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增多,大众还有多少底气?
- 发布时间:2015-06-12 15:31:54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中国媒体上,大众从来不缺少话题,这次是因为其1~4月全球销量出现了5年来首次下降,另外,在其全球最大的市场上,一汽大众5月份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大众真的不行啦?
问:“断崖式下滑”、“雪崩”、“腰斩”、“神车危机”、“神车的黄昏”(套用了瓦格纳歌剧《神界的黄昏》),媒体用这些词来形容一汽大众销量下滑。虽然一汽大众5月份销量“同比下降45.7%”之说被辟谣,但在主流合资企业中同比跌幅最大——20%左右,也是事实。主要原因是什么?按一汽大众的说法,是因为生产迈腾和CC的轿车二厂在3月份和4月份展开了大规模设备改造。这可信吗?
答:一汽大众销量如果真有所谓“断崖式下滑”,那一定是出了突发的、严重的天灾人祸,外人不会不知道。现在媒体所说的那些原因,无论是速腾后悬架召回,还是一汽反腐的影响,还是一汽大众没有SUV,或者是压库问题,都不是最近的突发事件,而是老问题了,所以,即便这些因素都在悄没声地起作用,一汽大众靠着自身的体系能力和惯性,还不至于出现“断崖”。
一汽大众销量下滑幅度高于主流合资企业的主要原因是“大规模设备改造”,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其他企业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只是过后销量回升时,媒体便兴趣全无了。一汽大众的情况到底怎样,要看半年甚至全年的销量,不宜迫不及待地下结论。
问:媒体对大众集团的前景也不看好,因为大众1~4月份全球销量同比下降2.2%,大老板皮耶希辞职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利润不如丰田,福布斯品牌价值榜上排行下降等等。您怎么看?
答:销量同比下降,大众并不孤独,1~4月丰田全球销量也同比下跌2.2%,正好一样。除此之外,看衰大众的其他因素还是比较客观的。
但也要看到大众的另一面,综合各种因素,来分析比较。比如研发问题。巨额研发投资与企业的创新能力直接相关,而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未来。根据普华永道发布“2014年度全球公司研发排名”报告,大众汽车集团研发费用高达135亿美元,已经是连续4年排名世界第一。排名前10的企业中,除大众和丰田外,都是IT和制药企业。丰田以91亿美元排名第六,占营收比例3.5%,比大众的5.2%低了1.48个百分点。
问:这个报告我也看过,但在其中的“创新力排名”中,大众和丰田都不在前10,看来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呀。
答:汽车是传统企业,创新力自然比不上新经济企业。车企应该和车企比。不久前(德国)汽车管理中心和普华永道联合举办第十届年度全球汽车创新奖,大众汽车集团获“2015最具创新汽车制造商”大奖,还得到了“近十年最具创新汽车制造商”特别大奖。此外,在“车联网”、“汽车概念”、“传统驱动”及“安全系统”评选中,大众都拿了头奖。
主办者在颁奖辞中称:大众在过去十年中共研发了1251项独立创新,其中212项在全球首屈一指。其中提到的两个“突破性创新”技术最有意思:一个是奥迪矩阵式LED车灯,说明奥迪“灯厂”并非浪得虚名;二是“干式”七速双离合变速箱,这会让不少国人回不过神来。
问:我想起了新一代奥迪搭载了新款2.0TFSI发动机,140千瓦,320牛米,百公里综合油耗为仅为5升,而丰田凯美瑞混合动力版的综合油耗是5.3升,雷克萨斯ES混合动力版是5.4升,而且混合动力系统还更贵,加上现款132千瓦的奥迪A4L在加速和最高车速数据上就优于这两款车,所以有人说,新款奥迪发动机等于直接把丰田的混合动力给废了。您怎么看?
答:这叫耸人听闻。混合动力技术可与任何高效发动机匹配,即便是所谓终极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也需要混合动力中的电机、电控、能量回收等技术,而丰田的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技术都是全球领先。奥迪的新款发动机不可能替代丰田的混合动力,但如果能和丰田的混合动力结合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种想象还有些价值。
问: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奥迪新发动机使用的米勒/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技术,丰田、马自达早就用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答:这叫似是而非。没错,米勒/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技术的原理谁都知道,但奥迪了不起在能把这种原理在设计和工程上做到超越所有对手,把它发挥到最佳,类似第一个推出汽油直喷汽车发动机的是三菱,但真正使它在市场上成功的是大众。
问:看来,面对未来大众还是很有底气的,那和丰田相比到底怎样?
答:去年,我两次谈到过这个问题(参见《丰田与大众,角逐全球谁更强?》、《车企使用新技术要冒多大险?》)。我感觉,上帝是公平的,没有让一家企业集所有优势于一身,就大众和丰田这两个冤家对手而言,让大众在技术上具有突出优势,而让丰田拥有各主要方面的均衡优势。
大众的技术优势源于它的工程师文化,但这种“引领需求”的文化比较极端了一些,也成了它的最大弱点——对消费者自身需求和感受的漠视。去年大众董事长文德恩接受德国《明镜》周刊记者专访,在回答大众在美国市场上的问题时说,我们发现,很多美国人每隔两三年就要换一辆“看上去不一样的”新车,而大众没有对这种需求予以响应。
在美国混了那么多年才发现这个问题,跟在中国投资生产了20年后才发现中国人喜欢“简单的大车”(大众前董事长毕睿德语)一样,都是这种工程师文化的体现。DSG、速腾后悬架召回一波三折,也有这种文化的影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傲慢。
大众的这个缺陷正是丰田的一个强项。市场驱动文化是丰田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以“满足需求”为主导的文化对消费者充满了谦卑,对他们的意愿高度敏感。5年前丰田章男到北京就召回事件向中国消费者道歉,发布会前还要向丰田中国负责人询问道歉鞠躬适合的角度和时间;看了发布会现场后,他还要求不能在高于媒体座位的台上发言。这事要是换了大众死活也做不出来。
总体看,丰田没有明显的弱点,而大众的优点和弱点都很突出,当然,丰田和大众也都在改变。(作者为《国际商报·汽车周刊》主编)
本栏目与网通社合作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