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爱恨”交织 油气管道独立“A+H”上市猜想

  • 发布时间:2015-05-21 07:44:59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拆分中石油、中石化的油气管道输送业务,成立独立“国家油气管网公司”?这个一度引起市场猜测、热议的话题近日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有这个可能,但时间表待定。”对于上述传闻,一位石油公司内部人士这样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回应道。

  近年来,油气管网改革相关政策不断,中石油管道也向民资“三伸橄榄枝”,为管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铺垫了根基。

  业内人士指出,对石油公司而言,油气管道既能带来稳定收益,同时又耗费大量资金。而管网公司独立,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石油公司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但另一方面能够促使油气源多元化和定价市场化,推动产业发展,反过来促进管道的建设和投资。

  对于管网独立的模式路径,各路观点不一,但普遍认为,分阶段式渐进剥离更适宜。另有市场观点大胆猜测,若管道公司独立,未来可以选择A+H股上市的路径,借力资本市场,引入资金活水和公平效率机制。

  改革如何兼顾效率和公平,永远考量着改革者的智慧和勇气。油气管网改革的路径、时间表还在探讨之中,但可以预期的是,这将推动我国油气改革向纵深处迈进。

  “管网独立”非空穴来风

  成立国家管道公司,脱离两桶油的控制,保证管道接入公平性和开放性——这一计划并非新鲜事物。

  2013年10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383”改革方案中即提出,“将石油天然气管网业务从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的油气企业中分离出来,组建若干家油气管网公司,并建立对油气管网的政府监管制度”。

  此后,油气管网改革领域动作不断。政策层面,主要集中在管网设施对社会资源的放开上。2014年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强调在油气管网设施有剩余能力时,应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平等开放,提供输送、储存、气化、液化和压缩等服务。

  2014年6月25日,中石油集团通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的实施范围、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等内容,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推进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主动适应国家监管要求。

  操作层面,掌控着我国近八成油气管网资源的中石油集团向民资三伸“橄榄枝”,可谓近年来油气管网混合制改革最具突破性也最具有标志意义的举动。

  2014年5月13日,中国石油公告,拟将旗下西气东输一、二线相关资产和负债出资设立东部管道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所持东部管道公司100%股权。转让后,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将不再持有东部管道公司任何股权。

  此前,中国石油分别在2012年5月和2013年6月拿出西气东输管道资产招揽外部投资者,社保基金、养老金、银行、公益基金等纷纷入股,涉及社会资本共约700亿元,开创了中石油管道资产向社会资本开放的先河。

  在上述改革施行的基础上,这一次,“国家管网公司”似乎离落地更近一步。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年初以来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方案一直在研究制定中,其中就涉及国家管网公司相关议题,发改委也在基层和石油体系内频频调研,听取各方意见。

  当前油气管网独立已经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以天然气为例,过去若干年,我国天然气处于开发初期,石油公司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能够保证中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下游需求,促进产业发展。现阶段,通过市场交易方式已经可以相当程度上实现分担风险、推动产业发展的目的,不再只是单纯依赖大公司或项目一体化的力量。

  “成立单独管网公司,能够促进下游和新进入的天然气供应商获得公平对待,更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供气稳定。”一位石油行业人士指出。

  既是资产又是包袱

  自1959年第一条长输管道——新疆克拉玛依油田至独山子炼油厂147公里原油外输管道投产以来,经过55年的发展,我国现已建成长输油气管网10.6万公里,其中,天然气管道6万公里,原油管道2.6万公里,成品油管道2万公里,超过铁路在役运营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与全国已建成的约25万公里城市配套的燃气管网,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油气管网格局。

  目前,我国长输油气管网主要由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拥有。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中石油约占85%,中石化占8%,中海油占5%,其他公司占2%。

  不过,对石油公司而言,油气管道既是战略资产,也是战略包袱。

  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管道资产属中石油手中的“香饽饽”,盈利能力很强,一般毛利率在70%左右,净利润率为30%-40%,5-7年可收回成本。

  但另一方面,管道投资所需资金也不菲。以中石油为例,根据中石油前董事长周吉平去年3月在香港业绩发布会上的公开表示,中石油每年在油气管网上的投资超过300亿元。

  “每年中石油以自己的信用为背书,投资大额现金在天然气的管线铺设上,才完成了中国主干天然气管网的建设。但是天然气管网的建设现在还远远不是终点,之后还有西三到西七的建设,还有俄东和俄西线的建设。每年动辄千亿的资本开支,对于现金流受到低油价影响的中石油来说也是个负担。”上述券商分析师说道。

  一位中石油内部人士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坦言,中石油管道三引民资,除了响应“新36条”、让社会主体分享能源投资收益外,也不乏近年来公司资本支出高、负债率上升、需要补充现金流的考虑。

  “爱恨交加”的石油公司,对于成立国家管网公司的抵触,可能更大程度上来自于上下游一体化优势被削弱的担忧。“以天然气为例,成立国家管网公司,其管道作为联通上下游的战略性资产,一旦被剥离,其上游供应的稳定性,以及终端的城市燃气和加气站的市场份额扩张,也成为了无本之木。中石油、中石化的天然气一体化优势被化解,从这点上讲,两大油公司是不愿意被剥离资产的。”上述天然气业内人士说道。

  A+H上市猜想

  若管网确立剥离,何种模式最可行?目前,市场上关于剥离方案的讨论林林总总。

  有石油业内人士指出,以天然气管道为例,由于管道剥离涉及各方面利益,就我国天然气发展现状而言,采取分阶段式的渐进剥离方案较适宜,即:分步骤将不同运营主体的管网剥离出来,首先拆分央企所属管道,将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公司的管道剥离,组建成以长输管网为主的管网公司。再将省属管网公司、其他省内长输管道纳入管道公司。

  更有市场观点大胆猜测,若国家管网公司单独成立,未来不妨借道上市,来解决油气管道运营成本和效率问题。

  “设想一下,成立一个国家管道公司,其股东以中石油、中石化作为前期主要股东,注入其主要的天然气长输管线,并且大比例引入社会资本,如通过在公司上市或者借壳的过程中大比例增发,引入社会资本,稀释两大油的持股比例。扩充资本金之后,再辅助以公司债券,解决资金之渴求。”一位研究油气行业的市场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而在合适的时机,可以适度引入地方省管网公司,建立和扩展更大的管道公司规模。”

  该人士认为,国有管道公司的公众化不妨考虑“A+H借壳”的形式。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在A股、H股市场上均有上市公司平台,部分公司之间业务存在重合。如果借此机会进行置换、整合,既能够为国有管道公司腾挪出上市公司平台资源,也有利于中石油、中石化旗下业务更加细分专业化。

  “国家管道公司的公众化或许是一个三赢的解决方案。”该人士分析道:对于原先的长输管道拥有者中石油和中石化,其仍然是该公司的大股东(可能并非绝对控股)。利用管道公司进行融资,可以缓解本身的融资压力,同时又可以享受管道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利润分红,且随着管道公司的壮大,也可以享受老股东的股权升值。

  对于国家而言,新的管道公司作为一家公众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更加透明,治理结构科学,接受公众监督,拓宽融资渠道。而且,现有的长输管网已经在上市公司中,不能直接进行划拨,需要进行现金购买。如果仍然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国家就可以避免大比例的现金支出,实现股权独立。

  对于油气行业中小公司而言,上游新进入的天然气供应商不用担心天然气生产出来销售不出去,下游城市燃气商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气源供应,消费者则有望因气源多样化、气价市场化而享受到天然气价格进一步降低的福利。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