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版QE”究竟有没有?

  • 发布时间:2015-05-09 07:35:44  来源:南宁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作为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的英文缩写,“QE”一词近期被一些人硬是“搬”到了中国。伴随近来降息降准、地方债务置换等政策出台,“中国版QE”被一些西方媒体传得沸沸扬扬。中国是否正在成为“全球QE俱乐部”的新成员?昨日,央行对外公布《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提出,下一步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优化政策组合,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目前各类货币政策工具都有较大的空间,能够有效调节和供给流动性,无须以量化宽松的方式大幅扩张流动性水平。多位知名专家也都认为不存在“中国版QE”。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无须过度“放水”

  央行报告表示,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优化政策组合,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继续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做好各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继续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将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落实好“定向降准”的相关措施,发挥好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完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加强评估结果与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工具的关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投入。

  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报告指出,将通过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完善银行公司治理、清理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加金融供给、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力度等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对下一步的货币政策走向,央行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和预调微调,既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也要根据流动性供需、物价和经济形势等基础条件的变化进行适度调整,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版QE”目前不存在

  “我不认为中国在采取量化宽松的办法。”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态度鲜明,“此前的降息、降准都属于常规数量型货币工具,是正常的预调微调,并非QE。”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一直稳定遵循年初确定的主要政策目标。尽管操作工具灵活多样,如不同形式的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但总体上看,以M2增速目标为代表的政策变量,始终在预定的政策目标范围内波动,这与欧美央行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失灵后所采取的非常规量化宽松有本质区别。

  “所谓‘中国版QE’是没有根据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认为,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调结构、稳增长,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经济、金融问题要靠改革来解决,而不是靠量化宽松来解决,以“QE”来投放基础货币也解决不了问题。

  常规调控不能和“QE”混为一谈

  “什么叫‘QE’?硬给一头牛往里注水才叫‘QE’。中国的实体是有实际需求的,如果把财政、货币政策应该有的支持力度叫‘QE’,那是混淆视听。”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告诉记者,只有当利率已经降至零以下,用钱主体都不愿意拿钱、拿钱没有地方赚钱,常规的利率杠杆无法再发挥任何作用,才需要使用“QE”这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彭文生也表示,“QE”有着严格定义,指的是短期利率到了零甚至负利率以后,为了调控中长期利率,中央银行直接购买资产、向市场强行注入大量流动性货币的干预方式。中国的利率现在还没到那么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没有大幅扩张,QE的两个标准都不符合。“将正常的预调微调贴上量化宽松的标签,会引起严重误导。”彭文生说。

  针对地方存量债务置换、注资三家政策性银行等最新动态,鲁政委表示,不能把这些和“QE”混为一谈。

  “促进经济发展是宏观调控的应有之义,不必自我束缚,也没必要遮遮掩掩,只要符合实际情况和经济规律,预调微调还可以更灵活。”鲁政委建议,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看,两者不能彼此割裂,而要有机结合,形成合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关键是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4月份进出口、PMI等数据显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对此彭文生表示,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但这不代表货币政策的转向或大幅放水。

  据巴曙松分析,从下一步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看,现有的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还有较大操作空间。从整个中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观察,地方政府等杠杆率相对较高,但是中央财政等依然有较大承担能力,中长期来看,没必要走向大规模“QE”,应更多通过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使得整个国家负债表结构更合理。

  “目前对大型银行实施的存准率高达19.5%,降准的空间还非常大。只有危机发生后,才需要特殊的货币政策来应对。中国既然没有发生金融危机,故也不需要‘中国版QE’,更不应该把目前推出的或今后还可能推出的降息、降准当做‘中国版QE’来看待。”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说。

  专家普遍认为,当前“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未来货币政策调整关键是疏通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让流动性能真正进入到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和“三农”等薄弱环节。(新华网)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