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文题“五年一贯制”吗
- 发布时间:2015-06-08 03:29:32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徐瑞哲 彭德倩 许 沁 龚洁芸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昨天,上海高考语文卷延续材料作文题形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非诗歌文章。
心太软?心太硬?这道作文题的两面性模式,已是2011年以来连续第5次采用,被人认为似乎是“五年一贯制”。但也有专家认为,这次题目与以往不尽相同。
两概念,一行半
在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看来,今年延续了近几年高考作文“两概念”对立统一、辩证思维的路子,引导语文教育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这几年的上海作文题,“两概念”确实一以贯之:2014年“自由不自由”,2013年“重要更重要”,2012年“舍弃未舍弃”,2011年“过去过不去”,直到今年的“坚硬与柔软”。
沪上教辅机构海风教育的语文教师周云娇表示,这类作文题将比喻型材料和关系型材料合二为一,并在设置好的范围中谈关系。而且,今年的考题仍旧是“一行半”的形式。
两边开放,导向一路
以往年份的作文题干中有类似的话——“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黄荣华表示,“两概念”类型的题目学生一直写,可以将“两概念”统一起来写,也可以有倾向性地论述。
但这次,作文材料中明确指向“造就和谐的自我”。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顾俊认为,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属于“外松内紧”,看似比较开放,其实有些封闭。“坚硬”和“柔软”的两部分,无论如何权衡轻重、把握分寸,最后的落脚点都是达到自身和谐,也就是找到一个平衡点。他认为,高考作文题目应该如同优质的辩论题,即提出一个“两难”的境界,两边均可自由发挥、充分施展,而不是顺着出题者预想的路径,得出一个“正确结论”。顾俊说,“本题看似空间很大,其实考生可一眼看出导向,迎合出题者几乎不可避免。”
交大附中高级语文老师张林认为,题目读起来并不复杂,但审好题很有难度。“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其实就是“能”对“能”、“否”对“否”,只有协调好了,才能达到和谐。“这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题目”。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