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亟待再造新体系
- 发布时间:2015-06-10 09:29:4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7月毕业季和就业季即将来临,针对今年749万大学毕业生毕业需就业的历史新高现实,国家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面对国家不断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以下简称“双创”)的新环境,大学毕业生是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双创”大军之中实现自我创业成就梦想,还是按部就班地凭借自身努力进入单位平稳就业?这或许是今年众多大学毕业生亟须破解的难题。毕竟,融入到“双创”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热情、激情,还有诸如自身是否具备“双创”的一些必备条件、能否经受住失败的打击、“双创”资金的来源有没有保障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一一克服,否则到头来难免会落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窠臼之中,尤其是那些因受到家庭条件限制需立即就业解决家庭困境的毕业生,就更要细细思量和量力而行。
不可否认,35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已化解了就业无路的窘境,一句流行在民间中的俗语“现在搞碗饭吃好容易,分分钟钟都能搞掂,但要吃碗好饭却不容易”的点评入木三分。话语虽然有些粗俗,但个中道理值得没有就业的人们用心体会。现实来看,一边是大学生数量持续增长面临就业难题,一边是用工企业招工难与用工荒的声音不绝于耳,特别是各行各业的中高级技术工人到处都短缺,就连普通农民工、保姆、育儿嫂等都变得稀缺起来,倘若大学生不嫌弃工种好坏的话,就业难题便会迎刃而解。“脏活累活不愿干,技术活细活干不了,管理活没经验……”这些曾经横亘在大学毕业生面前的“心理硬结”,虽然时间过去了30多年,但应用到现在仍不失为“真实写照”。某知名制造企业曾试图通过从大学毕业生中招收车工、铣工等学徒工,连续3年招聘无一人愿意从最底层的学徒做起,至今企业使用的还是45-55岁的老技术工人。
事实上,正是近年来企业招工难怪状的不断演绎,才让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技能劳动者数量只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的数量更是仅占5%,全国技能型人才短缺高达2250万人。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0-2013年的千户企业用工情况季度追踪调查显示,近年来企业招工难度日益增大,特别是中小企业招工难问题尤为突出,每年全国企业用于招工的各类开支105亿元以上,这无疑直接加重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迎接而今又一个就业严峻形势之际,如何帮扶大学毕业生实现有序就业和科学创业应当成为管理层一项重要的现实课题。笔者认为,不妨站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前瞻性推动就业规划、就业指引、就业帮扶以及创业保障等一系列就业体系的再造。
一方面,建立健全与实施国家层面的就业规划,确保各类毕业生均衡有序就业。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极为短缺的现实,已经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落后体系敲响警钟。可以说,我国若再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学历教育和学历待遇制度,中国制造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套话,企业发展就会走向“短命”。以制定和实施国家战略就业规划为蓝本,创造性地把各类院校的体制变革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融为一体,消除纯学历教育带来的弊端,从源头让就业与教育与人才对接,让教育事业成为实用产业。
另一方面,突出政策与社会氛围和谐共振的正能量作用,切实改变对工人地位的片面认识,营造全社会尊重工人的新环境。具体说来,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打破学历报考限制,推行按岗位设定相应专业要求,只要专业对口不再区分学历,让公务员与企业一样只是用工方式的不同,而非身份的区别。同时,消除学历高待遇就高的用人机制,推行按专业要求使用人才新制度,通过媒体、公众、社会、企业、政府来营造认专业不认身份的用人氛围,实现就业的公正,转变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
此外,立足就业是为了更好地创业的基本思维,出台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让各类毕业生通过基本的就业岗位培养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与知识,为今后创业提供更可靠的保障,减少“弯道超车”带来的直接风险,让就业与创业形成有机的统一体,让大学生做工人更有尊严成为一种时尚与风范。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