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因何能探囊豪取5000沪牌
- 发布时间:2015-06-11 16:53:00 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秦 丹
今日论语
老祖宗发明“探囊取物”一词,形容取东西过于容易。假如这“囊”中有一个“老鼠夹”,相信取东西就没那么好受了。假如一伸手就能拿到一大疙瘩钞票,而且还没有被夹手之虞,那真是天下最好的“买卖”一桩。这样的好事还真有:在一张沪牌近“十万金”的当下,竟然有黄牛勾结税务员,大大方方走程序,稍做手脚,就轻易骗得沪牌额度 5000余张,获利2.2亿元。
这条新闻一经纸媒报道就“火”了。网络快时代,大家匆匆看一眼“5000余张沪牌”这个关键词就傻了眼,一股不平之气遂从胸中涌起:“一次一共拍多少张沪牌呀,我连排队的机会都没有!”连排队的机会都没有,这是何等的不公平。于是各种吐槽声把“板砖”拍向车牌拍卖,以及政府部门。
其实,这条新闻只是一条普通的法治新闻。这5000张沪牌,是一个谋利团伙十年间所骗得,问题出在税务部门几个科员身上。上海市某国税局原科员傅某某、蒋某某与黄牛陈某某等人通过在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上偷盖真章或涂改、拼接并加盖假章等多种手段,骗取上海市客车额度5000余张。此案已经于一个多月前在市一中院开庭审理。
拨开“5000张沪牌”这个高度亮眼的词组,后面仍然是一个再老不过的话题:权力寻租。在公务行政系统,权力不仅仅在那些位高权重者手中,即便政府部门的一个办事员,也可能手握事关民生的关键权力。如果在其位者没有公心,却起了私欲,那能约束他们的只有岗位制度。如果制度管理有空子可钻,那这个洞就会越撕越大。
制度不是万能的,及时发现制度之不足,也是相关部门的分内事。当然,这起案件涉案金额如此之大,案件的定性还有法律争议,交给司法,相信自有公正判决。但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出了这么大的事,就要反思岗位管理上的问题。这伙人作案长达十年,上下其手稳坐钓鱼台,为什么一直没有被发现?是不是岗位任职人员过于固化?没有替岗者,要发现异常就会很难。另外,交通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信息不联网,也导致信息管理断裂。在大数据时代,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黄牛能探“囊”豪取5000沪牌,关键还是因为“内鬼当家”。不管谁当家,再安排个“看门人”都很有必要。同时,如果没有好的监管制度,又不能借助于群众的监督智慧,那也会很可怕。因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看门人”也可能被收买。除了监督制度,政府部门管理相关公务员,还是要在“公心”上做文章,没有公心,何成公事?没有能出能进的制度,就不能把能干、愿干的人请进去,把不能干、不愿干的人扫出来,死水多了,养出一些蛀虫,是必然的事。但问题是,我们社会的肌理,哪里能任由蛀虫如此啃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