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以扩大开放为契机 增加进口商品消费

  • 发布时间:2015-05-14 16:30:55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赵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年来,中国居民对进口消费品的需求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其中七成以上的购买行为是在境外实现的。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名品折扣店、工厂直营店、境内免税店等业态的发展,居民购买进口消费品的渠道不断丰富,但是进口消费品税费偏高、通关物流耗时过长、支付不便利、售后服务严重缺位等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要顺应进口消费品市场发展趋势,通过扩大开放,降低制度成本,提升消费便利,保障消费者权益等,吸引境外消费回流,使其转化为对国内进口商品的消费,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作用。

  中国居民对进口消费品需求现状

  进口商品金额增速远高于国内消费。无论是从全国总体还是从开放最前沿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看,在我国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进口商品消费需求日益旺盛。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其中,出口呈现微增长态势,全年仅增长4.9%;进口则是负增长,全年进口总额下降0.6%。同期,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但是同期我国消费品进口却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全年消费品进口9362.7亿元,增长14.9%,与同期进口总额呈现相反走势,增速高于进口15.7个百分点。作为中国境内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其制度创新改革红利加上国内市场对进口消费品旺盛的需求,带动自贸区进口消费品数量与金额剧增。2014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口消费品达1142.6亿元,同比增长21.4%,比上年同期加快10.7个百分点。其中,进口汽车8315辆,同比增长1.2倍;进口医疗器械、药品货值分别达186.6亿元、36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1%、23.2%;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3.47万吨、货值27.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4%和19.6%;进口文化产品4.8亿元,同比增长71%。

  七成以上进口商品购买在境外实现。中国对进口消费品的旺盛需求,由于受到价差过大、购买不便利的影响,大部分购买行为在境外实现。具体表现在:一是我国境外旅游消费消费连续3年居于全球首位。自2009年以来,中国出境旅游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2年,中国境外旅游消费达102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2014年,中国境外旅游消费达1520亿美元,连续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境外旅游消费市场。二是境外购物退税连续7年居全球首位。2014年,中国游客购物退税消费额同比增长18%,退税规模占全球总量的近三成。三是境外消费增速持续走高。2014年全年中国游客海外奢侈品同比增幅高达18%。2015年中国游客海外奢侈品消费增速在高位继续大幅上行,2月份同比增长52%,3月份同比激增122%,第一季度奢侈品销售同比增长达67%,比2014年第四季度32%的环比提高34个百分点。特别是奢侈品消费,购买渠道以海外为主。调查显示,2014年55%的消费者是在出境旅游的时候购买奢侈品的;15%的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网站、亲朋好友或者专业机构等进行海外代购。只有30%的消费者在国内购买。

  初现高端大众与高端奢侈消费品的分野。2012年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效果的显现,国内消费文化发生了重大转变,理性务实、追求高性价比成为消费文化的主流。奢侈品消费迅速由热转冷,并增长速度呈现持续下滑趋势。其中,2012年是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的分水岭。当年,消费增速从20%以上的高位迅速放缓至7%;2013年增速更是创下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仅为2%;201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为250亿美元,同比下降1%。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消费者更加注重商品的品牌和品质。但是,由于我国消费文化已发生重大转型,追求高性价比的理性消费占据主流,且跨境电商、奥特莱斯、折扣店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加剧了进口商品的竞争,从而导致国际知名品牌消费初现分野。2015年,我国高端消费品市场分化更加明显,一些原本不属于奢侈品的国际知名品牌市场定价大幅回落,回归大众消费范畴;奢侈品中的入门级和中级品牌大幅降价,退去奢侈的外衣,受到大众的追捧,变成高端大众消费品。只有个别顶尖的奢侈品价格仍然坚挺,仍然保持着高端奢侈消费品的市场形象,满足极少数富裕人群的高档生活方式。

  进口消费品消费者的品牌偏好趋于多元。中国消费者对进口消费品消费的偏好呈现多元化趋势。一方面,新兴品牌受到消费者追捧。来自贝恩咨询的数据显示,2014年消费者经常更换进口消费品牌的比例明显提升,在被问及经常更换品牌的原因时,70%的人选择了“尝试不同的款式和风格”。而借助专属、时尚的定位,消费者将更多的品牌纳入到了自己的购买计划中。在品牌爱好上,有82%的人“非常同意”或者“同意”在未来3年内尝试传统大牌之外的新兴品牌。国内消费者对新兴品牌和轻奢品牌同传统奢侈品大牌一样关注,从而导致新兴品牌和轻奢品牌替代传统大牌,成为消费者追逐的热点。另一方面,传统品牌标志的重要性持续下降。香奈儿、路易威登、爱马仕、古驰、迪奥、阿玛尼、普拉达、博柏利逐渐流失份额,这种趋势在品牌商的经营业绩中显露无遗。例如,博柏丽发布的2015财年下半年的财报显示,本财年收入同比微增9.6%,其中亚太地区的收入同比增长仅为4%。路易威登集团发布的2015

  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排除外汇、并

  购和资产溢价等因素影响,销售

  额同比仅微增3%,比去年第

  四季度的5%进一步放缓了两个百分点。历峰集团2014年财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该集团的销售额为30.51亿欧元,同比微增4%,为6年来最差业绩。其中,中国内地和香港所处亚太地区销售额为10.7亿欧元,同比下跌12%。而普拉达集团2014财年收入却下跌1%至35.52亿欧元,其中亚太区销售下跌5%。随着新型品牌和轻奢品牌的崛起,其以较低的价格、时尚的设计、多规格的选择,成为消费者购买的首选。而那些价格奇高、售后服务较差、品类不多的一线奢侈品牌,已经被中国消费者特别是一些超高资产的消费者抛弃。

  进口消费品价格普遍高于欧美国家。目前国内进口高端消费品价格均高于境外。其中,进口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这五类产品的20个品牌高端消费品,中国内地市场价格比香港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高价差背后的原因有四个:一是税收原因推高价格。从税率看,进口环节税率较高,关税率一般为6.4%~25%,高端商品还要额外被征收30%的消费税;从征收方法看,我国商品价格中直接嵌入的税收为美国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欧盟的2.33倍。二是国内流通成本过高。国外流通费用仅为零售价格的40%或更低。而我国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拉升了租金成本,峰谷电价推高了运营成本。流通企业联营扣点的经营方式,使流通环节加价比重远高于国外。三是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导致人民币购买力在境外和境内产生了巨大差异。在国际上,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都在不断走高,增强了我国居民的购买能力。特别是近期欧元、卢布的大幅贬值,更激发了我国居民的境外消费热情。但在国内,广义货币(M2)发行量却远远高于GDP增速,降低了购买力平价。2008~2011年,连续执行量化宽松政策的美国广义货币(M2)占GDP的比重从84.27%上升到87.10%,仅上升了2.83个百分点。在发生欧债危机的西班牙,这一比重分别为194.17%和204.84%,上升了10.67个百分点。而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中国,这一比重却从151%上升到180%。由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还不高,超发的货币只能在国内流通,推高了国内商品价格。

  扩大开放增加进口商品消费

  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一带一路”贯通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区域,连接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与我国企业开展互利合作、扩大经贸合作的前景广阔。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我国不仅发起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而且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商品,尤其是特色农副产品数量也将大幅度增加。因此,要推进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谈判,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合作机制,为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创造必要条件,也为进口食品、农副产品、高端消费品等进口提供更好的贸易环境。此外,还要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尽早签署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推动与海合会、以色列等自贸区谈判,力争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建设亚太自贸区。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从总体上降低关税水平和进口成本,促进进口商品的消费。

  阳光监管和通关便利化降低进口成本。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之年,要尽快开展“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顶层设计,创新跨境电商的促进手段。改变原有的财政补贴方式,通过阳光化清关、便捷化退税结汇等贸易便利化的手段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重点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建立并公开收费项目清单,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市场采购贸易,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建立对跨境电商企业的认定机制,确定交易主体的真实性并建立交易主体与报关服务的关联体系。逐步完善直购进口、网购保税等新型通关监管模式。加快电子口岸结汇、退税系统与跨境电商平台、物流、支付等企业系统联网,实现口岸监管的前推后移、分类通关管理。借助自贸区优势,落实降低关税、消费税试点,增加入境口岸免税店数量,规范生鲜类食品进口,促进进口消费品持续高速增长。

  鼓励电商和物流企业发展跨境业务。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跨境电商行列,但跨境电商的排名与国内的排名一样,阿里仍占据主导地位,京东、亚马逊紧随其后,但这些电商平台在跨境电子商务业务规模方面的差距没有其国内差距大。物流是跨境电商最为复杂的系统,不仅运输距离长,需要多个物流公司衔接,而且海关的清关系统耗时较长。目前制约跨境电商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还是物流,国际物流配送时间长,又难以保证准时送达。解决跨境电商物流问题,一是出台跨境物流配送企业服务质量标准,促进跨境物流配送企业提质增效。鼓励国内物流配送企业与大型国际快递企业采取多元化合作配送模式。二是鼓励建海外仓或边境仓,即跨境电商出口企业通过在公司主要目标国建设海外仓,或者在主要业务目标国相邻近的城市建立边境仓,以此缓解物流配送时间长的问题。三是促进海外营销服务本地化。电商企业应直接由国外本地营销服务机构提供相关营销服务,以更加熟悉本地消费者的优势,加强海外电商品牌化建设。

  推进人民币和第三方支付国际化。目前我国正在推动国内银行卡市场和支付市场创新发展,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我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仅为跨境交易提供外币清算服务的境外机构原则上无需在境内设立清算机构。但是,人民币国际化也需要有遍及全世界的银行网络,使全球的外国人使用和兑换人民币。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步伐仍然落后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更落后于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所需要的国际结算需求。因此,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加快资本市场开放进程,尽快实现资本项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同时,加快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和国际清算中心建设。此外,还应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使人民币可以利用互联网尽快实现国际化。前两年第三方支付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产生了紧迫感,加快了银行的改革与创新。未来我国应加快推进大的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不断强化相关产业布局,增强第三方支付功能。促进传统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加快人民币境外结算业务的开展,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支付环境。

  加强对购买进口商品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当前我国进口消费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远远不及国产商品。在售前售中服务方面,销售人员急功近利,水平、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过度推销、强迫销售等问题仍较为突出。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这一现象尤为普遍。在售后服务方面,一些进口消费品在网上销售,不能享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护。由于进口消费品价格普遍较高,一旦无法实施退换货,消费者损失较大。此外,消费者购买进口消费品以后,几乎没有免费维权、免费保养等售后服务,个别打着专门的维修、洗染、保养进口高端消费品旗号的维修店、洗染店报价奇高,很多消费者在国内曾有过不愉快的体验。因此,应在三个方面入手,保护消费者权益,为消费者创造与购买国产商品一样的制度保障。一要加强对国际大牌的市场监管,对待进口品牌和国内品牌一视同仁。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对彻底贯彻执行对包括进口消费品在内的网购“七天无理由退货”制度,保障消费者网上购物无后顾之忧。二要支持品牌商加强对国内销售人员的培训,根据消费者特质,推荐最合适的产品;鼓励品牌商的服务网点本地化,在中国建立售后服务网点,对问题商品提供保修服务。三是鼓励修理店、染店等服务机构发展高端业务,便利消费者对进口消费品的维修和保养,延长商品的使用寿命。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