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应对粮食安全六大挑战 官方发布收储供应保障工程规划

  • 发布时间:2015-06-15 22:5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新网北京6月15日电(记者 周锐)为全面提升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守住“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粮食流通工作底线,保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粮食流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了《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

  规划指出,目前,中国现代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体系远没有建成,随着中国粮食产量的增加、供需形势的变化,粮食收储仓容能力不足、物流通道不畅、应急供应能力薄弱、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粮情监测预警滞后、产后损失浪费严重等矛盾又日益突出,国家粮食供应安全仍面临六方面严峻挑战。

  一是粮食收储设施能力严重不足。2014年全国粮食产量达6.07亿吨,相对于3.98亿吨的商品粮数量,粮食仓储仓容缺口巨大。粮食主产区中的东北地区尤为严重。

  二是粮食物流通道不畅。随着粮食生产继续向主产区集中,主销区和西部地区产需缺口进一步扩大,“北粮南运”格局更加凸显。2014年全国有1.65亿吨粮食跨省运输,原粮跨省散运比例约25%,以包粮运输为主。特别是铁路散粮车因回空问题而尚未实现在全国范围内运营,东北粮食入关和西南、西北流入通道能力不足。

  三是粮食应急供应能力薄弱。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应急保供任务艰巨。粮食应急供应网点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应急加工和供应网点设施陈旧落后,功能不完善,配送效率低,面向农村和边远地区等应灾应急供应能力尤其薄弱。

  四是粮食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由于粮油质量安全指标快速检验能力不足,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不健全,粮食流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尚未建立,造成粮食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五是粮情监测预警滞后。现有粮情监测预警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完整统一规范的信息监测平台和科学灵敏的预警预测功能。粮情信息采集不全面、时效性差,采集手段落后。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数据挖掘不深入,信息反馈不灵敏,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未建立,服务内容和手段单一。粮食库存监管效率低,成本高。

  六是粮食产后损失浪费严重。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一半左右,由于储存条件差、设施简陋等,农户储粮损失比例约8%左右。加上粮食仓储装卸运输抛洒遗漏、过度和粗放加工,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超过3500万吨。餐饮消费环节的浪费更是触目惊心。

  规划认为,这些问题叠加交织,对保障粮食收储供应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战。根据守住粮食流通工作底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总体要求,上述问题如不及时有效解决,将成为推进“新四化”同步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短板。

  在这种情况下,此番发布的规划提出了六大建设任务:

  一是建设粮油仓储设施。2015年年底前,完成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确定的集中新建仓容1000亿斤任务,“十三五”期间继续重点安排建设。配套建设烘干设施设备,完成全国“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和功能提升,加快成品粮应急低温储备库建设,全面推广应用绿色生态智能储粮技术,提升仓储设施技术水平。重点加快东北地区及南方稻谷产区等主产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明确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也要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责任。

  二是打通粮食物流通道。重点是加大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等流出通道和华东沿海、华南沿海、京津、西南、西北及沿海进口流入通道建设力度,建设一批铁路散粮车和集装箱装卸节点及内河散粮节点,形成一批大型粮食物流园区,完善和优化物流节点布局,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实现散粮运输全程无缝连接,使粮食物流成本下降,运输通畅。

  三是完善应急供应体系。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城乡粮油应急供应网点建设和维护,完善粮食应急供应、配送、加工等网络布局,改造建设一批区域性骨干粮油应急配送中心、成品粮批发市场,推进主食产业化,通过增建和技术改造提升粮油应急加工能力。

  四是保障粮油质量安全。重点是加强粮油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放心粮油”供应销售网络平台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完善粮油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提升粮食质量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粮油全产业链质量安全。

  五是强化粮情监测预警。重点是整合现有粮食信息资源,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建成包括信息采集、警情分析、信息发布的粮情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和完善库存粮食识别代码制度,推进“智慧粮食”建设,增强国家调控市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对粮情“未涨先知”“未抢先知”。

  六是促进粮食节约减损。重点是深入推进节粮减损示范工程和专项行动,继续扩大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实施范围,大力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组织等建设粮食烘干、储存设施设备。加快减少粮食储运损失,大力推进粮油适度加工和副产物高效利用,推进粮油科学健康消费,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全民参与的全社会节粮减损长效机制。

  国家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完成建设任务,将采取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粮食安全责任。按照中央与地方粮食事权划分,健全“粮安工程”建设全面负责制,将省级政府负责区域内粮食收储供应安全建设任务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二是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推进“粮安工程”建设。

  三是发挥财政性资金的支持和带动作用。建立中央财政投入机制,地方财政要支持粮食流通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粮食流通领域。

  四是落实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对纳入“粮安工程”规划范围建设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落实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切实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加大商业性银行支持力度。

  五是加强指导协调。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规划实施的综合协调和宏观指导,粮食局具体负责实施“粮安工程”,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有关工作。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建设项目实施和责任主体。

  六是改革项目管理方式。简化项目审批程序,下放审批和管理权限。

  七是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粮食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开展中期评估,不断调整和优化规划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促进规划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顺利实施。(完)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