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司法更加公正
- 发布时间:2015-06-10 06:07:00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截至6月5日上午9点40分,全国各级法院当日共新收案件8757件,5分钟后,这个数字增加到了9801件。在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的监控屏幕上,各类数字都在不断地实时更新。
实时跳动变化的数字,是“开放、动态、透明、便民”阳光司法机制的体现。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大格局、大服务”成果的有力支撑。
“我的官司进展到哪一步了?”如今,只需轻点鼠标,当事人便可随时了解案件进展情况。记者了解到,最高人民法院案件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自案件受理之日起,可凭有效身份证件等信息,随时登录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进行查询、下载,及时了解和监督案件进展。
“通过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3大平台的建设,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司法公正和便利。”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说。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表示,近年来,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覆盖全国各级法院的网络设施基本建成,基于互联网的司法公开平台、诉讼服务平台,以及微博微信等让人民群众深切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除便利群众之外,信息化建设为审判执行也提供了有效支持。“目前,全国已建设17000个科技法庭,实现了各地各级法庭的标准化科技武装。”许建峰说,通过此举,得以实现远程开庭审理、远程提讯等高效率的司法审判。
“执行难”问题也同时得到了缓解。人民法院通过和20家银行,以及铁路、航空等4家单位的联动,实现了对“找理由不执行”的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据悉,自失信名单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公布之后,不少“老赖”面对自己确凿的银行存款数字,机票、火车票的限制购买等举措的压力,再也无从抵赖。据悉,执行查控措施实施以来,已有20%的被执行人主动找到法院完成执行要求。
通过数据集中管理平台的运行,司法案件的海量数据实现高度汇集和专项分析,为法院工作,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例如,面对非法集资和民间借贷纠纷高发的现象,究竟该如何监管?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对大量事实现状进行全面研判。而通过对2012年至2014年全国法院审理的非法集资刑事一审案件和借贷民事一审案件数据进行汇集、分析后,这些金融纠纷的趋势、地域、当事人特征、资金去向、伪装手段、利息等信息便一目了然地呈现在眼前,为相关决策提供了有效依据。
正是看到“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前景,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周强表示,“要充分利用人民法院丰富的案例资源,加强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为司法决策服务,分析把握新形势下审判执行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司法决策的科学性;要在深化应用和资源整合上下功夫,大力加强移动化办公、可视化管理、数据化分析等系统的开发和运用,积极打造‘智能法院’,形成‘智慧司法快车道’。”
就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和经济案件统计分析等内容,全国人大财经委、全国政协经济委、中央统战部建言献策财经组一行于6月5日赴最高人民法院进行了专题调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郝如玉认为,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通过“互联网+”,实现了数据跨界的融合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