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545尾中华鲟幼鱼现身长江口

  • 发布时间:2015-06-18 04:29:2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讯(记者 黄勇娣)时隔2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的幼鱼,再次现身长江口。记者昨天从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获悉,从今年4月发现第一条中华鲟幼鱼到6月16日,已在长江口水域监测到545尾野生中华鲟幼鱼。这说明,中华鲟的自然产卵场可能已经发生转移。

  葛洲坝下产卵场两年未见繁殖

  专家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中华鲟洄游通道被阻断后,它们无法再回到葛洲坝上游的金沙江附近产卵。随后,部分中华鲟在葛洲坝下逐步建立新的产卵场。然而,2013年和2014年,人们没有发现中华鲟在葛洲坝下产卵场有繁殖现象。

  中华鲟幼鱼消失2年,会是什么原因?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庄平介绍,目前推测主要有2个原因:一是葛洲坝下的产卵场可能发生了什么状况,让中华鲟不得不在别处建立产卵场;二是中华鲟推迟了产卵时间。

  2004年以来,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连续12年,组织开展长江口中华鲟幼鱼资源调查和监测。2015年4月21日,管理处在上海长江大桥以东3公里水域监测到第一尾鲟鱼幼体。经专业机构分子鉴定,确认为中华鲟。

  继续加强长江口海洋牧场建设

  专家分析,从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的监测数量来看,今年的监测数量相对较高,是2004年以来的第三高。这说明,去年野生中华鲟产卵群体具有相当规模。同时,尽管4月份监测到的中华鲟和6月中旬监测到的中华鲟,在全长、体长、体重等基础生物学指标上差异较大,但6月中旬监测到的中华鲟基础生物学特征与往年同期的差异不大。这表明,长江口是中华鲟天然的幼儿园,是幼鱼入海前唯一的索饵育肥场所。

  下一阶段,管理处将优化现有监测网络,加强长江口中华鲟资源监测工作。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评估长江口野生中华鲟幼鱼资源量和产卵群体规模。另外,上海将继续加强长江口海洋牧场建设,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