源储备转运上,与兰州市石化基地实施两地联动,共同打造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构建涵盖石油战略储运、石油炼化、精细化工制造及研发的大石化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将以兰石集团、兰州电机、三一重工、吉利汽车等企业为龙头,在石油钻采、数控机床、电机、电气、风动工具、真空设备、无线电整机、集成电路、变压器、工程机械装备等领域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能力;生物医药产业将以禾邦、科创、锦东生物、佛慈、大得利、和盛堂、新兰药、奇正藏药等重点企业为主体,以生物医药产品生产为核心,以产业升级改造为目的,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绿色技术的研发,采用节能节水新工艺、设备,加强对药渣、废水、废弃包装物等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市将继续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循环化改造,一手抓战略性绿色低碳产业培育构筑,依托大项目,开发大市场,增强企业内生活力,形成新的工业增长极,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建材三大传统产业形成千亿级的产业链;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六大绿色低碳产业均达到百亿级以上的产业规模。到2017年,使其分别达到920亿元、280亿元、1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和200亿元;全市共形成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具有重要优势的11条循环经济产业链,100户示范企业和188个重大项目。
五大出口增强企业对外竞争力
在工业转型试点城市获批后,我市将按照国家重点培育兰、西城市群的战略布局为指向,继续深入探索以工业转型带动城市功能提升的新路径。紧密结合兰州城市空间抽疏变化,推进兰州主城区现代服务业规模化,提高服务产品的规模、层次和水平,显著提高都巿繁华程度,成为重化工工业城市转型的范例。预计到2020年,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在GDP的比重达到60%左右。同时,我市将依托国家建设兰州铁路集装箱货运枢纽和兰州国际港物区,改造提升仓储、配送业,扩大联网全球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规模。跟踪市民消费层次新变化,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的冷链物流、农产品物流、特需产品物流等,并依据城市空间格局新变化和旧城改造新动态,引导和培育以家具装饰、板材管材等企业集聚为主的水阜、忠和及北龙口的商贸物流区,以金属、建材、煤炭等大宗产品交易为主的东川、河口南的生产资料交易区,以医药、汽车、钢材、建材为主的沙九综合物流区,以冷链农副产品、大宗服装和日用百货为主的和平、定远综合物流商务区。此外,将以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契机,大力扶持电商服务平台企业、服务企业和租赁企业在主城区落户并扩大规模,完善快递物流系统,加快甘肃电商谷等电子商务产业园、三维商城、秀宝网、特色中国·甘肃馆的建设并扩大布点。推进市民生活服务、休闲娱乐、旅游、支付结算等领域的电子商务运用。充分利用企业搬迁腾出的土地资源,加快西站中央商务区建设;结合城中村改造、城乡接合部改造等,构建万达、名城、红楼等城市综合体业态,形成生活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区。
除此之外,我市还将根据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依据兰州市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品、清真制品食品等产业基础,发挥品牌和市场份额优势,以出口带动产业转型。继续夯实原有特色优势出口企业基础,提高企业的技术构成和科技融入,加强与丝绸之路贸易国的余缺互补、供需对接和产业互动,加快构建五大出口产业示范基地,形成新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其中,将继续依托兰石国民油井、海默科技、兰科石化等骨干企业,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兰石搬迁项目达产、达标,以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石油炼化设备、计量专用设备、电机、液体泵、测量仪器及装置等为主要出口产品方向,以中亚、西亚国家为主要境外市场进行配套的科技创新,加快形成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保持和提高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依托金川科技园、金川新材料、金川科力远电池、方大炭素等骨干
企业,以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兰州新材料基地为载体,扩大镍钴粉体材料、记忆合金、核石墨、炉用碳电板、炭素新材料以及镍氮电池、锂电池的生产与出口。依托兰州市生物医药、佛慈制药、太宝制药等骨干企业,以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载体,扩大重大关键技术的优势,加速产业化进程;以人体疫苗、动物疫苗、生物育种为主导产品,培育出口优势。此外,针对丝绸之路伊斯兰国家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借助民风相通的有利条件,扩大连海经济开发区红古园区的规模,加快实施兰州新区民族经济产业园项目,依托阿尔敏清真明胶公司、奇正药业等骨干企业,吸引民族特需品、民族医药、清真农畜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等民族伊斯兰品牌入园经营,开发清真明胶系列产品和胶原蛋白、肝素纳、硫酸软骨等生物制品,以及现代中(藏)药,形成面向中亚、西亚的世界一流的清真生物系列制品的生产基地,并依托亚成肠衣、中化达贸易、寰生土畜、华泰天润等骨干企业,以高原夏菜、玫瑰、百合、小杂粮、瓜籽、种籽、肠衣等为主导产品,打特色牌,走优势路,构建“基地+出口”、“企业+标准化经营+绿色化生产”的模式,提高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甘肃省外贸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在此基础上,通过五大出口基地建设,增强对外的产业竞争力和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组建兰州市面向丝绸之路国家的出口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五大出口基地的出口额达到40亿美元以上,占兰州市出口额的50%左右。
疏堵并用为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开方子”
在降耗节能方面,我市将以年耗能在5000吨标煤以上的用能企业为重点,通过行业分类,制定企业三年能效改造提升计划,到2017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力争比2013年下降15%左右,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先进节能标准的比例大幅提高,部分行业和大中型企业节能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根据全市各行业能效利用现状水平与先进水平差距,我市将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及化学纤维制造业等领域的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实施严格的降能管控,推进甘肃大唐西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等24个重点企业实施“能效领跑者”计划,推进能效对标达标,不断提升能效水平。同时,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加大支持余热余压利用、高效电机产品等重大、关键节能技术与产品示范项目,推动重大节能技术产品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并建立节能环保服务公司,对年耗能5000吨以上标煤的重点
高耗能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市场化运作机制和模式进行专项推广,每年在全市推广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0个左右。此外,我市将继续推广煤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并以煤炭洗选、煤炭加工、煤炭洁净燃烧、煤炭转化等领域先进技术和设备为重点,推广型煤、配煤、高效煤粉、水煤浆替代传统煤炭,选洗高品质煤炭,推广先进的燃烧器、流化床燃烧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煤炭气化、燃料电池等技术减量或替代燃煤。
根据国家及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和市委、市政府对淘汰落后产能的总体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市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淘汰落后产能目录,强力推进工作,确保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工作。其中,将继续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能评管理,强化安全、环保、能耗、物耗、质量、土地等指标的约束作用,严格执行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和落后产能界定标准,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产能,改善土地利用计划调控,严禁为落后产能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建设项目提供土地。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落后产能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新增落后产能。同时,强化经济制裁举措,充分发挥差别电价、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价格机制在淘汰落后产能中的作用,加强对企业执行产品质量标准、能耗限额标准和安全生产规定的监督检查,采取综合性调控措施,抑制高能耗、高排放产品的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我市将采取疏堵并举的措施,继续推广高效节能电动机、稀土永磁电动机,高效风机、泵、压缩机,高效传动系统等设备,更新淘汰低效电动机及高耗电设备,并采用高效节能电机及系统相关节电设备新装电机系统。同时,推广变频调速、永磁调速等先进电机调速技术,改善风机、泵类电机系统调节方式,逐步淘汰闸板、阀门等机械节流调节方式,并重点对大中型变工况电机系统进行调速改造,合理匹配电机系统。以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传动方式改造传统的机械传动方式,逐步采用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拖动装置,重点是电机总容量10万千瓦以上大型企业的示范改造等。此外,还将优化电机系统运行和控制,推广软启动装置、无功补偿装置、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通过过程控制合理配置能量,实现系统经济运行,并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推行变频、变频、永磁调速及计算机控制改造风机、水泵系统,重点是20万千瓦以上火力发电机组;对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鼓风机、除尘风机、冷却水泵、加热炉风机、铸造除鳞水泵等设备运用变频、永磁调速;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进行:工艺系统流程泵变频调速及自动化控制改造;对通用、专用设备制造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研发制造节能型电机、电机系统及配套设备。□记者李昕
■相关链接
近期工业发展“绿”目标
针对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订了《关于加快工业转型跨越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加快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激活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循环经济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措施,加大对产业链延伸、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环境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为加快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同时,从2014年起,市财政专门设立工业发展专项1.5亿元,其中50%以上用于支持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的相关项目。
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市将通过开展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到2017年,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建材三大传统产业循环化改造的基础上,还将在兰州新区建设国家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和红古区、永登县国家级煤电冶一体化示范工程,并在重点建材企业全面推行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从而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使三大传统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6%以上。同时,通过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基本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六大百亿级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从而实现绿色低碳化产业新引领,仅六大产业产值达到1800亿元以上,万元增加值能耗控制在0.6吨标准煤以内。努力实现为全国省会城市以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带动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实践经验,为重化工业型老工业基地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实践经验,为特大型城市以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经验的总体目标。
与此同时,我市将确保全面完成并力争超额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各项绿色转型指标。按照计划,2015年,我市将“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4%,超额完成“十二五”年均下降3.2%目标的25%,达到国家要求;2016年、2017年分别下降4%,超额完成“十二五”年均下降3.2%目标的25%,超额完成国家要求。2015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控制在10.6137万吨、7.7535万吨、4.5667万吨和0.8416万吨;2015年超额25%,后两年完成“十二五”减排年均目标,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控制在9.905万吨、7.182万吨、4.3243万吨和0.7932万吨。2017年主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达到西北地区先进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先进指标。此外,以兰州新区建设为统领,促进国家级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开发区与兰州新区融合发展,加快省级以上开发区循环化改造,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首尾间的代谢和共生体系,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能源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废弃物再生利用,形成减量化、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产业体系。加大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力争利用三年时间,有序推进主城区100户工业企业搬迁到兰州新区产业园,实现产业升级和集聚发展。到2017年,建成企业主营收入过1000亿元的园区1个,过500亿元的园区2个,过200亿元的园区4个,产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产业优化度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