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差“差”在哪儿
- 发布时间:2015-06-09 03:34:27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任翀
本月开始,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14类日用消费品实行新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降幅超过50%。消息一出,很多消费者觉得,未来这些进口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将有所下降。但海关很快“泼了冷水”:降低进口关税并不等于产品降价。
海关部门的说法没有错。只要稍作计算,就会发现关税“腰斩”对产品零售价变化起不到什么作用。比如,进口纸尿裤关税由原先的7.5%下降为现在的2%,如果一包纸尿裤的报关价是80元,那么减少的关税只有4.4元。即便经销商全部让利给消费者,也不算多。所以说,关税调整对零售价影响不大。
那么,同样产品的国内外价格差距究竟来自哪里?长久以来,被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中国税率高,所以进口商品,尤其是奢侈品的境内售价远高于境外”。但通过此次关税调整可见,这一说法已经站不住脚。即便是消费税、增值税等商品进口时缴纳的其他税种,也与关税类似,对商品零售价的影响并不明显。
价格差的产生,究其根本是流通成本和品牌商的定价。中间环节越多,最后的市场价格自然越高。这一点,在进口食品和日用消费品的定价上尤为明显。这也是很多电商采用直采直营后,就能明显降低商品售价的原因。而在备受关注的奢侈品销售中,大部分品牌采取的是总代理或直销模式,不存在经销商加价问题。其价格差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品牌在中国境内和境外采用了不同的定价策略。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中国境内的定价明显高于境外市场。
可正是因为外界对价格差的认识停留在“税率高”的概念上,使得进口品牌的定价策略得以掩盖。笔者曾和某进口品牌的海外负责人就定价问题沟通,该品牌在原产国属于价廉物美的快销品,可进入中国后就“摇身一变”成了奢侈品。那位负责人毫不掩饰地表示,“奢侈品”的定位就是通过定价策略来确定。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