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民增收的保护伞
- 发布时间:2015-06-13 02:32:16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李庆国
说到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全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第一单的获赔人——北京顺义区大孙各庄镇顾家庄猪场经理曹学义最有发言权,他告诉记者:这几年,政府给养殖生猪上保险,在遇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病害时,可获得保险理赔,农民拍手叫好。“这次,政府又为我们考虑解决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这可真应了我们的心愿。我养猪养了20多年,这回心里总算踏实多了,政府给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像曹学义一样,如今政策性农保正让京郊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受益。
应对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北京市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是以生猪为保险标的,以生猪价格指数为保险责任的一种保险,在保险期内,生猪平均价格指数低于保险责任约定价格指数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将按保险合同的约定给予赔偿。
北京市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以“猪粮比”为参照系,是北京市为应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稳定农民收入预期、保障市场供应等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和尝试,是北京农业保险由自然风险保障向市场风险保障的重大转变。
目前,按照约定的生猪出栏体重和玉米价格,北京市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金额每头为1200元,保险费率1%,每头生猪保险费12元,各级财政累计补贴保费80%,生猪养殖户承担保费的20%。依据目前补贴政策,符合投保规模的养殖户投保每头生猪只需承担2.4元。在顺义区启动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之后,全市将根据政策实施的效果,逐步在其他区县试点推广。
23大类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2014年,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4.06亿元,保险金额108.2亿元,参保农户11.8万户(次)。全市简单赔付率达到97.3%,赔付农户12.6万户(次),赔付支出4.19亿元。2014年新试点了树体保险、蛋鸡产业链保险、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蜂业气象指数保险和北京杂交小麦种业一揽子保险,保费收入共计3100.9万元,同比增长530.3%;保险金额9.59亿元,同比增长95%;参保农户3833户(次)。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开办,推动了生猪价格市场机制、稳定了农民收入、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同时,为更好地促进名优农业产品研发与创新,还开办了北京杂交小麦种业一揽子保险,保障了北京自主研发的杂交小麦良种的推广和应用。
自北京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以来,覆盖范围逐步扩大,风险保障作用逐步发挥,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已覆盖全市13个郊区县和首农集团等国有涉农企业,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有小麦、玉米、水稻、苹果、生猪、能繁母猪、奶牛等23大类。保障作用逐步发挥,保护了农民利益,为解决农业、农村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进行了有益尝试。对于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高涉农政策的及时性、精准性、指向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农户防范风险和参加保险的意识,有部分农户还主动尝试参加了商业保险。
进一步做好农业发展的“稳定器”。据了解,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完善涉农保险体系架构。建立健全“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核心,灾前预防与灾后补偿相结合、保险机制与救济机制相结合、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覆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财产、人身、责任各方面”的风险防范体系。
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障程度。继续完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研究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保险、菜田保险和种业保险,不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为北京市农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结构。允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和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在北京地区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市场主体由5家承保公司增加到7家。同时强化区县责任,调动区县在市场监控、险种研发等方面的积极性,将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从“自上而下”,逐步调整为“上下结合”。三是进一步强化监管手段。充分发挥“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理及信息服务平台”和“农险图”的业务监管作用,实现保险公司业务数据与保监局、农委、区县等相关单位的实时连接,对每一笔农业保险业务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承保和理赔过程更为公开、公平、透明,有效防止虚假投保或夸大损失骗保等行为的发生,解决种植业投保面积不准确的问题。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