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自贸”超市扎堆开含金量几何需掂量

  • 发布时间:2015-05-08 15:31:44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五一期间,位于临港地区的第二家自贸概念超市开业,毫无悬念地出现火爆场面。在超市卖场经营形势大不如以往的今天,开一家火一家的自贸概念超市成为另类,这块金字招牌不仅从自贸区内辐射到区外,还远及重庆、常州、合肥等城市。扎堆开业的自贸概念超市,含金量究竟几何?

  去年,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下文简称DIG)临港店率先开张,五一期间,名为“自贸优选”的自贸区食品超市也开始试营业。记者5月1日采访时看到,尽管距离市中心有七八十公里之远,这家超市却从上午就开始分批限流,店内收银台前排起十几米长队,冷柜内的海鲜和牛肉不断补货。

  “自贸优选”虽然刚开始试营业,扩张计划已提上议事日程,第一阶段计划开设至少6家连锁店。较早开业的DIG扩张速度更快,不仅计划在上海每个区开设一家门店,而且已在常州、重庆、合肥等地开店。还有一些打着“自贸区商品直销中心”、“全球商品直销”等自贸招牌的小型进口商品超市、专柜在社区中遍地开花。

  价格实惠是打着“自贸区概念”的超市最吸引消费者的地方。但记者采样发现,与许多电商相比,这里的商品并非每件都有价格优势。例如,在一家自贸概念超市,阿根廷红虾为199元/2KG,某电商售价为178元/2KG;进口牛奶为9.9元/1L,某电商价格为6-10元/1L不等;凤梨为22元/1KG,某电商为17.5元/1KG。因此,要想买到商家描述的“仅为市价1/3”的商品,消费者必须相当了解市场行情才行。

  还有一些消费者反映,家门口的所谓自贸商品直销中心、专柜形迹可疑,价格虽然便宜,商品却缺少保质期等标签,甚至看着像是三无产品,4月14日本报也曾报道个别商家搭车“自贸区”品牌销售问题商品的现象。对此,一位超市负责人表示,自贸区不能像迪斯尼、LV那样成为注册商标,所以很难避免被商家打擦边球,蜂拥扎堆的乱象无疑会影响这块金字招牌的成色。

  本报记者 孙云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