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远程刷脸开户或放开?

  • 发布时间:2015-05-27 14:29:39  来源:山东商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业内对借助生物识别技术来解决一些金融问题,如身份识别、确认或支付的呼声越来越高。“银行远程开户”被拿出来公开讨论,且央行相关负责人做了表态,这对远程开户本身的推动而言,某种程度上已是进步。

  银行试水刷脸、刷掌支付

  随着阿里、腾讯前后表示将推“刷脸”支付,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商业银行也在这一方面开始探索和尝试。

  日前,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发布消息称,在全国首推掌静脉存取款业务。据悉,签约了“掌静脉”识别业务的客户,在该行的ATM设备上选择“掌静脉”,输入预存手机号,再扫描手掌静脉,输入密码,客户即可办理存款、取款、转账、查询等业务。整个过程可以实现无卡化办理。

  据介绍,这项技术是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与富士通公司联合打造,运用血色素吸光特性取得掌静脉近红外线影像,只有活体才能识别。据悉,银行客户到银行柜面注册本人手掌静脉数据,设定手机号码,与银行卡绑定,即可在安装有手掌静脉识别模块的ATM设备上实现无卡取款。

  民生银行日前也推出了手机银行指纹支付服务。据悉,民生手机银行个人版或小微版客户,如果使用苹果5S及以上手机或其他苹果移动终端且开通TouchID功能,即可在手机银行“个人设置”中选择“指纹支付设置”验证个人指纹和输入交易密码开通指纹支付服务。目前,这一支付方式可以支持缴费、话费充值、二维码扫码支付、火车票和飞机票以及景点门票和电影票购买等。

  民生银行方面表示,还将持续创新手机银行功能、改善客户体验、提升安全保障。目前,已对声波、蓝牙、虹膜、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积极开展应用准备工作。

  生物识别技术或可解决远程开户?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业内对借助生物识别技术来解决一些金融问题,如身份识别、确认或支付的呼声越来越高。近期,外界较为关注的是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能否解决银行远程开户等问题。

  “银行账户实名必须继续得到保障,由什么样新技术替代原来柜台面签,值得讨论。”5月24日,清华大学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与业界代表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这被外界认为是监管层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对远程开户进行表态。

  今年年初,人民银行曾在内部形成《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的指导意见》的讨论稿,并召集多家商业银行讨论。此后,包括多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互联网民营银行均开始探索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远程开户流程。

  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发出完整的远程开户流程,央行也多次召集相关银行进行“一对一”的摸底调研,但并未就相关流程和标准表态。商业银行的远程开户,必须取得央行批准后才能正式试点。

  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率不断提高,能否替代传统面签协助机构远程开立个人银行账户,备受关注。这也被认为是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无实体网点的民营银行初期展业的重要壁垒之一。与此同时,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远程开户的安全性,也受到诸多质疑。

  樊爽文表示,通过人脸识别远程开户应当标准先行,在一个普遍性的标准基础上再制定金融标准。如果标准能够达到,从监管上就能放心很多。毕竟,开户问题是整个社会打击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基础,因此央行对此十分谨慎。

  顾虑重重不敢贸然放开

  人脸识别远程开户的标准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参与试点的银行与监管一道通过实践进行探索。据记者了解,人脸识别只是远程开户身份验证的手段之一,远程开户安全性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各类生物识别技术和其他方式交叉验证提高开户人远程身份验证的准确率,二是远程开户整个流程的顺畅与安全。“因为是远程(进行开户)就觉得不安全,这个道理肯定被挑战,而且在不远的将来越来越被挑战。”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说。陈龙介绍,他们曾跟公安部做过一个人脸识别检测,在1000个样本中,正确通过998个,有两个没有通过,但是没有错。而在传统银行面签时,即便看到了身份证也不能保证完全准确。“至少目前(人脸识别)没有技术标准的情况下,贸然去放开,或者说远程开户怎么有效,我觉得可能还是有一些顾虑。未来什么时候这个顾虑能够打消,我自己没有把握,没有很明确的时间。”樊爽文说。

  监管层的顾虑,并非毫无根据。

  近日公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5)》指出,在实验室环境中,在LFW 数据库(世界知名人脸识别数据库)上,人脸识别最高获得了99.15%的识别率,而根据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收集、整理了2000人的身份证照和真实现场采集照,算法识别率仅93.2%。因此,目前包括人脸识别等在内的生物支付都采取了辅助安全措施保证支付安全。

  “基于生物特征的生物身份识别技术,存在着一旦被盗用将无法吊销的风险。”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季小杰在当天的论坛上表示。目前,除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无法达到百分百准确之外,人的生物特征是不能改变的,但泄露生物特征的途径却有很多,一旦泄露被伪造后将无法吊销。她认为,这也是目前仅依赖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证的措施还不适用于大范围的金融业务的原因。本报综合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