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坐大背后的大国博弈
- 发布时间:2015-05-26 21:1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4年6月,“伊斯兰国”飓风席卷中东,所过之处百患丛生。
近一年后,势头凶猛的“伊斯兰国”不仅接连攻占伊拉克和叙利亚多处要塞,而且向其他中东国家及东南亚地区渗透。美国仍试图继续在反恐大旗下主导局势,但乱局演变之迅速、应对之棘手已超出想像。
恐怖主义的温床
动荡为“伊斯兰国”蛰伏与坐大提供了可趁之机:在伊拉克,美国撤军后,教派矛盾激化,当局无力维稳;在叙利亚,内战持续蔓延,安全真空不断扩大。“伊斯兰国”趁机在两国边境招兵买马、攻城略地……
从2014年6月横扫伊拉克西、北部,到宣布“建国”,到渗入利比亚制造袭击,进而与尼日利亚极端组织“博科圣地”结盟,并将触角伸向也门,将战火烧到叙利亚和沙特阿拉伯,“伊斯兰国”完成了从西亚、北非到西非的渗透扩张,成为全球恐怖主义“大本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激进人员参战。而当这些极端分子大量“回流”,又对世界各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面对“伊斯兰国”的迅速扩张,美国总统奥巴马2014年9月宣布对“伊斯兰国”展开空袭行动,同时组建一个广泛的国际联盟,目标是“削弱并最终摧毁”这一恐怖组织。
围剿行动收效不彰
美国主导的打击行动已过多时,但效果不佳。虽然有一些“伊斯兰国”重要头目被打死,部分城镇被伊拉克安全部队收复,但这个恐怖组织仍占据着伊拉克和叙利亚大片土地,并不时策动军事行动和恐怖袭击。
“伊斯兰国”为何如此猖獗?原因有多个:一方面,该组织不少作战人员参加了伊拉克战争和叙利亚内战,实战经验丰富;另一方面,该组织依靠海外募捐和非法敛财,资金充裕,装备较为先进。美军及其盟友虽然空中打击能力强,但“伊斯兰国”成员一旦化整为零,潜伏在居民区或混迹于平民中,空袭就难以展开。而伊拉克安全部队战力不足、后勤保障匮乏,无法形成有效攻势。
分析人士指出,打击“伊斯兰国”行动陷入愈反愈恐的怪圈,是因为主导这场行动的美国正是问题的一部分。在伊拉克,美国当年发动战争播下仇恨的种子,撤军后留下一个政治动荡、经济凋敝、安全恶化的烂摊子;在叙利亚,美国纵容暴力冲突孳生蔓延,对叙政府的打压导致大片地区出现安全真空。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中东问题专家马丁·因迪克指出,美国对重建中东力不从心,是美国中东政策崩塌的必然结果。“9·11”事件后,美国推动伊拉克政权更迭,之后又采取放任政策,导致地区秩序遭到破坏,国家管制失效,“伊斯兰国”乘机兴起。由于害怕再次卷入军事冲突,奥巴马政府不愿通盘考虑中东政策,而是逐项应对地区各种危机,缺乏全面战略。
巴格达大学教授易卜拉欣·阿马里批评欧美国家在打击“伊斯兰国”过程中片面夸大“文明冲突”,将地区战乱归咎到伊斯兰教派冲突上,招致地区民众对西方强行插手中东事务愈加反感,而美国当前混乱的反恐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伊斯兰国”的扩张。
政治版图加速重构
美国战略部署进退失据,留下地区权力真空,一方面为“伊斯兰国”坐大提供土壤,另一方面也引发地区国家争夺主导地位,地缘政治版图正在加速重构。
虽然美国的中东政策一再调整,然而其与地区传统盟友的关系却因叙利亚危机、巴以问题和伊朗核问题变得微妙。与此同时,地区国家或各自为阵,或“脚踩两船”,争相填补动荡国家出现的真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埃及基纳奈政治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哈尼·贾迈勒指出,中东各国利害关系错综复杂。考虑到“伊斯兰国”可能展开的报复,多数参与打击“伊斯兰国”的地区国家并不愿意率先出头。
大国战略利益各异
面对危机,一些中东国家将目光转向俄罗斯,寻求军事帮助及政经合作。然而,围绕打击“伊斯兰国”的问题,大国虽然反恐目标一致,但在策略、范围和力度等方面展开博弈,保障各自利益。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副所长伊萨耶夫指出,俄美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既统一又对立。在反对恐怖主义和阻止“伊斯兰国”坐大方面,俄美立场一致,但是双方都不希望对方通过反恐增加在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影响力。
而英法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也存在分歧:法国虽然一直在打击“伊斯兰国”的第一线,但仅限于伊拉克境内的空袭行动;英国在参与对“伊斯兰国”空袭的同时,为伊方提供后勤、技术支持和军事培训,同时强调伊拉克和叙利亚推动本国政治和解的重要性,认为这对打败“伊斯兰国”至关重要。
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大国立场不同,反映出各自的战略利益各异,因此反恐成效必然有限。美国要想构筑更有效的反恐统一战线,就必须对现行政策和策略作出根本性调整,同时尊重其他大国利益并与之开展合作和协调。
反恐或将现新常态
分析人士指出,“伊斯兰国”剿而难灭有可能成为反恐一个常态,各方表面上展示出“除恶务尽”的决心,实际上却基于各自战略考量“徐徐图之”。
从伊叙局势来看,伊拉克什叶派政府利用中西部的逊尼派与“伊斯兰国”作战,对逊尼派起到遏制作用;而在叙利亚,叙政府反过来利用“伊斯兰国”与其他反对派组织混战,以消耗敌方实力。
从地区冲突来看,如果“伊斯兰国”在短期内被消灭,地区宗族教派矛盾失去缓冲,什叶派“新月地带”或将面临与地区逊尼派政权的正面交锋。在没有做好准备之前,把“伊斯兰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继续存在可能是地区国家的折中选择。
从西方战略来看,一味黩武、以暴易暴本非良策,而美国一方面打着“民主”“自由”旗号在中东地区谋求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又大肆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和“反恐”双重标准,在摧毁地区国家正常经济政治秩序的同时给予“伊斯兰国”喘息之机。
面对中东上空散不尽的硝烟迷雾,国际社会似乎还要和“伊斯兰国”缠斗很久。在大国博弈正酣、利益目标相左的现状下,“反恐联盟”艰难爬坡,苦思求解:究竟如何面对这一时刻裂变增生、自爆扩散的变异怪兽。(执笔记者陈聪,参与记者周而捷、易爱军、陈序、张远、陈向阳、王蕾、应强、郑斌、张建华、张继业、彭天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