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鲶鱼”能否改变市场
- 发布时间:2015-06-15 04:33:05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任翀 赵翰露
上海住建中心最新公布的5月二手房交易数据显示,互联网企业爱屋吉屋正成为上海房产中介市场的“后起之秀”:二手房成交量达1223套,名列第三。
更值得一提的是“效率”:名列榜眼的德佑5月成交量2183套,但旗下有逾500家门店、1.3万名员工; 而爱屋吉屋只有1000多名二手房经纪人。
高效率、没有门店、沿地铁找房、地铁站和媒体上的大幅广告、租客佣金免费及二手房佣金对折的诱人价格,爱屋吉屋的服务方式符合外界对“互联网公司”的一切认知。它给上海房屋中介带来的影响也显而易见:传统中介纷纷推出“沿地铁找房”服务,互联网中介则调整服务价格。说爱屋吉屋是“鲶鱼”并不过分,只是这条鲶鱼究竟能否改变市场格局?
网络中介要破市场“痛点”
爱屋吉屋并非上海第一家互联网房产中介,也并非第一个推出移动服务端的企业。但它的特色鲜明,用联合创始人邓薇的话来说,就是要“用互联网方法,解‘传统行业效率提升’的题,解‘怎样是全新的、更好的服务流程’的题。”
北京念书、上海创业,邓薇租过29套房:“最清楚房产中介市场的‘痛点’。”对租客和买家来说,信息不对称、中介人员“欺上瞒下”的情况很突出,效率却很低下:“租房通常以7至10天为一个周期,但传统模式下实际周期长达一两个月。”她觉得,产生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传统房屋中介管理模式不合理:不同门店各有负责区块,但同一区块同一品牌又有多家门店。高昂的门店运营成本、低廉的经纪人底薪,使得不同门店互相竞争、同一门店经纪人也互相竞争。
所以爱屋吉屋设计商业模式时,颠覆了传统中介的经营方式:沿地铁找房,是满足客户需求;取消门店,是打破分割、降低成本;经纪人可以享用公司所有的房源,与客户采取“一对一”服务模式。邓薇说,打破门店区隔、允许经纪人全市流动并不意味着“乱套”:“客户对房源的区域要求相对固定,经纪人服务的范围也相对固定;如果客户需求跳跃性太大,经纪人也会算账——到底是多花时间带看还是建议客户更换经纪人。”
经纪人说“感觉不一样”
经纪人如何评价爱屋吉屋的模式呢?
马军和黄文是首批进入爱屋吉屋的“老”经纪人。说“老”,是因为他们有十多年从业经验;打个引号,是因为他们用新模式做业务不过几个月时间。来这里,收入高是最初的诱惑。黄文说,底薪有6130元,而传统中介的底薪普遍才2000元出头。
不过,他们很快发现高底薪意味着高劳动量。“以前是坐等客人上门,现在只要客户在网站或移动客户端上发布买卖需求,得在5分钟内答复,并第一时间现场查看房源或带看。”马军说,公司给每个经纪人配备了统一的电脑和手机,安装独有的买卖系统,可以查看公司所有房源,也监督员工的工作效率,“目前的工作量至少是以前的七八倍。”
比如,在房源真实性问题上,经纪人必须用专门软件对房屋拍照或录像,附上地点信息,才能上传系统。“客户看到的可能是视频资料,避免了张冠李戴。”
信息真实使马军和黄文与客户沟通顺畅了许多,“不再内耗”也提高了效率。黄文说,在传统中介跨区域带看很忌讳,但在新公司“从接单开始,只要客人满意,就一直由你跟,这样客户体验会好很多。”黄文主要负责普陀区域的二手房交易,但最远一笔成交在松江,“没人眼红,因为公司的房源信息是公开的。”
理想很美好 未来待检验
去年8月上线租赁服务、今年3月上线二手房买卖、5月完成D轮1.2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达10亿美元——这些数字,都显示出爱屋吉屋强大的发展力。可是,高工资、低佣金、广推销,爱屋吉屋也没有摆脱互联网公司“烧钱”的扩张模式。
邓薇似乎并不担心:“如果我们现在不做那么多广告,就已经赢利了;可房产中介行业的游戏规则还没有改写,所以我们会继续‘烧’。”她觉得,创办爱屋吉屋本身就带有理想主义,因为成功创办土豆网和大黄蜂,她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这一次,是希望用爱屋吉屋帮助更多想安家的人。
不过,“烧钱”带来的快速扩张也有缺点。比如,爱屋吉屋在普陀区的经纪人队伍最初只有7人,3个月已经达到500人,怎么管?邓薇表示:“公司用大数据考核经纪人的服务效率和质量,目前全国平均每月招1000名经纪人,但也有200名会被淘汰。”她承认,培养一支相对固定的经纪人队伍,是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去门店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能够强化买卖双方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高了交易效率。从这点看,爱屋吉屋的商业模式有利于推动传统中介门店加快转型,实现轻资产运作。但难点在于目前房产中介领域尚无成功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案例,如何改变用户“去实体门店租售房屋”的传统观念以及如何拓展房源渠道,是爱屋吉屋进一步发展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