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柴可:做轻健康行业的女性健康管理平台

  • 发布时间:2015-06-19 00:33:16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大姨吗”成功之前,柴可尝试过多个“轻健康”项目,有减肥的、有糖尿病社区的、有按摩的……虽然均以失败告终,却都是很不错的创业种子。2012年,坚持在健康领域创业的柴可播下了新的种子,一款瞄准女性生理期健康管理刚需的APP——“大姨吗”上线,短短三年成为同业“领头羊”,市场估值过亿元。

  一路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人才、版权、融资等也曾困难重重。这些困难克服掉,它们反倒成为发展的养料。柴可把大姨吗视作自己创业生涯中的一棵小树苗,他希望在互联网技术、创新驱动和广阔市场三个要素的滋养下,小树苗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留心生活细节 发现刚需项目

  1986年柴可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曾经是大学教授,后下海开药厂。双子座的柴可性格格外细致,从他创业经历中的故事不难看出这一点。

  做糖友社区是因为父亲有糖尿病,经常会为吃什么、怎样调理、治疗等烦恼。柴可说,信息是分散的,为什么不建立一个将糖友聚在一起的虚拟平台,相互交流信息和经验、感悟和心情。

  减肥项目和按摩项目等亦是如此,不离开健康领域,出发点都是来自身边人的经历。“想做点什么,改变生活。”柴可说。

  然而,这几个健康领域的项目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尽管目前这些创业种子有的已经被别的团队做得很成功。柴可说,创业项目能不能成功,不单是点子够不够好,还要看很多其他的因素,天时、地利、人和每一个系统环节都要OK。

  2011年,一个路演项目又失败了,然而,转机也出现在了那次路演中。“台下一位兄弟找到我,他说,‘你根本没有找到健康领域的刚需。’我问‘什么是刚需?’他说‘那种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东西,比如女孩子的月经,不可能憋着不来。’这句话,对我有拨云见日的效果。”柴可说。

  不要“比如”了,刚需就瞄准女性生理期的健康管理。柴可告诉记者,当时他的女友现在的爱人,每次来完月经就会头疼,找了很多方法,后来发现只要在月经来之前的周期,不要摄入含有咖啡因过多的东西,比如咖啡、茶叶、巧克力,就可以避免头疼,非常管用,“但我们必须记得每一次周期,不要去碰这些东西。后来我又发现周围很多女同事有痛经以及不孕不育的问题。”

  “这时候我才知道,生理周期是一个女人健康的根本。我们能不能做一个东西,让女孩不要在错误的时间做错误的事情,能不能做一款产品帮助女孩找准自己的排卵日,怀上一个健康漂亮的宝宝,这个不就是健康的‘刚需’吗?”柴可说。

  于是,2011年末,柴可带着自己的团队再次投入到健康领域的创业项目,全身心地开始大姨吗的创业事业。

  好产品靠口碑传播

  2012年1月,大姨吗APP上线后,成为国内首款女性经期和健康数据记录APP,很快便俘获妹纸们的芳心。柴可说,“这是国内首款,但并非从无到有的新点子。美国2009年就有Period Tracker,国内也有人在用,但是功能相对单一。我们从用户体验入手,发现和建立更适合中国妹纸使用的功能。”

  2012年1月包括经期记录(用于医生问诊)、经期预测、月经病自测与建议、易孕期/安全期预测、日常美容保健贴士功能的大姨吗正式上线。上线之后,大姨吗也面临着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推广。柴可靠什么解决这个问题?好名字和好口碑。

  将“大姨妈”的“妈”改为“吗”,这是柴可的主意。他说,在信息快餐的时代,能够让人停一眼就是胜利。“‘大姨吗’的‘吗’是不是写错了?这是什么玩意儿?用户这么想时,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这一点上柴可确实相当有天赋,记者采访了多个用户,她们表示,最开始真的在这个名字上“咯噔”了一下,然后进去发现这个应用很好用。

  然而,这个名字也带来一些困扰。尽管已进入“互联网+”的后工业时代,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保守观念并未全部退出市场。在市场推广初期,将女性月经周期堂而皇之地推广让团队感觉吃力。

  于是,柴可的团队选择使用“巧劲儿”。比如在微博上画漫画,在微博粉丝只有5000的时候,一些漫画能被转发12万次。比如向杜蕾斯借鉴宣传经验,运用精细化运作的思路。

  同时,也用“蛮劲儿”。上线初期,团队只有10来个人,但仍然坚持24小时咨询在线,帮助用户解答她们的问题。

  随后在ios的版本上线之后,大姨吗用户数获得了大规模的增长,在没有刷榜的情况下可以排在总榜前几位。柴可说:“我后来反思之所以快速发展,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在做一个好产品。”

  “用户从0到1000万,测算下来,每个成本不到一毛钱,这算业界奇迹,但我们的确做到了,原因是我们坚持了正确的运营策略和好产品口碑传播的思路。”柴可说。

  随后,2000万、5000万,大姨吗APP的注册用户以每天平均10多万的数量快速增加。截至今年3月,大姨吗APP注册用户达到8000万。“今年破亿板上钉钉。”柴可说。

  注册用户是行业衡量的核心指标,但不是惟一指标。柴可说:“达到目前的规模,我更关心每日独立活跃数量,这个指标意味着每天有多少人使用大姨吗。”截至今年3月,大姨吗APP的每日独立活跃数量为420万。据了解,这个数据高于很多知名APP,商业前景非常看好。

  这样漂亮的成绩单,在APP扎堆的移动互联市场上为数不多。打开大姨吗APP,粉色界面、卡通女孩Logo、女性话题社区、指数齐全的记录功能,简洁、明快、人性化的设计成了千万女性用户的选择。大姨吗APP成为Apple Watch首批适配应用,而且还是第一个健康健美类的应用。

  “自己敢投自己,别人才会投你”

  融资是摆在很多创业团队面前的不二难题。大姨吗是如何解决掉的?柴可总结自己的经验就是“自己敢投自己,别人才会投你”。

  虽然顶着“富二代”的头衔,但是从2009年从加拿大回国创业至今,柴可并未用过家里的钱。“第一个项目的资金,是我在加拿大挣的工资,总计50多万元,我全部投到了自己的公司里,我想如果自己都不敢投自己,还能奢望别人投你吗?”柴可说,这是对自己和自己的项目有没有信心的表现。

  柴可说,A轮融资是创业公司的必修课。到2012年3月份时,大姨吗大概有了26万用户,尽管数据好看,但现实是仍然没人投钱。

  为什么呢?柴可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第一,投资人会问“你借鉴了谁?”他们非要找一个“抄袭”或者借鉴的模板,因为这样他们可以看到你所处的节点和天花板在哪儿。“遗憾的是,大姨吗没有借鉴对象。”

  第二,26万用户,18%的日活跃用户量,投资人又问“你的发展可以预测吗?你拿什么东西给我预测?你的市场预测是不是理性?”

  柴可说,在开始这个阶段,投资人最关心的是“你怎么挣钱”,所以现实其实非常残酷。

  2012年7月份,大姨吗迎来转机。注册用户达到80万,三家投资机构给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笔投资,其中领投是真格基金。柴可总结道:“真格投资我们,归结一点,看重我们的执行力。”

  投资人到底看人还是看项目?柴可认为,天使投资人在早期阶段一定是70%看人,20%看项目,10%看运气。人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投资人会看你为什么创业,有没有毅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4月,大姨吗宣布完成C轮融资,金额为3000万美元,由策源创投领投,红杉资本和贝塔斯曼跟投。这轮融资后,大姨吗估值约2亿美元。

  从工具到平台 盈利困难破题

  APP如何盈利?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APP行业的难题。北京一位业内人士坦言,绝大多数APP创业项目是画饼,不盈利只烧钱,画饼融资,融到资就烧钱,烧完钱再融资,融不到资就再画饼。“本身不创造利润,绝大多数APP都是这个模式,都在烧钱。”这位业内人士说。

  柴可不这样想,也没有这样定位大姨吗APP。“不创造价值,就走不远,所以要打破APP不盈利的市场咒语。”

  柴可表示,大姨吗APP最开始是一款单纯的健康管理工具。纯工具的用户黏性是有限的,商业开发价值也有局限性,所以要升级蜕变。大姨吗APP引入社区模式,加入讨论话题,增加客人黏性提升社区人气,增加商业开发空间。目前大姨吗APP已经有可观的广告收入。

  今年年初大姨吗APP再次升级,开始做平台的尝试。3月5日大姨吗新上线了一个叫“美月优选”的女性垂直电商业务,截至目前推出了特卖和周期购的购物形式,为广大女性提供一个专业化的购物平台。

  据介绍,大姨吗的电商版图不止于此,他们已经成立独立的电商子公司。据内部人员透露,美月优选推出了特色服务“周期购”,依托大姨吗积累的海量女性生理健康数据,可以智能地根据每一个用户的生理特点,给用户提供最适合的经期呵护方案。“这算是大数据挖掘的一个应用,更准确地瞄准用户个性化需求,根据其身体状况推出理想化的精选商品。”

  柴可向记者表示,实际上,2014年本来已经可以进行商业化,但当时想坚持在医疗领域做突破和布局,想把基础做深做扎实,然后再延伸服务和体验,做出精品。

  柴可比较认可大姨吗“工具+社区+电商”的模式,能够把现有的流量和用户都变现,才有坚实和源源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8000多万的用户,加上女性用品的周期刚需,市场人士认为,想象空间足够大。

  创业,要与新老社会问题抗争

  目前,大姨吗的员工有120多人,大多都是80后、90后的青年人。柴可如何hold住这个年轻团队呢?他的“柴氏”管理法真心体现了“大姨爹”的暖男本性。

  在大姨吗的总部,除了那些供员工过夜休息的房间外,还有免费的三餐吃,女员工每个月还有1天带薪“姨妈假”。“员工待遇可以说比国企好。”

  对于核心成员,柴可配置了公司原始期权激励。他说,这个圈子里能够共患难的,绝对要感恩和珍惜。在大姨吗初创最困难的时期,团队人员减少到几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大公司高价挖角也是对小公司的致命一击。

  技术、架构、运营都是核心部分,走一个就断一条腿。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也是小公司的命脉。“所以从人性需求出发,尽量给员工好的待遇,但市场大浪淘沙,有走有留。”

  作为一家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掌舵人,柴可对创业的最大感受就是在“与新老社会问题抗争”。比如北京房价奇高,在北京买了房的员工和没有买房的员工,每天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

  柴可讲了一个故事。公司里曾经一个员工发展非常不错。因为买了房背了房贷,生活费都成问题,后来离职跳槽到工资更高的公司,而放弃了柴可配置给他的原始期权。三年后,这个人仍然每天为了房贷愁眉苦脸,而如果当初没走,现在手里成熟的期权已经价值40多万美元,待成熟的也值80多万美元。

  再比如教育问题。柴可说,跟国外的大学毕业生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后不善于自我管理。“他们专业能力不差,但是学校和家庭没有教给他们如何有效地自我管理,更没有灌输需要自我管理的意识,依赖心理很重,这加重了公司的管理负担。”

  还有功利的社会氛围问题。在大姨吗创业初期,四处寻找投资人,但很多都碰壁了,国内投资人很多都冲着利润去,总是会问什么时候盈利如何盈利的问题。“太功利了,小企业融资难就难在这里。”

  在加拿大留学和工作过的柴可认为,当前国内创业型公司在成长过程中,脱不开整个大环境。当前,国家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柴可说:“机遇不言而喻,但是困难和挑战要预估充分,找准了点,就坚持,对于创业型公司而言,是大好机遇,但是挑战也必须面对,困难要预估得多一些,担当要准备得扎实一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