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拍卖企业国际化:路途尚远
- 发布时间:2015-05-20 15:31:54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几年,中国内地的嘉德、保利等多家拍卖公司在香港注册了分公司并已连续举办了六场拍卖会,成交价逐年有所增长,但其拍品基本与内地拍卖相差不多,以中国书画、瓷器和油画艺术品为主。
据了解,这两家拍卖行在运作模式和拍品选择上有较大差别,但较高的运营成本使得两家公司一样获利平平。这些内地的龙头拍卖企业何时能到欧美国家去拍卖西方艺术品?笔者觉得路途还很遥远。
综观苏富比、佳士得拍卖的国际化道路,目前,我国内地拍卖企业的“国际化”是需要向国际大公司不断学习,增加海外收藏客户对内地拍卖行的信任度,并将企业品牌做到海外。
两大巨头国际化前做足了准备
首先来看一下国际上两大著名拍卖行国际化道路的轨迹。
苏富比拍卖行1744年成立,但一直在英国,主要是在伦敦经营拍卖业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富比才逐渐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上世纪60年代初,苏富比进军美国,收购了已有80多年历史的派克勃内画廊;1973年,苏富比进入香港并举行拍卖会。上世纪70年代,苏富比陆续将拍卖业务推广到蒙特卡罗、日内瓦等国际都市,并在世界主要城市设立代表处,广为征集各国艺术品。1995年,苏富比在中国内地建立了代表处,并于当年10月在中国内地举办第一次拍卖预展;2012年9月,在北京合资成立拍卖行。
佳士得拍卖行成立于1766年,当年在伦敦举办了首场拍卖。1968年,佳士得在日内瓦设立第一个海外拍卖中心;1969年在巴黎和东京设立代表处;1977年在纽约设立拍卖中心;1986年,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并首次举办中国画、中国艺术品、珠宝和翡翠拍卖;1994年在上海成立代表处,1995年10月首次在内地举办拍卖预展;2001年,佳士得在巴黎设立拍卖中心,并于12月5日进行了巴黎的首次拍卖;2013年,佳士得在上海注册分公司,并于当年9月举办了首场拍卖。
由此可见,两大国际拍卖行真正走出英国,到海外经营的时间,只有50多年的历史,而在之前200年左右时间中,他们一直在英国本土内经营。
信息化、电子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个行业走向国际化的步伐都将有所加速。但是,迈向国际化的准备、程序不可或缺。
苏富比和佳士得在走出国门之前,已经在英国拍卖欧洲各国的艺术品,吸引了众多欧美国家的收藏者和艺术品经纪人参加竞买。在进入各个国家举行拍卖会前,他们都会先提前很多年在当地建立代表处,通过代表处对所在地的法律、艺术品市场状况、拍品资源、客户资源等进行全面调查与了解,只有时机成熟后,才会迈出成立分公司的一步。
内地拍企走向世界要先做好品牌建设
如今,我国内地拍卖市场仍处于春秋战国般的纷乱竞争阶段。如北京市每年有100多家企业在拍卖艺术品,经营重点大多都集中在现当代中国书画上,同质化经营严重;拍品资源逐年趋于紧张,质量良莠不齐;中小拍卖行更是生存困难。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内地多家小型艺术品拍卖行主动歇业和停业,拍卖场次数量减少近20%。2015年以来,一些成立有五年以上、年拍卖成交业绩在亿元以上的中型拍卖行也出现了歇业、停拍现象,说明拍卖企业面临的竞争和经营压力愈演愈烈。
在拍卖行品牌、规模差异不大,拍品资源与客户资源大多互相重合等状况下,拍卖行经营倍感压力,更难腾出手来去“走向世界”。
由苏富比、佳士得走向国际的步骤来看,他们事先已经完成了国际品牌的建立,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形成两家寡头垄断的格局。虽然他们在伦敦举办拍卖,但其拍品资源和买家群体来自世界各地,为更方便地征集拍品和方便买家,才有必要在其他国家建立代表处或分公司。
而内地的拍卖行大多是在拍卖中国艺术品,买家绝大多数还是华人,拍卖行在欧美主流艺术品经营上的影响力甚小,走向世界的时机还远远不够成熟。
目前,内地拍卖企业的“国际化”是要继续向国际大公司学习,学习他们依法操作、按章办事的经营原则,研究借鉴他们在拍卖经营中重视品牌建设、专业水准、档案管理和客户服务等业务能力。在此基础上,去吸引海外收藏中国艺术品的客户,增加他们对于内地拍卖行的信任度,化解征集难的状况,将企业品牌做到海外。
(作者系北京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