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关注沉船救援,给专业让道

  • 发布时间:2015-06-08 08:31:50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特约记者 程喆

  一艘巨型轮船瞬间倾斜、倒覆,将一船400多人扣入冷冷的江水中。翻沉2小时23分钟后,“东方之星”倾覆的消息才被外界所知。针对“东方之星”的救援工作,救援前线应给专业人员让道,在舆论场,同样应该给专业意见让道。

  截至6月5日,“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的搜救工作已经持续开展4天。中新社报道,6月5日早上,“东方之星”船体整体扶正工作已经启动。根据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介绍的搜救打捞情况,结合近期搜寻结果,以及生命探测仪探测结果,判断没有人员生还可能,可以采取扶正。采取此方案可加快进度,符合国际救援办法,现场设施齐全,准备就绪。

  交通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表示,船体扶正以及一系列后续工作的进行,表明目前船内存在生还者的可能性已经十分渺茫。

  从轮船倾覆到船体扶正,已经过去了70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救援队的方案几经变化。在重型救援装备到达之前,现场指挥部确定的救援方案是以潜水员下水摸排为主,同时,救援人员通过钻孔等方式向船舱内注入压缩空气或氧气。

  下水摸排就是为了确定船内是否还有生存者,潜水员逐层逐间搜寻,每搜寻过一个房间都要系上红绳标记。新华社报道,6月3日上午,通过这种方法打捞起了5具遗体。就在前一天,3名潜水员下潜到水底,还搜救出1名老年女性。

  大型救援装备到达现场后,救援队则制定了两个后续方案:一个是切割开舱搜寻,以最大限度搜寻幸存者,也便于潜水员进入展开救援;另一个是利用打捞船,将客船的船首和船尾拎起扶正。

  6月3日晚上,救援人员开始切割船舱,在倒扣江面的船底切割了一个约一平方米的长方形,探查生命迹象。在这段时间内,专家和相关人士调取了沉船设计结构图,对船的整个构造、使用年限等情况进行翔实研究,最终确定出3个可供切割区域——空气舱、污水井和首空舱,因为这3处氧气比较集中,乘客生还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潜水员下去救援的难度也会相对减轻一些。

  央视于6月4日报道,第一切割点的搜索工作已经完成,没有发现幸存者,切割点已被重新焊接上。

  此时,遇难人数一直在增长,幸存者人数则一直停留在14人。6月4日,“东方之星”轮船整体扶正救助打捞方案确定。

  “东方之星”的救援工作牵动人心,自然也有不少疑问,比如为何不在第一时间切割船体,或是尽早将船体扶正等。

  《人民日报》援引专家的话指出,船倒扣过来之后是一个浮体,如果不进行相关固定的话,立即切割会产生压差,甚至使这艘船沉覆,前面所做的工作就前功尽弃。

  而且根据现场的实时情况,进行切割前,需要用500吨打捞船吊起沉船一头,以保证它的稳定性,从而顺利实施整个切割工作。所以,进行切割需要专家经过研判,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展开,并不是说过了48小时后才想到切割。

  同理,将船体扶正也有一定的风险。在沉船72小时内,最重要的是保持船体稳定。船倾覆时,上层舱室灌满了水,下层舱室还有空气和空间、有生存条件,如果马上扶正,上层的水会灌到下层,会对船体内部可能存在的气舱造成影响,或导致气体泄漏,特别是对可能幸存的受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相反,潜水员比任何救援机械都要灵活和高效,安徽籍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先后救起65岁的老人朱红美和21岁的船员陈书涵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搬运遇难者遗体也是由潜水员完成的。

  船体扶正后,后续工作仍在继续,比如继续沿岸搜寻幸存者、治疗伤员、安抚家属、心理疏导、处理后事、调查原因等。

  面对沉船事件,舆论有过几次争议,比如事发当晚有无龙卷风的问题,在救援中为什么没有迅速破船救人等。针对这些问题,不同观点的碰撞似乎是见仁见智,而权威的意见则能帮助外界更快速准确地了解情况。

  把更多的资源提供给专业人员,是因为救援是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唯有科学有序才能实现高效救援。可以说,对沉船事件“不惜一切代价”的救援体现了政府的尽职。而对于民众来说,这些年,经历过一些灾害之后,公众已经逐渐认识到专业救援的价值。以前,社会志愿者争相赶赴灾区救援的新闻很是让人感动,而现在,更大的共识是非专业人员尽量不要在救援前线抢占资源。每次灾害发生之后,给专业救援人员让道的呼声时常出现在媒体上。

  沉船悲剧已经发生,在前方一直努力救援的时候,猜测、指责并无益处,能安抚民心的是科学的解释和妥善的处置,至于事故的进一步调查,更需要专业精神和信息的有效传递。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