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宜兴:千年古城玩转生态“小清新”

  • 发布时间:2015-05-08 02:18:5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江苏省宜兴市,这座人文历史丰富、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千年古城,正依托独特自然的“小气候”,玩转生态“小清新”。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这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采访中听得最多的是,城乡的环境面貌变了。原先因过度开采被挖得坑坑洼洼的山坡,变成了一片片果树茶园;原先因工业污染致使污黑发臭的河道,变成了水清、景美的风光带;原先因监管缺位杂乱不堪的村庄,变成了树绿、景美的江南新农村。

  市委书记王中苏说:“我市始终奉行‘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建设理念。近年来,先后投入200多亿元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由环保质疑到环境赞誉,由生态压力到生态优势的重大转变。今天,优美的居住环境、一流的空气质量,让百万宜兴市民正享受着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与幸福。”

  理念一变天地宽

  “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生态产业已经成为宜兴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第一选择。”市长张立军说。

  几年来,宜兴以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三大“生态产业”为主攻目标,打响了转型发展的攻坚战,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行业扩张,深入推进小化工、琉璃瓦、水泥机立窑等专项整治行动,同时,通过大力引进创新创业人才、最新科研成果、重大项目,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型经济。

  有数据显示:近几年,累计关停化工企业550家,琉璃瓦企业295家、蓄电池企业29家,拆除整治了292座排蜡窑。

  “随着一大批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产能被淘汰,全市的结构性污染被有效控制。矿山轧石企业基本退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逐渐形成,节能减排成效十分明显,连年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市环保局局长欧方明说。

  为了做到生态文化和产业转型的真正融合,宜兴坚持把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根本之策,从源头上杜绝一切污染行为。为此,市委市政府推出一系列有效举措:

  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坚决做到“四个一律不批”,即:新办化工企业一律不批,有氮磷排放和污水不能接管的项目一律不批,超出区域环境容量的项目一律不批,不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

  执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执行出让土地招拍挂、最低保护价等制度,通过发展工业地产,实现节约用地和促进发展的“双赢”。目前,宜兴土地开发强度远低于苏南地区平均水平。此外,宜兴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开展节能竞赛活动,对重点企业开展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逐渐树立了一批循环经济的亮点单位。

  理念一变天地宽。今天,宜兴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三足鼎立”的生态型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生产持续发展、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的环境优化发展新路。

  城乡联动综合治理

  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和推进“百姓致富工程”结合,是宜兴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做法。

  张渚镇善卷村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一流的空气质量,引导村民发展高效特色农副产品,创办“农家乐”,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业,被评为首届“江苏最美乡村”。

  丁蜀镇西望村率先成立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投资1000余万元兴建西望紫砂陶瓷一条街,把全村制陶的农民集聚起来,抱团闯市场,制陶销售年收入超过7000余万元。

  周铁镇下邾村投入1000多万元重点打造了苏东坡泛舟太湖所到之处“儒芳里”,修建农民健身广场和特色亭廊,彰显出“孺子可教、儒风芳菲”的独特氛围。

  ……

  几年来,宜兴投入10多亿元进行村庄环境整治,2024个自然村整治到位,161个村达到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标准。“陶都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宜兴农村发展的新品牌。

  “我市按照‘城市现代化、镇级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对照城市管理的内容和标准,推动管理力量向乡镇延伸、管理标准向农村覆盖,将城管、规划、国土、环保等执法监察的组织网络延伸到镇、覆盖到村,通过机制创新,加快了城乡管理一体步伐,提升了城乡建设秩序和生态环境面貌。”张立军说。

  与之相配套的是加快发展绿色公共交通。如今,遍布宜兴各个角落、各条街道的公共自行车,方便快捷的城乡公交系统,慢行通道已经成为许多外地游客眼中的一道道亮丽风景。宜兴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等荣誉称号,还高标准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考核。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