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文化+跨界 非遗欲走上市路

  • 发布时间:2015-05-25 09:29:31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借助本月佛山文化遗产月启动的契机

  文/广州日报记者刘鹏飞

  石巷外,老艺人捶打金箔的敲打声此起彼伏;平地里,醒狮在摇首摆尾地向你展示那过人的技艺……如今这些曾发生在燎原路、福禄路等大街小巷的场景已难寻觅,这些非遗项目已成老一辈人的技艺。然而,随着政府、民间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热心人士对这些非遗项目的热情,不少被束之高阁的非遗项目又焕发新的生机。

  昨日,首届禅港蔡李佛功夫文化研究交流座谈会举行,探讨蔡李佛拳的传承和发展。而借助本月佛山文化遗产月启动的契机,我们不妨看看目前佛山非遗发展的状况,或许其中另辟蹊径式的运作会让你眼前一亮,再度拾起对非遗的渴望和向往。

  现状

  国家级非遗14项

  传统技艺民俗唱主角

  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4项,省级项目38项,市级项目6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1位,省级传承人47位,市级传承人111位。

  记者了解到,佛山非遗项目共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体育等十大类别,其中传统技艺及民俗两类已经占据了30项以上。而由于禅城、南海和顺德三地的历史文化积淀比较深厚,因而佛山绝大部分非遗项目集中在这三个地方。

  “一方面传承人在传承非遗上由之前的被动变得主动起来,很积极地去带弟子。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非遗产品借助生产性保护而走上了市场的道路。” 佛山市博物馆副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关宏介绍道。

  问题技艺传承或面临断层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岁数都比较大,平均年龄70岁左右;而省级传承人较为年轻,大都为青壮年,平均岁数为40多岁;市级传承人则是老中青分布得较为均匀,开始出现80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老去,而年轻人未及时跟上,意味着佛山在国家大师级别的非遗技艺传承上或将面临断层的难题。

  在关宏看来,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退休,佛山非遗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技艺传承和传承人缺失的难题。

  关宏表示,现在技艺最好的还是在上世纪30~40年代出生的老一辈艺人,他们手中的绝活让现在的年轻人望其项背。传承人断层、传承技艺有待提高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在佛山非遗专家梁诗裕看来,地方重申报而不重保护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一些非遗项目在发展过程中,与市民日常生活结合得不太紧密,也是非遗项目在发展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工艺如能跟实用性结合得较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会更加轻松些。”关宏表示。

  发展木版年画将走上市路

  对木雕、龙舟说唱等仍处于保护阶段的非遗项目来说,依靠产业化的途径来发展显得有些困难,但是这类项目依然要传承,因而要对这类项目进行保护。而对于诸如玉冰烧、木版年画、武术等这类可以通过产业化途径来发展的非遗项目,则鼓励他们走产业化的道路,在政策上、方法上给予指引和帮助。通过搭建平台让佛山的传承人与佛山的制造企业家们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传统艺术手工艺通过产品的形式走进市民的生活。

  佛山木版年画第二十八代传人冯锦强,对木版年画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想法。为了让木版年画能产业化发展,冯锦强还想通过上市的方式来做大木版年画这个产业。“已经在广东股权托管中心托管了半年,6月前在南方产权挂牌。”冯锦强表示,由于在登陆新三板权要做股权交易,因而想在南方产权挂牌融到资金后再进军新三板。此外,对于木版年画的发展,冯锦强还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用文化+餐饮、文化+教育、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文化+跨界”的方式走出中国,通过概念馆的模式,将木版年画运营到有华人的地方。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