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研发将成马铃薯主粮化突破口
- 发布时间:2015-05-21 07:32:17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王澎
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到了十七世纪,由于其高于其他谷物的产量及便于管理的特性,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重要的粮食作物并传入中国。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马铃薯总产量最高的国家。今年年初,马铃薯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随着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提出,它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现有马铃薯品种能否满足主食化需求?我国马铃薯育种现状及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金黎平。
金黎平介绍说,马铃薯主食化产品是要用全粉或鲜薯制成馒头、面条以及其他多样化的主食产品和综合利用产品等。到2013年我国共育成了马铃薯新品种390多个,也包括鲜薯食用型、淀粉加工型、油炸食品和全粉加工型和特色型等品种类型,在产量、品质、抗病和外观性状上有较大改良,相信经综合筛选后有部分品种能用于不同的主食化产品研制。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国内育成品种110多个,绝大多数是鲜薯食用和高淀粉品种,油炸食品加工和全粉加工专用品种依然是国外引进品种一统天下。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马铃薯育种研发对于其主食化及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只有少数马铃薯品种能用于加工全粉,而在生产上大多数马铃薯品种难以很好地满足主食化需求。
金黎平告诉记者,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周期漫长,育成1个新品种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马铃薯加工业不发达,尤其是食品加工和全粉加工更是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马铃薯主食化的需求才刚刚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马铃薯育种以高产、抗病为主要目标,育成品种类型单一,严重缺乏各类专用品种,金黎平说,优良种质资源缺乏,一直是困扰我国马铃薯品种选育的主要限制因素。
金黎平还告诉记者,由于缺乏长期稳定的支持、资源研究和改良滞后,我国马铃薯近缘资源中的有利基因挖掘和利用研究依旧处于起步阶段,育种缺乏优质亲本,现已育成品种的50%来自于7个亲本。国际上保存有近230个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地方品种共7000多份,目前我国仅在少数研究单位保存了引进的极少量上述资源。
展望整个产业前景,马铃薯育种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金黎平表示,只要进一步加大马铃薯育种科研的投入、加速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搜集开发利用,同时提升丰产抗病抗逆品种选育综合技术,育种研发将成为马铃薯主粮化以及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