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小浆果靠什么领跑全国?
- 发布时间:2015-05-22 07:31:56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于险峰买天张仁军
从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辽宁省丹东市出发,记者驱车前往鸭绿江畔的东港市,沿途一座座草莓大棚不时从车窗外闪过。眼下虽已到了草莓供应上市的后期,但大棚内仍能看到农民忙碌的身影,来东港市各乡镇收购草莓的经纪人也是络绎不绝。经由他们之手,将东港草莓销往了全国各地乃至欧美地区和日韩等国。
近年来,东港草莓产业发展迅猛,上有政府给予的政策、资金扶持,下有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户抱团谋发展,加上科研技术的鼎力相助,以及监察执法、质量检测的保驾护航,使这一产业形成了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异军突起、领跑全国。
“从上到下带着感情抓草莓产业”
——从引进国外品种到中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出口基地,从百年种植史到“中国草莓第一县”,东港草莓产业在面积、产量、产值等指标上全线领先
“我种了6个棚的草莓,从当年9月下种到12月开始产果,草莓供应上市一直可以持续到来年的6月份。一个生产周期下来,6个大棚的收入有60多万元。我种了5年草莓,对它可是充满了感情。”合隆乡玛木林村“迟家草莓”的主人迟林国说,除了批发零售和操办“农家乐”,如今他还在网上开起了微店。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迟林国的家人全部参与到草莓的种植、经营中来,用他的话说:“如今,我们实行的可是家族式的经营管理。”
据东港市农村经济局局长刘作仁介绍,东港已有近百年的草莓种植史,目前全市草莓种植面积达16.8万亩,年产量41万吨,年产值42亿元。全市草莓种植户9万户,全产业链从业人数近2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可以说,东港草莓在面积、产量、产值等指标上全线领跑全国,草莓产业已成为东港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椅圈镇李家店村的孙立军是远近闻名的草莓种植大户,他家种出的草莓个大、味美、品相好,引得周边农户前来讨教。“平日里,大家都相互交流比对,看谁家的草莓更好。聊草莓、种草莓已经成了我们大伙儿最常唠的话题。”现在,孙立军通过租地、雇人来扩大草莓种植、加强经营管理。
除了鲜食,东港100多家果品加工企业更是将草莓开发出了罐头、果酱、果汁和速冻草莓等高附加值产品。“我们拥有自有草莓种植基地,同时每年也与农户进行订单收购,占公司加工需求量的六成。”辽宁广天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娇说,在个别年份遭遇不利市场行情时,公司始终坚持与农民的订单收购,为的就是保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维持东港草莓产业的活力。
“良好的地理环境,优越的气候条件,使东港具备了发展草莓产业的天然优势。全市上至市委市政府,下到各乡镇农村,我们从每个人的意识上抓草莓发展,带着感情做草莓工作,为的就是让草莓产业成为富民产业。”东港市副市长朱连德说。
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当年为了打开东港草莓的发展局面,政府亲自联系销售点,为了多装一些草莓,他们把面包车里的车座全部卸掉,就是想帮农民多卖一些钱。如今,东港草莓产业发展已渐趋成熟,从种植户、经纪人、合作社、家庭农场到龙头企业,各经营主体协同发展,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我们的种植户个个都是技术员”
——从“拿来”国外技术到引领世界草莓技术,从成立全国首个草莓科技研究院到加快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乡镇科技培训全覆盖,东港草莓产业掌握核心技术
草莓作为草本浆果类水果,生性脆弱,种植难度较大。好的品种和科学的种植方法直接影响草莓的品相、口感和产量,只有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才能有好质量、好效益。
“为了培肥地力,我们将苞米秸秆粉碎还田,为了防止土壤板结,我们几乎不用化肥,而是用马粪等农家肥。”记者走访多个草莓大棚,种植户纷纷向记者讲述了同样的做法。
农民之所以能养成科学的种植习惯,源于东港“科技兴业”的产业发展思路。早在1991年,东港市就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草莓研究所。随着草莓产业的不断壮大,在2013年,他们又成立了立足辽宁、全国独家、国际一流,集草莓科研、技术推广、种苗生产及保鲜包装技术研发为一体的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
“在我们的科研基地内,一字架立体栽培模式、物理生物防控技术、光照补充调节技术、杂交品种选育等各项科研成果日趋成熟,并逐一成功推广到农户的大棚里。”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春花说。
据介绍,东港科研机构从日本引进、试验草莓品种开始,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培育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实美”新品种,填补了国内自育温室优质高产品种空白,居世界先进水平。日益强大的科研实力,反过来吸引了日本、西班牙等国专家前来考察学习。
“你瞧,我这大棚里种的是草莓脱毒种苗,铺设的是滴灌带,垄上覆盖着黑膜,棚顶悬挂的是硫磺熏蒸防治白粉病的吊袋,加上温室自动温控系统的运用,种出的草莓个大、色亮、形美、味佳。”孙立军说起草莓种植、管护技术头头是道。
为了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东港市通过引导种植大户以反租倒包等形式,在所有乡镇都建设了高标准示范园区,同时为农民提供全覆盖的科技培训。
2012年在北京市昌平区举行的世界草莓大会擂台赛中,东港草莓一举摘得3项金奖,以至于不少地方纷纷抛来橄榄枝,邀请东港人到当地去从事草莓种植管理。难怪东港市副市长朱连德自豪地说:“从我们东港走出去的种植户,个个都是土专家、技术员。”
“铁腕抓质量安全”
——从市委市政府提出“质量就是生命线”到成为“出口草莓质量安全示范区”,从农业执法的高压监管到乡乡设立监管站,东港草莓产业视质量为“魂”
“入口的东西,来不得半点马虎,农产品质量安全攸关国计民生。”丹东市农村经济委员会主任刘洪旗说,对于下辖的包括东港市在内的所有市县乡镇,我们提出铁腕抓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样做首先是为了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其次是可以全面地掌握全产业农药使用情况,第三则是为化肥、种子等其他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提供路径借鉴。
严苛的质量安全标准自然也被运用于东港市的草莓产业中。在椅圈镇李家店村,有着157户社员的联胜草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晓东说:“除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经常到基层给我们进行质量安全培训,我自己还购置了便携式农残检测仪,对农户交售来的草莓进行农残检测。这样做既是为了确保草莓质量,也是为了让农户形成安全生产的意识。”
记者在东港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看到,农药备案室里的工作人员在把各种农药商品进行电脑录入后,会将一枚二维码贴在农药外包装上。至此,经过登记备案的农药就可以入市了。
“从2012年开始,我们在辽宁省率先推出农药登记备案制,将监督检查农业投入品的关口前移,全面掌控农药入市的源头,这样就改变了等农药入市后,再去市场查处假冒伪劣农药的被动局面。”东港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于立川说,从农田到餐桌,环节多、链条长,每一处都不能出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重、责任大,每一刻都不能放松。
据了解,为了加强“产、供、储、运”四大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东港市在每个乡镇设置了监管站,在每个村选聘了质量安全协管员,使全市形成了“源头无隐患、投入品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的农产品质量监管网,成为了全国“出口草莓质量安全示范区”。
眼下,东北地区农耕工作已全面展开,农业投入品开始进入使用高峰期。“只有我们多费点心,广大农民才能更省心。”采访中,无论是在各级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还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察大队,记者不止一次听到这句话。他们带着感情与责任践行着“质量安全就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这句承诺。
“下一步,东港市将加大新品种研发力度,始终保持东港草莓领跑全国的优势;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提升草莓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扩大草莓销售渠道;同时加强品牌整合,扩大东港草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东港市副市长朱连德说。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