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补贴,该如何补到点子上
- 发布时间:2015-05-15 07:33:19 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国家补贴到农民人头的“粮食直补”种粮补贴,竟被村干部用自己的名字套取后“入了村集体账”,前后5年累计达9万多元,这是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镇纪委最近查处的一起新案例。4月29日,记者实地调查后发现,这起村干部违纪行为的背后暴露出的种粮补贴制度的漏洞值得关注。
竟然如此截留种粮补贴
记者先来到赣榆区墩尚镇,问及新合村干部套取并截留国家种粮补贴款近10万元的事。该镇宣传委员郭加刚坦言,经镇纪委调查,村干部确实存在虚报地亩截留种粮补贴款现象。近几年,不少村民转行做起了高效农业,将粮田挖成水塘,养殖泥鳅,在新合村,就是这部分土地被虚报为稻田,套取了粮食补贴。
据省财政厅文件显示,我省只对种水稻的农民给予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根据规定,国家种粮补贴款须经过农户(职工)申报,乡镇(农场)审核、张榜公示、县(市、区、农场)核定等程序后,才能发放,在这样严格的申领程序下,补贴款是如何被套取截留的呢?
记者随即前往新合村,进村的小路两旁,绿油油的麦田中夹杂着连片的鱼塘。村部在一栋老旧的两层小楼里,仅有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地上堆着几十袋稻种,扩音器就放在稻种旁边的台子上。看起来,这是个经济薄弱村。新合村是由夏庄、吴公、朱庄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来,合并后仍然独立核算,各有自己的支部书记。这次被举报的,是夏庄自然村的支书夏绍周。
夏绍周50来岁,2010年3月任村支书后,恰好村里逐渐有农户挖粮田搞泥鳅养殖。村里用4名村干部、1名小组长和2个村民的名字,5年间虚报地亩累计约933亩,累计入账金额98409元。“我们村经济薄弱,村集体没什么收入来源,这些年套出来的钱主要用在村里的办公经费和村庄建设上,全部入了村账户,都有票据,纪委都查过了,绝对没进个人口袋。”夏绍周说。
1995年起就做村会计的夏新良告诉记者,夏庄村共有812口人,只有不到600亩耕地,另外还有大约180亩塘口,就是这几年从农田改成的。“改塘、复垦都很容易,泥鳅年景好,有些人就把农田改成塘,年景不好,就直接种上水稻,不费什么事情。”
两名村干部已被处分
村集体的款项,为何要由村干部、村民出头,将这些虚报的地亩算在村干部名下?夏绍周解释称,种粮补贴必须直接发放到人,若将地亩记在其他村民名下,钱款很难再归入村集体账户,套取补贴款涉及的两个村民,也是属于村里“信誉较好,可以保证拿回钱的”。
历时5年、涉及多人的套取国家粮食直补行为,是因为村民张学桂、夏正标举报而“暴露”的。墩尚镇纪委出据的文件表明,镇纪委4月15日对夏绍周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村会计夏新良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并在全村党员大会上公布。夏绍周对记者说:“背了处分,心里也有点不平衡。”不过他也承认,虽然是为了集体,但确实违规了。
镇纪委书记于绪成告诉记者,今年1月15日,县纪委转来了村民的信访件,一周后镇里成立调查组,3月中旬立案,这是墩尚镇2015年的“第一案”。检察院也来人调查过了,对这两个违纪村干部定性,是鉴于两个情节:一是村里于去年12月27日上缴了9万多元,二是套取截留钱款没有进个人腰包。他向记者出示了墩尚镇纪委的处分决定,这份红头文件中提到,从2010年至2014年,夏绍周共套取截留种粮补贴款98409元,全部计入村账。但当记者要求对文件复印或者拍照取证时,于绪成表示强烈反对。他说:“这是党内文件,记者不能拍照。”
种粮补贴制度须调整完善
粮食直补被村干部套取截留长达5年,如果不是村民和村干部之间因为其它矛盾而被举报,这事还将延续下去。记者询问镇纪委、村干部、村会计,在别的村、别的地区,会不会存在类似的情况,他们都表示“说不准”、“不清楚”。粮食补贴制度显然存在一些漏洞,需要引起重视。
按照种粮补贴的申请流程,村委会统计、核实补贴亩数后,将材料上交镇农技中心,农技中心审查后再上报到县农委审核,最后,报到财政部门核准发放补贴款。农技中心,是村里粮食补贴的“第一把关人”,记者又走访了墩尚镇农技中心。
在镇农技中心工作十多年的张涛主任告诉记者,申报的土地是否用于种植水稻,是由村委会通过张贴公示,村民互相监督、核实,农技站只掌握村里总的耕地面积,只能核对总亩数和抽查几个种粮大户。“一个镇上万户的土地,仅凭农技站的几个工作人员,一家家核实,每天24小时不睡觉也不行啊!省里也有这方面的文件,不要求我们逐户核实。”
张涛根据自己在基层多年的实践经历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惠农政策是否也到了应该调整的时候?比如申报工作一般在春节前进行,这时候农民可能还没有种下粮食,或有农民临时调整种植品种,使不该享受补贴的人拿到补贴;或者因为已经申报,想调整结构也不能调整。我觉得粮食直补应该补到粮食收购环节去,不应该补在地亩数上。”
种粮补贴的革新,有不少业内人士早已提出构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曾毫不客气地批评直补“没补到点子上”,他认为,按交粮量直补给粮农,不失为平衡粮价与农民收入的好方法。
张涛也认同这个观点:“粮食直补是为了确保粮食安全。稳粮食,首先应该稳大户,大户的粮食基本都是卖给国库,交粮时,粮库会开出票据,凭票拿补贴,也是个好法子。”
本报记者 吉凤竹 程长春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