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再造红树林新景观
- 发布时间:2015-06-16 08:32:30 来源:国家林业局网站 责任编辑:罗伯特
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的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历史上,在三亚河、榆林河等地曾大量分布红树林。但长期以来,由于环境污染和人为破坏等因素造成我市红树林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坏。不少地方的红树林出现断带,一些地段甚至形成了裸露的滩涂地。目前,三亚现有铁炉港、青梅港和三亚河三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926亩,但红树林保存面积只有1000多亩。为加强我市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与利用。2015年,三亚计划投入1500万元,用于655亩红树林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如果相关工作取得预期效果,未来三亚红树林有望再现林木成群、鸟类聚集的场景。
A
金鸡岭桥段率先修复 引领全市红树林修复工作
5月29日,记者站在金鸡岭桥上,沿着三亚河往上游方向看去,两岸稀疏的红树林呈现着断续的点状分布特点。而在金鸡岭桥三亚河的西岸,几棵高大的红树林孤独地伫立在河岸边。河的东岸,一些小红树林稀疏地沿河岸分布。
三亚红树林保护站有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鸡岭桥附近由于房地产开发、污水排放等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影响了该区域红树林的生长。“市区内影响红树林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开发以及河流污染造成的生态变化。在远离市区的其他保护区,红树林遭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毁林开荒、捕鱼挖螺等。”
有学者根据史料推测,历史上三亚红树林的面积大概在3至5万亩。在此后的岁月中,不少红树林生长的河滩最后变成了盐场、鱼塘等,人为的毁林开荒和生长环境的变化使得红树林面积大为减少。
“如果不采取行动保护现有的红树林,我们很多树种可能以后就消失不见了。”作为本次红树林修复方案的制订参与者之一,三亚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俊忧心地告诉记者,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中生长着我国红树林树种红榄李、木果楝、海莲等最大个体古树,是我国最古老的红树林之一,许多树种被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和《海南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如果不加强保护,那些依附在红树林树上和树下或者滩涂的生物也都会消失,生态系统将会受到破坏。”
6月5日上午,记者再次走访该地时发现,该河西岸部分已经栽上了小树苗。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这些树苗能够栽植成功,未来这里将再现红树林集中连片的场景。
实际上,这仅是《三亚河沿岸红树林引种栽培及示范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记者从三亚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三亚河沿岸金鸡岭桥至凤凰水城段。项目建设总面积20亩,总投资80万元,总长度3400米。项目主要对该区域内红树林品种分布不均,树种结构不合理的残次、断带及宜林滩涂地块进行分区改造,以正红树、桐花树、秋茄等本地树种为主,开展红树林引种栽培及示范研究的科研工作,为我市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刘俊告诉记者,按照今年红树林修复的相关方案,金鸡岭桥至凤凰水城段的红树林栽植只是第一步。今年,我市还将完成三亚河、铁炉港等区域的红树林修复工作。“金鸡岭桥至凤凰水城段的红树林修复并不仅仅是栽树,我们会在这里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比如,研究不同种类的红树林生长特性,研究红树林对水质变化的反应等等。”
B
着力培育本地树种打造三亚特色红树林体系
红树林生长在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其生态效益不仅在于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等功能。而且,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景观性很强,素有“地球绿肺”之称。我市现有铁炉港、青梅港和三亚河三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926亩。这些红树林湿地资源是我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为我市的生态、休闲、娱乐等多功能滨海景观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围垦养殖、水路交通增加、大量污水直排等使得原有红树林湿地资源受到影响,造成了红树林面积和质量不断下降。
近年来,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我市也在不断加强红树林保护的力度。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琦指出,三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生态环境,各区、各部门要全力维护好这个核心竞争力,要把治标与治本同时进行,严格加强对红树林破坏、两河污染等顽疾问题的治理管理。
当前,我市正大力开展城市“双修”工作,红树林修复作为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一环,对于美化城市景观、保护生态多样性等有着积极的意义。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红树林保护工作,近日我市出台了《三亚市2015年红树林湿地修复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此次,我市红树林修复项目建设总面积655亩,总投资1500万元。项目以加强三亚河与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内现有红树林资源的保护,增加红树林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对保护区内残次、断带和宜林滩涂地进行修复建设为目标,逐步恢复我市红树林湿地生物群落和景观特色,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方案,三亚河红树林保护区沿岸的修复主要包括:在保护区河岸沿线及延伸河道对原有红树林带残次、断带和宜林滩涂地进行修复,建设面积105亩,主要分布在同心家园5期、山屿湖、东方巴哈马、海螺农场、白鹭公园、第一市场、月川桥、凤凰水城等。在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海岸沿线的修复包括:对保护区海岸沿线的宜林滩涂地进行修复,建设面积500亩,主要分布在青田村、石龟村、江前村等。
刘俊表示,此次红树林修复工作除了进行补种,还会建立红树林种苗繁育基地,培育红树林优质种苗,为三亚地区红树林修复工程建设提供种苗保障。“在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内将建立50亩红树林优质种苗繁育基地,以本地原生红树林树种为主,进行培育、繁殖优质造林种苗。”
“本地树种适合了本地的生长环境,对于维护树种的多样性,提高树种的生存能力,以及提高树种抗病虫害、吸引鸟禽栖息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刘俊告诉记者,通过选择本地树种,能够培育出具有三亚本地特色的红树林湿地生态体系,这对我市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都有很大价值。
据介绍,此次修复工作将坚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的原则,把红树林湿地修复建设作为我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同时,坚持以本地原生红树林树种为主,引进适合三亚地区生长的红树林树种为辅,结合景观效果进行修复工程建设。
此次修复工作还包括建设围栏防护、界碑界桩,为保护区配备巡护船艇等。同时,编制三亚市红树林保护区总体规划、三亚河红树林保护区规划及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规划工作也将逐步展开,为三亚市红树林保护区的发展、建设和规划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将方案做细做实,刘俊和同事反复修改方案,数易其稿。“整个方案修改了差不多8次,历时将近半年的时间。主要是对选择树种、栽种方式等不断改进和细化。其间,我们也请教国内一些知名的红树林专家教授,以求将方案做得更好。”
C
因地制宜选树种科学谋划提高造林成活率
提高补种树苗的成活率,是红树林修补工作一个重要的指标。针对不同修复区域的不同生长环境,林业部门进行了专门调研,并据此选择不同的树种进行栽种。
“比如三亚河,沿岸受周期性潮水、周边排污及上游淡水补充等因素的影响,盐度较低。雨季淡水量充足,河水中出现阶段性无盐期。因此,树种选择中尽量避免对盐份敏感的树种,如角果木、桐花树、秋茄等。”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受周期性潮水影响,盐度较三亚河偏高的特点,在该区域选择的是耐盐度高的树种,如角果木、海莲、木果楝、白骨壤等本地原生树种。
“为保证造林成活率,要选用红树林容器苗进行栽植。”该工作人员说,受海水冲刷、垃圾缠绕及人为活动的影响,需要在修复后加强对造林地苗木进行抚育和管理工作,使用船艇进行日常巡护,定期补植苗木、清理垃圾杂物、扶正倒伏苗木等。
据介绍,市林业局从各科室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小组,负责技术质量监督工作。此外,由于我市红树林造林立地条件较差,对造林成活率会存在较大影响,因此修复工程将分片实施。同时,做好种苗繁育基地工作,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优质种苗及造林技术保障。
事实上,我市红树林修复相关工作已经拉开序幕。在金鸡岭桥西岸,除了岸边滩涂中半淹在河水中的小树苗以及水中的牌子,沿着河岸边竖立的几块红树林项目宣传栏也十分醒目。这些宣传栏,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市民科普红树林知识。
“保护红树林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普通市民也应该要加入进来。因此,我们要通过科普宣传栏让市民了解身边的红树林、爱护红树林。”刘俊说,三亚河的红树林生长在城市中,是一种很好的旅游资源,通过这样的宣传栏也可以让游客了解红树林。今后,林业部门在每个进行红树林修复的区域都会建立科普宣传栏。
根据方案,我市红树林修复工作成功后,红树林成片分布、鱼鸟聚集的场景将出现在金鸡岭桥附近及同心家园等以往红树林覆盖有限的河段,届时市民将能够切身感受到生态修复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孙显炬孙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