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弃耕背后的未竟之问

  • 发布时间:2015-06-12 07:34:49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 徐一豪

  农田弃耕 现象突出

  因种种原因,农民丢荒,造成宝贵的土地资源闲置浪费。

  我省西部某县去年组织了一次调查,发现全县有三万亩耕地丢荒(含单造田),其中有部分耕作条件非常好的基本农田。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见果

  农田成牧场

  儋州是我省耕地面积较大的市县,水稻种植比较集中,北部有大片肥沃的田洋,如东成镇的长坡洋、中和镇的七里洋等,连片耕地面积高达万亩。然而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儋州市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该市水稻种植面积比2012年减少了8800多亩。

  日前,记者从儋州那大镇驱车沿那洋公路前往中和镇,一路上看到的情况令人忧心。在那洋公路西北段两侧,大片农田无人耕种,长满了杂草,成为牛羊欢乐的“牧场”。在中和镇七里洋,农民正在稻田里忙碌着,抽水灌溉、打药,然而田洋中一片约500亩的“牧场”格外刺眼。

  中和镇七里村村民何凤怀家里4口人,仅有8分水田,但目前夫妇俩种有7亩水稻。“其余的稻田都是别人闲置不种的,我家田少就要过来种。”何凤怀说,现在村里种田的人少,闲置的农田很多。“旁边这一大片田,约500亩,最少有5年没种过东西了。”何凤怀指着一片长满杂草的水田说。

  杂草碧连天

  东部的文昌市,也是我省水稻集中种植区域之一。日前,记者在文昌市潭牛镇孟山洋停住了脚步。位于海文公路西侧的孟山洋,是文昌市政府2009年立牌保护的基本农田,面积1803亩。

  6月3日傍晚,暑气渐消,正是这个季节干农活的好时候。然而记者看到,偌大的田洋里并没有忙碌的景象,许多农田闲置,杂草丛生。60岁的老符,是在田洋里干活的极少数农民之一。

  老符是潭牛镇三乐坡村村民,他告诉记者,村里现在只有他一家还种水稻,大多数人都出去打工,田地要么租给别人种,要么干脆荒了。“现在没人愿意种,要不是为了一家的口粮,我也不种咯。”老符说。

  种粮大户独坚持

  文昌市东阁镇大架村党支部书记林明奇,2011年曾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种粮大户”奖状,获得价值20万元拖拉机一台。如今,林明奇仍种有水稻400亩(早、晚稻各200亩),但他只是勉力维持。

  林明奇告诉记者,当地许多村民都不种水稻了,农田闲置的特别多。“国家给我这个荣誉,我也想带动大家一起种粮,可现在这个情况,我也是有心无力啊。”林明奇的话里透露出无奈。

  全省粮食自给率仅43.5%

  实际上,不只是儋州和文昌,我省许多市县都不同程度存在农田闲置的情况。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我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指出:去年西部某县组织的一次调查显示,全县有3万亩耕地闲置(含单造田),其中有部分是耕作条件非常好的基本农田。但全省具体有多少弃耕田地,目前尚无全面统计。

  大量农田闲置浪费,并不是因为地多人少,更不是因为粮多吃不完。相反,我省人均耕地仅1.2亩,低于全国人均1.52亩的平均水平。我省粮食缺口也很大,省粮食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省粮食总产量191万吨,需求量439万吨,缺口248万吨,粮食自给率仅43.5%,大量粮食需从岛外购进。

  问因

  亩产效益低 种粮不划算

  和热带水果、冬季瓜菜等相比,种粮的收入太低,甚至亏本。

  林明奇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如今种一亩水稻,成本至少需850元。具体如下:耕地120元、种子100元、化肥150元、有机肥200元、插秧150元、收割100元、农药30元。补种、田间管理费、晾晒及运输稻谷的费用还不算在内。

  那么,种一亩水稻能赚多少钱呢?林明奇说,一般早稻亩产800-1000斤,市场价1.3元/斤,按丰产1000斤算,勉强能赚一点。而由于雨水多、虫害等原因,晚稻产量通常要减少一半,这样下来肯定亏损。如果碰到旱涝灾害减产,亏的就更多了。

  林明奇说,由于除水稻外可种植的农作物不多,曾经最抢手的水田,如今农民弃之如敝履,反倒灌溉水少的高坡地比较吃香。“高坡地可种果树,也可种其他经济作物,亩产效益比种水稻高得多。”

  儋州从事农机服务的叶亚神告诉记者,他曾经也是种粮大户,最多时种植水稻100多亩。今年,他本打算租1000-2000亩地种水稻,后来仔细算了一笔账,觉得不划算,打了退堂鼓。

  叶亚神拥有包括耕地、插秧、收割、打药等在内的全套农机设备,成本可以说能降到最低,具有其他农户不可比拟的优势。即便如此,他还是放弃了种粮的打算。“只要每亩能赚到100元钱,我都会做下去。”叶亚神说。

  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周世强说,粮食种植比较效益低是农民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和热带水果、冬季瓜菜等相比,种粮的收入太低,农民更愿意腾出时间、资金去发展其他产业。

  数据显示,去年我省水稻平均亩产仅331公斤,远低于亩产454公斤的国内平均水平。按照目前2.7元/公斤的籼稻收购价,亩产效益才893.7元,除去农资成本,农民收入所剩无几。

  劳动力流失 空心村涌现

  “打一天工,就可以买一个月的口粮,还有谁愿意种田啊?”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大批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留守农村的多是老人和小孩。“六零”、“三八”式的劳动力结构,致使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大量农田因无人或无力耕种而闲置。

  儋州市中和镇金方村,共有村民40多户,水田175亩。据该村干部介绍,村里现在种田的都是50岁以上的老农,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了,约四成耕地闲置。许多年轻人从学校毕业后就进城了,不愿再回到农村种地。“打一天工,就可以买到一个月的口粮,还有谁愿意种田啊。”村民金志民说。

  今年20岁的定安青年符兴浩,初中毕业后就到海口打工了,保安、售货员都干过,每月领1800元左右的工资。“工资不高,但也比回家种田强。”符兴浩说,他从学校毕业后就没干过农活了,“回去种田几乎不可能了,吃不了那个苦。”

  符兴浩只是海南农村劳动力流失的一个缩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愿意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千千万万个“符兴浩”涌入城镇,传统种植业面临的危机将日趋严峻。

  不仅是青壮年进城打工谋生,还有很多家庭集体迁徙到城市,导致空心村问题日益突出,有地无人耕、良田被闲置成为普遍现象。人口空心化正逐渐演化为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整体空心化。

  小规模难成器 多是一家一户

  “别人都不种,只有你种三两亩,老鼠、昆虫蜂拥而至,颗粒无收都有可能。”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我省水稻种植大多沿袭一家一户传统生产方式,费时费力,没有形成规模,很难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种植大户、水稻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在水稻生产中所占比例还很小。

  此外,机械化程度也比较低。在水稻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机械作业只占其中一部分,主要是整地、收获等环节实现了机械操作,插秧、打药等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作业,离热带现代高效农业要求相差甚远。

  对此,叶亚神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说,尽管目前各地闲置的农田较多,但其实很难承租到连片的耕地来进行规模化生产,耕地流转不顺畅,一些农民对地租的要求很高,如达不到预期,宁愿闲置。

  林明奇说,在一定范围内,水稻种植如果不能形成规模,虫害、鼠害就特别严重,最终导致减产。“别人都不种,只有你种三两亩,老鼠、昆虫蜂拥而至,颗粒无收都有可能。”林明奇说,这也是农村种粮人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去年出炉的《海南水稻产业发展动态调研报告》认为,除上述原因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城镇化进程占用土地,被征地后农民不想种;农业保障落后,自然灾害导致季节性抛荒等,也是农民种粮缺乏积极性的原因。

  水利设施较完善 干旱天气来作乱

  基本农田灌溉沟渠已实现全覆盖,但干旱致部分地区有渠无水。

  今年4月份,央视报道,海口琼山区因水利设施损毁致千亩农田无水灌溉而闲置。那么,农田闲置是否也有农田水利设施不够完善的原因呢?

  周世强介绍说,我省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本农田灌溉沟渠已实现全覆盖,但今年确因天气干旱致部分地区有渠无水,灌溉水不足。另外,一些高坡地因不在灌溉区域内而无水利设施覆盖。

  “农田闲置确有一部分是灌溉不到位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周世强说,以曝光的琼山区甲子镇昌西村为例,大多数闲置的农田灌溉条件并不差。记者日前在昌西村实地查看也证实了这一点。

  问策

  城镇化是必由之路 龙寿洋为农旅融合样本

  通过打造成景区的模式,龙寿洋成功融合了一产和三产。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传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种田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凸显,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农村呈现出空心化趋势。但进城务工不是长久之计,这种人口流动导致的人地分离也不利于农村城镇化的实现。

  刘传江表示,不只是海南,我国中西部地区当前都面临农村空心化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城镇化是必由之路。海南可根据自身实际,结合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城镇化进程。

  就地城镇化的龙寿洋奇迹就是一个典范。

  琼海龙寿洋,是一处涵盖了11个行政村162个自然村的万亩田洋。坡地种植橡胶、槟榔、番石榴等南药和热带水果,田园种植水稻及反季节瓜菜,田野一年四季绿意盎然。

  按照琼海“三不一就”(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新型城镇化道路,龙寿洋也被定位为国家农业公园,按照国家标准对农村、农田基础设施进行公园化、观光化提升,并规划了民俗体验、观光旅游、都市休闲等七大功能区。

  如今的龙寿洋农业公园,集产业基地、生态保护、湿地涵养、田野观光、游客景区和城市休闲六大功能为一体,不仅守住了农村生态,也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住了乡愁,真正做到了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夏勇开说,不仅是龙寿洋,我省许多地方都具备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我省热带风光旖旎迷人,处处有美景。对于外地游客来说,随便进入海南的哪一片田野,都是醉人的风景。“因此,在发展农业方面,海南应该跳出固有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通过农旅相融来提高农业的附加值。”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集约化专业化生产

  一般人均水稻管理定额60-100亩,机械化稻区人均管理定额达300-500亩。

  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所长孟卫东认为,海南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引导和管理,积极探索健全土地流转办法和措施。妥善处理好人地矛盾,搞好余缺田调剂,将土地转包给愿意耕种的农户耕种,或通过村民同意,通过小调整将这部分土地重新发包;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可将分散的弃耕耕地采用调换与转包的形式,尽可能集中连片,由村组统一整治后进行招标承包。

  另外,对自然条件差的缺水田统一改造为经济林地,低洼田、水浸田可开发成渔池基地。采取先集体收回再发包给农户或集体统一经营。

  刘传江也认为,必须改变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如在武汉城郊农村地区,一些大企业取得整个村或整个镇的土地经营权后,为农民建小区,并以农场形式发展生态农业。通过技术培训,使一部分人成为农场工人,一部分进入城镇打工。这种模式可避免人地分离,利于当地发展产业。”

  孟卫东说,水稻本身具有规模种植的优势,一般水稻管理定额为人均60-100亩,在机械化水平高的稻区,除农忙季节外,人均管理定额可以增加到300-500亩。传统的一家一户自主分散经营模式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也无法带来规模化生产效益。

  必须加快集约化生产的步伐,以解决谁来种粮、种粮难等问题。”孟卫东建议,除规模化外,还应注重往专业化发展。要把大批的一家一户农民组织起来,成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政府也要加大种粮(良种、农机、专业合作社)补贴力度,从政策和财政经费方面加以引导和支持,为集约化生产提供政策保障。最终实现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专业化服务,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不断延伸,实现规模效益,品牌效益,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工委办公室主任文卫介绍说,近年来,我省积极组织实施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建立万亩高产示范片30个,辐射带动面积超过60万亩。在琼海北山洋,农民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机械化耕作,深翻深松土壤,全面推广超级稻,科学种田,平均亩产粮食520公斤,高出全省200余公斤。

  推广优质稻高效稻 打高端精品特色牌

  海南有大面积的富硒土壤,可以发展优质富硒大米。

  夏勇开认为,海南的粮食种植,应该走高端精品、特色发展之路。

  夏勇开说,海南不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国家对海南的粮食种植也没有硬性要求。因此,海南可因地制宜地走高端精品路线。如海南有大面积的富硒土壤,完全可以根据这个先天优势,发展优质富硒大米。

  “东北的五常米,此前都没人知道。走高端路子后,不仅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品牌也打响了。”夏勇开说,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不断深入,国内外游客数量不断上升,对海南大米的要求会更高、更多元化,海南应大力发展优质稻,以满足市场需求,使之成为海南农业新的增长点。

  据周世强介绍,目前,三亚、陵水等地正在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按照产业化的路子发展优质稻。如广陵高科,已在陵水发展优质稻1000余亩,亩产效益接近普通水稻的3倍。

  海南春蕾南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2013年开始在三亚种植南繁培育的优质香稻,这种香稻“身价”比普通水稻高出数倍,高端品种市价5.6元/斤,低端品种也能达到3.3元/斤。“这种香稻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去年14.5元/斤的香米,卖到脱销。”该公司董事长何志军介绍说。

  何志军说,他们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逐步推广这种优质香稻,公司为农户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收获以后由公司统一回收,加工、包装以后,统一品牌推向市场。目前,这种优质香稻的种植范围已扩大到白沙、乐东等县,种植面积2900亩。

  (本报那大6月11日电)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