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识破网络营养谣言
- 发布时间:2015-06-04 01:33:48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周视点
为了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饮食养生,想通过饮食来呵护身体。可是网络上充斥了太多吃的谣言:鸭血清肺、草莓致癌、隔夜菜有毒、果汁减肥……这些“经验之谈”你信过几个?在一项调查中,回收了39229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鸡蛋增加心脏病风险”“无糖食品吃不胖”“柠檬水抗癌”“喝果蔬汁能减肥”“隔夜菜吃不得”是传播最为广泛的五大营养谣言。
此次调查暴露出我国网民营养健康素养低,缺乏对营养谣言的辨识能力。专家分析认为,一是营养与健康直接挂钩,而食物营养健康谣言时不时“现身”袭击公众的心理底线;二是一些内容不完整的传言和信息问题流入社会,由于人们主观意识的参与,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形;三是正确、真实的营养信息相对缺乏,容易让一些谣言乘虚而入。谣言的扩散往往是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因此辟谣信息出现越早,谣言的扩散面就越小。
笔者了解到,现代营养学的共识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植物化学物质也因为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确的营养理念是“食物多样、合理膳食、吃动平衡”,摄入五彩斑斓的食物,均衡补充各类营养素。
目前,健康传播呈现出专业性强、解读力弱的现象,面对良莠不齐的健康信息,有的人偏听偏信、有的人道听途说、有的人以讹传讹,引起了一场新的混战。俗语说:“谣言止于智者”。面对各种精心包装的谣言,专家“开口说话”,媒体“借口说话”。而作为公众,一定要擦亮双眼,看到营养知识就多思考一分,一般从以下三步着手。首先,找到说法的出处;其次,验证发言人的资质,看发言人研究的领域与自身的言论是否属于同一领域;然后,研究同领域其他专家的说法,并进行比对,不可偏听偏信。这一步骤能有效识别 “草莓致癌”“无糖食品吃不胖”等常识性谣言。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认为:“很多谣言流传甚广、模棱两可,特别是一些内容不完整的传言,往往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如果不具备丰富的营养专业知识,很可能被其光鲜的外表欺骗。因此,借助政府、专业机构以及媒体的力量,把住信息至关重要。否则,错误的营养信息一旦流传开来,会给百姓生活带来难以想象的恶劣影响。”
笔者也认为,广大的媒体朋友、营养专家与公众应该联起手来,共同传播正确的营养知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