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产品加工,如何念好精深二字诀
- 发布时间:2015-05-28 08:33:07 来源:海南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 况昌勋
刘赐贵:
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5月21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刘赐贵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研究部署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12项研讨课题,强调进一步发展壮大符合海南发展定位的产业,为海南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打牢根基。
这12个海南特色产业就包括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如何使农业“高效”,深加工显然是其中的必选课程。
5月22日、23日两天,刘赐贵在文昌实地检查调研时,对春光食品有限公司立足椰乡资源、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打造海南特色农产品牌,并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表示赞赏。在热科院椰子研究所,刘赐贵指出,海南是椰子故乡,要注重延伸椰子产业链。
核心提示
一公斤咖啡豆,卖鲜果价格25元左右,而加工调制成咖啡则卖到2000元;
一个椰子,鲜果零售价格仅7元,而加工成椰子粉、肥料、布料等,可以卖到45元;
加工是做强做精海南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南农产品加工业初长成,已形成果蔬、水产、畜禽等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产业格局。但加工品种单一,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
海南农产品加工业为何发展较为缓慢?在前进的路上有哪些“绊脚石”?在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使命面前,未来海南农产品加工业又该如何发展?
1
海南农产品加工“加出”了什么?
加工业带动种植业 鼓了百姓钱包
5月,雨后的清晨,踏着阳光,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翁村村民王家远扛上一把小铲,走进静谧的竹林下,鲜嫩的竹笋在铲子下破土而出。
“进入雨季,竹笋到了丰收季节,每亩麻竹笋每周能挖400多斤,价格也高,1元/斤。”王家远说,现在家里一共种了100亩麻竹。挖完竹笋,王家远就近将鲜笋拉到粗加工点,过秤,销售。
在加工点,一口巨大的煮锅内,水开始沸腾,工人将已经浸泡过的竹笋倒进锅里。旁边的黑板上,写着竹笋粗加工的工序。随后,这些已经进行过粗加工的竹笋制品将送往设在白沙邦溪镇工业园区的竹笋加工厂进行进一步加工。
加工业带动了种植业的大面积发展,目前白沙全县已经种植麻竹4万多亩,加上四季竹、材竹等,共有11万亩,总产值2.3亿元,成为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
白沙种植竹笋历史悠久,但是竹笋真正发展成为产业,还只是7年前的事。那时白沙县委、县政府决定改变农民收入过度依赖橡胶的局面。调研发现,作为山区,白沙适宜种植竹子,农民也有零星种植。但是竹笋如何做成产业?白沙农业局负责人介绍,过去农民种植竹笋主要是供自己食用,一般都是鲜笋,但是鲜笋容易变质,没法“走出白沙”,经过分析后,决定引进加工企业。
如今,加工成的“白沙酸笋”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不仅开拓了上海、浙江等国内市场,还远销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
虽然白沙竹笋加工还不“深”、不“精”,仍然属于粗加工,但是已经逐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让白沙竹笋从自给自足的农家产品变成了供应全国市场的商品。此外,白沙绿茶、鹧鸪茶、牛大力等也是如此,在加工企业的带动下逐渐发展。
遇上瓜果菜价跌滞销
加工企业来“救火”
近年来,海南瓜果菜时有价跌、甚至滞销现象,而此时,总会有人提出海南农产品加工业薄弱是造成价跌滞销的一大原因,也有不少人呼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经常出现农产品价跌滞销难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关联性、带动性强的产业,它可以把种植业、养殖业、销售业等相关产业组织带动起来。不过,并非所有的加工都能够带动种植业。不少农产品,在加工环节可谓利润丰厚、附加值高,而在种植环节则是一个低收入行业。
例如咖啡,1公斤咖啡豆调出香浓咖啡销售,可以卖出2000元。而海南农民销售一公斤咖啡豆仅为25元左右,不仅难以赚钱,甚至亏本。这也造成,终端打着“海南咖啡”品牌销售的有6000吨之多,而海南产咖啡干豆仅200吨左右的怪象。
而对于海南农民比较关注的瓜果菜来说,通过加工业提高销售价格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可以解决次品瓜果的销路问题。
去年冬,海南青金桔面临“寒冬”,价跌至0.3元/斤,不少农民呼吁加工企业收购。作为我省水果深加工企业海南诚利集团在青金桔种植密集地区设置收购点,以每斤0.5元的价格上门收购。“0.5元/斤的价格,还是不能保本,但能赚回采摘的工钱,亏得较少一点。”海口绿悠谷合作社负责人符慰之说。
而加工企业能否再提高收购价,让农民保本盈利?海南诚利集团董事长潘成立介绍,10吨青金桔可以加工成1吨青金桔粉,每吨青金桔粉的销售价为5万元。这相当于每吨青金桔的售价仅为2.5元/斤,远低于7元/斤的青金桔夏季收购价,如果算上各种成本,加工企业能够承担的收购价也仅在0.5元/斤—0.8元/斤的范围内。
木瓜、椰子等也是如此。12吨的木瓜只能加工1吨的木瓜粉,木瓜粉的销售价为5万元/吨,而海南木瓜动辄2元/斤-3元/斤的田头价,让不少加工企业望而却步。椰子更是如此,海南椰子粉有八成以上是从东南亚国家进口的椰子原料。
无论是卖新鲜瓜果,还是卖加工产品,销售的都是“商品”,如果将新鲜瓜果卖给加工企业,那么瓜果就成了“原料”,卖原料的价格肯定要比“商品”的价格要低。
不过,“原料”的质量要求比“商品”低。潘成立说,生鲜产品销售讲究品相,但是加工对原料品相没有要求。“现在,海南有许多农产品质量好但是因为品相差而销售不出去,加工企业可以将其变废为宝。”
2
海南农产品加工现状如何?
初长成但低水平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仅为0.36:1,远低于全国1.7:1的平均水平;
全省水产品加工企业218家,但品种单一,仅罗非鱼、金枪鱼、虾等少数几种
建省以来,我省热带农产品加工业依托资源优势,取得了一定成效,培育出了椰树集团、春光食品有限公司、南国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实力较强的本土化加工企业。特别是以椰子为代表的热带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基本形成,拥有天然椰子汁、速溶椰粉、椰子糖、椰油、椰纤果、椰子饭、椰壳工艺品等丰富产品。
目前,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涵盖食品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等12项,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50多家,产值达400多亿元,已形成果蔬、水产、畜禽等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品产业格局。
虽然我省农产品加工已经初长成,但是仍然处于低水平。从种植与加工对比来看,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仅为0.36: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7:1。例如,海南胡椒产量占全国的97.7%,但多以提供颗粒为主,深加工滞后。
“海南热带农产品加工企业有上千家,但绝大多数还是小微企业。”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尔升说,“目前,海南农产品加工产品种类几百种,而进入海南品牌的只有10多种。”
不仅种植业,渔业也是如此。省海洋与渔业厅市场处负责人覃学友介绍,虽然我省水产品加工企业有218家,但是加工产品品种单一、雷同性多,仅有罗非鱼、金枪鱼、虾等少数几种。“目前海南水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47%,发达地区为70%,差距很大,特别是海南捕捞的海鲜产品,基本上没有加工。”
加工路上有“四虎”
●原料:种植规模小,深加工易现原材料短缺
●交通:琼州海峡抬高进出岛成本
●科技:科技含量不高难成品牌
●转化:产业链太短,加工企业成本高,致新品难出实验室
记者采访中,多位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制约海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原料是一个因素。海南虽然热带农产品丰富,但是由于耕地面积小,单个品种的种植规模很小,一旦上线深加工,就会出现原材料短缺问题。此外,海南农产品整体价格也比内地和东南亚国家高。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夏勇开就表示,海南农产品的季节性强,原料的供应时间有限,与此同时海南与内地隔海,进出岛成本高,也制约了加工业的发展。
科技含量不高,也制约着海南农产品加工业。“海南农产品加工能力还处于低水平,深加工的精致包装速冻蔬菜、脱水蔬菜、糖(盐)渍果蔬产品及干果产品都很少。”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与商业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许劭艺说,如即食式的高附加值小产品至今还是空白,影响了产品的外销。在省外很多瓜果菜和水产品被做成零食,让不少次品做成了高档品。
记者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产品展示厅内看到,香草兰香水、香草兰酒、艾纳香面膜、艾纳香药膏、胡椒调味油、胡椒油树脂等新产品一字摆开,这些产品很多还是停留在实验室里或者自产阶段,还没有找到企业进行成果转化,正期待走出狭小的展示厅。
“企业感兴趣的多、行动的少。”热科院香饮所产品加工研究室谷风林博士说,由于海南在产业链方面的配套企业少,加工企业一旦进入,生产成本会比较高。
特色加工受困宏观政策
牛大力、灵芝等药食同源的南药,可加工成高端保健品,但却没有申请列入新食品原料
●●案例:苦丁茶的“苦头”
2010年10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通知:罗布麻、苦丁茶等属仅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即日起含上述成分的代用茶,不做为普通食品管理。按照这一规定,海南所有生产和经营苦丁茶的企业必须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海南方面对此无动于衷,但四川却积极向卫生部申请将苦丁茶列入新食品资源,被批复的第二年,四川苦丁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这样,苦丁茶市场被四川夺去……
海南植物资源丰富,拥有许多特色产品,例如牛大力、忧遁草、灵芝等。近年来,有不少企业开始开发这些特色植物资源,加工成为饮料、食品等。然而,海南在特色产品加工道路上也遭遇了不少难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健康产业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海南植物资源丰富,特别是有许多药食同源的南药,可以加工成为保健品等健康产业产品。”白沙正生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欧一忠说,但是由于没有申请列入新食品原料,导致开发出来的产品不能合法地走出岛外,进入商超。
“用于加工生产普通食品、保健功能食品的材料必须是经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食品原料或新食品原料。”海南大学生物工程系教授刘平怀说,目前,我省植物中益智、砂仁等已被列入新食品原料,但是槟榔、牛大力、忧遁草、灵芝等特色优势植物资源,由于未获批为新食品原料,不能用来研究开发普通食品、保健功能食品,无法延伸产业链。
我省苦丁茶产业就曾因此而吃过“苦头”。2010年10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通知:罗布麻、苦丁茶、绞股蓝、银杏叶属仅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即日起含上述成分的代用茶,不做为普通食品管理。按照这一规定,海南全省所有生产和经营苦丁茶的企业就必须立即停止生产经营。
当时海南相关企业持观望态度,相关政府部门也没有主动牵头组织研究对策,没有及时向卫生部申请把海南苦丁茶列入普通食品名单。而四川却积极向卫生部申请列入新食品资源,被批复的第二年,四川苦丁茶产业实现跨越式飞速发展,仅宜宾筠连县,苦丁茶年产值就突破2亿元,茶农达10万人。而海南眼睁睁地看着产业萎缩,市场被四川夺去。
“借鉴苦丁茶危机的前车之鉴,有关部门应该组织企业一起,从基础科研支撑、宏观政策研究、产业规划制定上倾注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确保特色植物资源加工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刘平怀说。
3
海南农产品加工
方向何在?
依托“一带一路” 以全球热区为原料基地
●●案例:日本不产咖啡,但上岛咖啡却做得很成功,其原料就是全球各国采购的。
农产品加工的最大功能就是能够提高附加值,带动农民转移就业等,从整个产业链创造的价值来看,加工业是让人艳羡的。贫富差距是农业产业链条上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海南应该抓住“富”的一端。
例如咖啡,咖啡馆里调制一杯200毫升的香浓咖啡所需的咖啡干豆约为10克,每杯咖啡的售价可以卖到20元。换句话说,1公斤咖啡豆经过“品位提升”可以卖出2000元。除了做饮品之外,咖啡碱可制作麻醉剂、兴奋剂和利尿剂等,果肉可用来酿酒、制醋。从全产业链上分析,咖啡从种植田头到终端消费,产业链上有高达70倍的利润增值。
不仅如此,一个椰子,鲜果零售价仅为7元,统一收购价则不到1元/个,而加工成椰子粉、肥料、布料等可以卖到45元。
“当然,在加工过程中是需要人工、能源、厂房、设备、技术等成本,但是,整体算下来,无论是解决就业、创造税收、还是产值、利润,均比生产原料更为划算。”海南咖啡协会秘书长符长明说。
“日本不产咖啡,但是日本上岛咖啡却做得很成功,通过全球采购原料打破了原料供应瓶颈。海南加工业目前囿于原料供应,我们可以把视野放宽,向全球热区采购原料。然后海南通过做强加工、销售等下游产业链,加上海南元素、海南品牌。现在‘一带一路’战略又提供了海南与沿线热带国家与地区的合作机遇。”符长明表示,例如海南椰子加工业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发展。“东南亚国家气候、种植品种与海南相似,但是种植成本低、收购价低,可以成为海南的原料供应地。”
此外,加工企业也应该向“废料”中需找原料。海南每年有30多万吨的小杂鱼,几乎被廉价的当成鱼饲料或者有机肥,一斤才几角钱。而在省外,企业用这些小杂鱼加工成小鱼干等即食式食品,身价大增,每斤售价几十元到上百元。
不妨学习台湾
走“小而精”特色路
●●案例:黄秋葵果实因保鲜期极短,使得儋州黄秋葵产业一度萎缩,而浙江则将通过小作坊加工解决了这一难题,将鲜果烘干成干果或榨油,因为量少而颇具特色,行情看好。
“岛内销售量占公司总销量的三分之二。”海南南国食品实业有限公司市场部有关负责人说,“南国系列产品,主要市场是在岛内,消费群为游客。这几年,南国也开始开拓岛外市场,但是困难很多,在岛内,是海南特产,而到了岛外,则成为快销品,失去了特色。”
不过,岛内旅游特产市场有限,消费群体也就4000多万人次的游客,而岛外市场广阔,拥有十多亿消费群体。
张尔升认为,海南热带农产品加工企业需要强化品牌意识,需要把竞争的重点从价格、质量、服务等层次上转到品牌这个高层次上,特别是建设自主品牌。“特别是要突出热带、海洋、民族文化,打出差异化、特色化,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品牌信誉。”
海南力神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小林认为,海南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其实不一定要走大工业道路,可以学习台湾开展小作坊加工,将农产品加工成特色产品而不是标准化的工业品,这样更有竞争力,而且准入门槛也不高。
记者在采访中就发现,海南黄秋葵的果实如果不及时采摘或者两天内卖不出就会变老,让儋州黄秋葵产业一度萎缩。而在浙江省江山市一家黄秋葵农民专业合作社,就通过小作坊加工解决了这一难题。“可以烘干成为干果,或取里面的黄秋葵籽来榨油,因为量少,黄秋葵籽油价格高达190元/斤。”该合作社负责人周献中说。
“农产品加工的规模不需太大,有些农民单户做不了,但是合作社可以做,把销售不了的次品进行加工成为特色产品,一样可以赚钱。”周献中说,这样既不用像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要考虑原料供应和成本问题,也能将农产品利用率最大化,如果是特色产品还可以作为旅游商品来销售,价格也好。(本报牙叉5月27日电)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