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振钢:用心去聆听麦子的声音
- 发布时间:2015-05-30 07:32:56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社记者宋晓东
茹振钢是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其培育的小麦品种“矮抗58”播种面积占全国小麦播种总面积的1/10,国人吃的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百农矮抗58”,被称为“黄淮海第一麦”。2014年,茹振钢因在小麦育种上的杰出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小麦是有生命的,只要你用心去和它对话就能读懂它的心声。”茹振钢说,“一定要把小麦的话语权抓在中国人手里,决不再让父老乡亲们饿着肚皮过苦日子。”
“粮财神”:用科技装满中国粮仓
30多年前,茹振钢从没想到过要和小麦打一辈子交道。
1978年,茹振钢参加高考一举中的。然而,一心向往“学习数理化,振兴新中华”的他却被录取到农科院校,这让他有些失落。
“农业科技很重要,如果你用学到的知识把荒漠变成绿洲,再把绿洲变成粮仓,农民还会吃不饱饭么?这是多了不起的事情!”班主任高树义的一番话让茹振钢心头一震,立下志向,一定要用科技装满中国粮仓。
大学毕业后,茹振钢开始用科学技术帮助农民实现“丰收梦”。
新乡大部分地区都种植棉花,可由于棉花生长周期长,无法间种其他庄稼,每年10月棉花收获到来年4月棉花播种的大段时间土地都白白空闲。农民找到茹振钢,请他帮忙想想办法。
为了让老百姓多打粮,茹振钢开始研究晚播早熟的小麦品种,经历5年育种试验,1994年茹振钢成功育成棉区晚播早熟品种“百农62”,在不影响棉花种植的前提下,实现了小麦和棉花的间种,农民每亩地多收700斤小麦。
30年来,茹振钢相继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和“百农矮抗58”等多个品种,稳产高产的小麦品种装满了中国粮仓,也让老百姓乐开了怀。
“麦田守望者”:用心去感悟生命的力量
“种麦子就像娶媳妇,要顺着她,让她喜欢你。”这是茹振钢最常和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在学生眼中,这个严师慈父是个爱麦成痴的“麦田守望者”。
每到夏季,茹振钢5点就会去地里看小麦,好几个春节,他都在实验室里度过。小麦生长的每个关键节点,他都会扎在麦地里细心地观察麦叶、麦穗、麦秆的生长情况,在细微的变化中寻找改进空间。
“当看到一株长得好的小麦时,他会蹲在麦地里一动不动,一手扶着麦秆,一手小心翼翼地捋着麦叶说,好,太好了,美,实在太美了。”他的学生董娜说。
“麦秆光亮”、“穗大粒多”、“根系强壮”这些原本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专业术语,在茹振钢的嘴里成了发自内心的赞美,仿佛一个绝世美人立于眼前,常常吸引一群人围观。
妻子原连庄说,看到完美的小麦单株,茹振钢会高兴得像孩子一样。一次,茹振钢在麦田里偶然发现一个适合做研究的母本,兴奋地跑回家告诉原连庄,就像考试得了满分的小学生一样。“我正在做饭,我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一直给我讲,兴奋得控制不住。”原连庄说。
“当你用心和小麦聊天,就能感受到它生命的力量,虽然育种工作90%的时间都要面对失败,但每一次改进都是对生命的探索,是心灵的享受。”茹振钢说。
“科学狂想者”: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无论工作再忙,茹振钢都会亲自选种,他坚信:“种子是农业的核心科技,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在同为育种专家的妻子眼里,茹振钢是个狂想主义者。“他能天马行空地把所有想到的东西都尝试在小麦育种上。”原连庄说。
狂想的思维让茹振钢设计出多个业内首创的科研设备。将飞行器的风洞试验和弹簧秤原理与小麦研究相结合,茹振钢研发出小麦数字化实验风洞,打破了过去“凭手感”的落后研究方式,首次实现对小麦抗倒伏能力准确的数字化认识;为了研究小麦根系生长情况,茹振钢建设了一条宽5米、长40米的小麦根系走廊,可直观形象地观察小麦根系生长情况,为育种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这个“科学狂人”不仅成就了一批领先世界的育种技术,也为中国育种科研播撒下了一批“人才种子”。目前,“茹振钢小麦科技创新团队”已拥有30名农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材料工程学等专业人才。
“已有科研证明,种子科技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0%,未来粮食增产的潜力关键在种子技术。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中国人必须牢牢掌握住小麦的话语权,才能把粮袋子抓在自己手里。”茹振钢说。
据新华社郑州5月29日电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