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那些与全世界做生意的中国人

  • 发布时间:2015-05-24 06:00:23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追逐梦想、寻找出路的普通中国人,从转身面对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成为我们认识外界、外界认识我们的最触手可及的感知点

  一个做冰箱贴的义乌老板,虽已有千万身家,却依然从早到晚忙碌。他说,我一天也停不下来;在多哈,中国的建筑团队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海水净化标准很高,环境不许有任何污染,爆破不能用炸药……

  看着纪录片《与全世界做生意》中的这些故事,该片的主创团队颇有些感同身受:即使在开播前的最后几天,他们还在对细节逐个微调,总也停不下来……

  作为一部7集国产纪录片,《与全世界做生意》首次聚焦全球贸易中的中国面孔。此前,英国、韩国等国家的同行,已有过《中国人来了》、《超级中国》等同题材作品,讲述方式各有不同。这次,《与全世界做生意》讲的是怎样的中国人的故事?

  从符号还原为人

  忙碌的华强北,快递员丁铁男跑得满头大汗,在接快递的间隙,他对着镜头冒出一句话:我只要每天早起十分钟,就能多想一件事情。在华强北的这些小格子里,每个人都有梦想,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小老板,我觉得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

  这个励志又带有点辛酸的细节,来自《与全世界做生意》中的“时间就是金钱”一集。该片总导演、央视纪录频道副总监周艳说,我自己看这一集,都很有“片中人”的感觉。看到快递员那么累还要“早起十分钟”,会有点心酸,但转念一想,又觉得真没有道理替他难过,他其实活得挺高兴的。

  和片中的故事一样,《与全世界做生意》的主创团队每天都为了按期完工而飞奔。“我们像快递员一样,节奏已经很快了,还要再快些,再快些;但同时,这是一个电视产品,已经排播按时交活儿是必须的。”

  这样的故事其实就像普通中国人生活的倒影,多面而五味杂陈。在追求中国速度的氛围里,很多人习惯了每天加班,看到成果也挺高兴,可又觉得若有所失,想找回一点生活。音乐人小柯为此片担纲作曲。开始和主创团队接触时,他曾直截了当地问:你们想要一种什么音乐情绪,高兴还是难过?是那种豪迈的大片风格的音乐么?在看完了片子之后,他觉得配乐应该有一种“笑中带泪”的情绪。小柯对记者说,你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看片中的故事,大家做生意确实赚钱,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东西,包括生活。

  像丁铁男这样的普通人,主创团队拍了500多个人,最终选了120多个剪进片子,组成了走出去的中国人的群相。“生意只是一个切入点”,资深媒体人张春蔚看完样片的感受是,这个片子不仅记录了财富,还记录了财富之外的疼痛和这一代人的情感付出。

  将大型纪录片的镜头对准普通人,对于做过《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等大片的主创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转变。乍一看,这不是特别宏大的主题,不属于纪录大片的题材。周艳承认这是一次挑战,但她同时认为,本片和之前的作品一脉相承,仍是以世界为坐标对中国社会的观察思考,只是转到了微观角度。该片制片人张旭对记者说,我们曾担心这样拍,“大片范”不够,但后来我们开始问,到底什么是大片?

  中国30多年来的飞速发展,一直都少不了“与全世界做生意”。而所有这些生意,无论是大是小,都少不了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全力支撑。张旭说,普通的中国人才是时代的主角,他们的故事最值得讲述。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片子如果改叫“与全世界做生意的中国人”,似乎更贴切。这种呈现方式与已有的同题材纪录片大为不同。在今年热度很高的《超级中国》中,有很多关于中国经济的片段,但中国人只是其中阐述宏大主题的符号:或者是在国外扫货的大妈,或者是狂买地产资源的土豪,长达十分钟的段落里,往往没有任何中国人发声。他们的情绪感受、鲜活生活,观众也就根本无从知晓。

  周艳说,韩国人做了《超级中国》大家看了都挺高兴的,但其实更重要的是超级中国人,“如果没有这些中国人的话,是不会有超级中国的”。

  在路上的真实

  一位内蒙古商人,来到美国买下一个2.2万英亩的农场种牧草,并把种出的牧草全都销回国内。为了运输,商人找了美国加工商作为生意伙伴,还使用了对方的品牌。然而,没过多久,加工商就利用品牌优势,试图绕过商人直接给中国低价供货抢生意。尽管在“不仅认钱还认脸”的国内市场,这种投机没能得手,商人得知后还是非常生气,不过,为了生意,他还是强压怒火回到了谈判桌前……

  谈到生意,人们自然想到的就是曲折跌宕的情节。在《与全世界做生意》的33个故事中,有这样起承转合清晰的叙事段落,但是数量说不上多,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片中人的情绪、感受:“在意大利,要面子就没面子了”、“印度给人的印象,就是不可思议”……

  主创团队不仅选择瞄准普通人,还选择了用纪实的手法来呈现,不让人物正襟危坐在演播室里,回忆讲述过往的财富故事;而是让镜头和人物一起在路上奔波,穿梭于生意场和私生活,经历下一秒的情绪跌宕和多面现实。

  真实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冒险,拍摄它,同样是一场冒险。永远都无法预测会遇到什么人,有怎样的对话、独白,会有怎样的戏剧场面、高潮结局;现实生活的场景杂乱无章,自然光和现场声的控制也是个技术活儿。“在一些极富戏剧性的事件发生时,镜头出现了晃动,但我们有意识地把这些‘毛边’镜头保留了下来,”该片执行总导演张铭欢说,“因为他们真实表现了人物鲜活的状态和情绪”。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智锋表示,这个片子捕捉了很多人物生活里不易察觉、稍纵即逝的细节,这是很难得的。

  真实的生活里罕有高深的理论。在本片中,所有的话都由人物自己讲出,传统的专家点评被彻底放弃。张旭说,片子的宣传语是被生意改变的生活和生命,但这种改变,并没有结论。

  生意场上的事难免错综复杂,完整叙述下来要交代诸多背景。在《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央视纪录频道的团队逐渐意识到,观众喜欢的是节奏更快、更碎片化的讲述,如果从头至尾长篇大论,可能会遭遇换台。张铭欢说,这部片子碎片化的特点更加明显,“这是一个当下的社会题材纪录片,自然需要尝试更当下的节奏”。

  这种真实的展现方式,也容易被世界所理解。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得主马尔科姆·克拉克说,西方观众痴迷中国,他们很喜欢看到中国人的生活,你只要拍好关于中国的社会型纪录片,你就能卖到世界上任何地方。

  问号提出之后

  来肯尼亚找油的中国地球物理勘探队遇到了麻烦:他们的挖土机被当地村民拦住了,村民们说,要从此路过,必招本村人,否则免谈。不仅如此,村民们还剪断了物探队的电缆。这是《与全世界做生意》中一个故事的片段。

  和3年前《与全世界做生意》开始策划时相比,如今的中国与世界交往更多,不仅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国,还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加紧了走出去的脚步。中国人来了之后会怎样?面对更多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世界不免会带着问号来观察。

  在《中国人来了》、《超级中国》等国外纪录片中,这个问号或多或少地转化成了质疑或者不满。比如,前者暗示中国从非洲、拉美运走能源、矿产,得到了利润丰厚的基建合同,却没给当地带来多少实惠;后者也提到中国人没有提供足够多的就业。

  这些质疑合理与否暂且不论,单从手法上来说,这些纪录片大都发力于阐述关于中国的观念,突出巨轮、工地等宏大场面,很少聚焦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即使有访谈也往往浅尝辄止,主题先行。概念化的表现不仅无法让外国观众真正了解中国人,反而会引发更多的争议。就像马尔科姆·克拉克说的那样,观众“希望更深入地看到一个人的生活、性格、问题以及他如何解决问题”,只有关照到了这一点,观众才更容易看到中国人的“全貌”。

  在这个肯尼亚的故事里,中国物探队的队长很生气:不能一剪电缆我就多招人,那人人都会去剪电缆。但他也明白,当地的就业机会实在太少,村民们有些过激的行为也得理解。最终,物探队在原来的基础上给每个村子增加了一个招工名额,还把中国营地的食品、柴油供给订单给了当地的商人。堵路的问题最终顺利解决了。

  周艳说,这其实是件小事,但却从一个侧面说出了中国人能在外国待得住的原因。物探队的很多客户都是跨国公司,为什么?因为只有中国人善于和当地人搞好关系,因为中国人更懂得分享利益、分享商业机会。你获利了,我才能获利。张春蔚分析,所有人意识到中国人做生意就是赚钱,但是赚了钱是一家人分的,我们输出的是全世界人共同遵守的商道。

  在商言商,也要讲平等、互利。不管是外国人来了,还是中国人来了,都是如此。和气才能生财,一起赚钱生意才会延续。胡智锋说,这个片子通过对实实在在地做生意的记录,展现出在困难和磨合中,人们最终和解,创造全新世界的希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