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与香港差距在哪里
- 发布时间:2015-05-12 07:33:03 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南京地铁线路已达225公里,虽然很长,但总感觉与物业并未发生大量关系,相关配套与人流量也还不匹配。地铁线路的规划需先做流量评测,开展配套研究,从而才能引导更多人乘坐地铁。目前香港地铁人流量每公里已达6690人,香港私家车的拥有量只有40多万辆;南京地铁人流量每公里1200人,私家车拥有量超过了100万,这是很不一样的数字。”
3月底,来宁参加新型城镇化香港论坛的香港利安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丽业,在谈及南京地铁时有这样一番感慨。同行的港铁公司副总经理鲍风当时告诉记者,港铁公司是世界上唯一赚钱的地铁公司,港铁赚钱,与善于土地综合开发密切相关,香港新区开发全部以地铁为依托,以轨道+物业的模式展开,地铁票务加上站点周边的商业和住宅开发,都带来滚滚现金流。加之地铁、公交等出行方式的无缝设计,当前90%以上的香港市民出行靠地铁。
如何借鉴香港地铁的经验,提高南京地铁的综合效能?昨日上午,南京市规划局召集规划设计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学者,商讨全面启动南京轨道交通站点特定意图区综合城市设计。
“这是南京关于轨道交通用地的自我反思。南京地铁公里数目前已是全国第四,建设效率较高,但从政府投入与收益比来看,南京近年轨道交通建设,还未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资源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周一鸣坦言,轨道建设与站点周边开发建设未充分结合,由于轨道站点建设用地零碎,开发建设时序前后不一,导致交通流线组织、配套等不够全面,甚至脱节,缺乏便捷服务功能。地铁站点周边景观组织及交通换乘设施组织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去年起,南京市建立“轨道站点特定意图区”制度,在地铁交通规划建设过程中,将通过城市设计把交通、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与地铁站的设计、建设与开发相结合,从而充分利用地铁站所聚集的大量人流、所具备的交通可达性等优势,形成多种城市功能混交的地铁站综合体,推动城市开发与旧城更新,继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规划部门汇聚起城市设计的精英,率先选择地铁3号线泰冯路站、宁高城际线翔宇北路站、4号线孟北站等10个站点,展开站点周边城市设计,今年又将启动42个地铁站点周边的城市设计,这些站点遍布新老城区,尽快开工建设,有存量土地可供挖潜,而通过城市设计努力,南京共将有112个地铁站点发生不同以往的改变。
“希望把站点功能强化起来,引导居民在轨道交通周边集聚,城市发展模式也将从‘线随人走’变为‘人随线走’。”南京市规划局市政处处长陈燕平认为,如此将有效避免城市发展“摊大饼”。
南京市规划局详规处处长苏玲表示,南京地铁建设将从过去的仅关注轨道交通线路本身,发展为关注交通一体化,即地铁与公交、自行车及其它社会停车的换乘等,继而进一步发展为功能一体化,既注重交通,又注重生活的便捷和环境的人性化。“接下来会结合各个站点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展开设计,可能有的站点周边会设计广场,从地铁站出来后可以在广场上坐一坐;更多的站点会设计成便民型站点,与日常购物、通信、邮政等结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韩冬青教授介绍说,传统地铁建设就是地下建设加上地上的冷却塔、风亭、垂直地梯、出入口等四小件,后来又一味做“加法”,交通换乘加上绿地加上商业设施等等,每增一项都占据大量土地,实际线路也可能因此变长,城市发展客观上也就形成了“摊大饼”的局面。现在南京地铁站点建设已强调“五个一体化”,即各个轨道站点及周边地区的功能发展策略、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景观设计、综合交通设计、土地开发收益均实现一体化。
“未来市民换乘更便捷,乘地铁同时也能完成日常生活用品采购,站点周边景观更优美,政府更会算土地收益账。”韩冬青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建国以“畅达南京”形容即将到来的改变,称“人随线走”将使得城市发展更具均好性。
“南京已建地铁线路超过了200公里,在建线路还有四五条,新一轮线路建设又获得了国家批准,站点一体化设计有助于集约利用土地。这次形成了‘大会战’、‘群英会’,很振奋。”南京地铁公司副总经理于百勇闻讯甚感欣喜。他诚恳希望设计精英们能在轨道站点土地集约利用上多做研究、更多布置老百姓喜欢的业态。“吸引客流要达到好的效果,现在郊区线客流不理想,很焦急,期盼通过城市设计达到客流的双向平衡。” 本报记者 汪晓霞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