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尼泊尔大地震:世界文化遗产之殇

  • 发布时间:2015-05-08 00:33:4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过去的80多年里,尼泊尔遭遇了两次最强烈的大地震,同一个地区遭遇两次大的劫难。1934年1月15日,尼泊尔东部发生地震,超过1万人丧生。而2015年4月25日的大地震,据说比80年前那次地震更恐惧,尤其是对加德满都这样一个世界闻名的古城来说,是毁灭性的。

  达拉哈拉塔,是尼泊尔主要地标之一,始建于1832年,塔楼高达52米,1934年曾遭到大地震破坏,此次地震过后,它已完全坍塌,同时还掩埋了数百名游客。

  世界最大的圆佛塔——博达哈大佛塔,往日是五彩经幡随风飘扬,白色巨大的穹形气势不凡,而今,它已有了断裂。

  受损最严重的可能是位于巴德岗古城的杜巴广场,该广场有50多座寺庙和宫殿,这里浓缩了尼泊尔16世纪至19世纪建筑精华,地震过后,我们看到的是残垣断壁、瓦砾碎石,已有2/3的寺庙和宫殿已完全毁坏,那样悠久的美丽文明就这样消失不见了。

  巴德岗,尼泊尔语中的“稻米之城”或“虔诚者之城”,它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以东14公里,位于加德满都谷地(加德满都谷地坐落在印度与西藏之间,位于举世瞩目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海拔1500米处,是尼泊尔的心脏)。15世纪以后,巴德岗的城市核心就是杜巴广场,这里有长达500年的马拉王朝的王宫,包括许多各具艺术特色的宫殿、庭院、寺庙、雕像……被誉为“中世纪尼泊尔艺术的精华和宝库”,素有“露天博物院”之称,被誉为尼泊尔中世纪建筑和艺术的发源地。这里的一切,展现的是一幅幅中世纪尼泊尔的瑰丽画卷。

  加德满都,是尼泊尔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同样位于加德满都谷地,尼泊尔人把加德满都视为:“我的遗赠,我的自傲,我的加德满都。”

  所谓“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比比皆是。

  然而,所有这些,转瞬变为一片废墟……

  对于所有见证过尼泊尔灿烂文化的人来说,大地震犹如噩梦,除了为尼泊尔人民祈祷,为我目睹过的美丽和文明祈祷,我想,我能做的,就是把给我留下美好回忆的尼泊尔之行记录下来,纪念尼泊尔带给我的感受。

  贫瘠的“幸福”

  尼泊尔,位于中国西南边,与西藏接壤,其国家版图是一个长方形,东、西、南被印度包围,北面有珠穆朗玛峰的阻挡,使得尼泊尔有着和我国西藏完全不同的气候,由于受印度洋海风的影响,尼泊尔四季温暖。

  和一般人以为的不同,尼泊尔才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

  尼泊尔还是一个农业国,8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基本没有什么工业,主要靠手工业和旅游业,2013年的人均收入只有730美元,GDP的20%来自旅游业,位列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也是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人的基本工资每月在人民币600元左右。近年来,由于中国游客的快速增长,给这个贫瘠的国家带来新的生机,当地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好,他们很喜欢人民币,在当地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动。据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内地公民赴尼泊尔总数达10.93万人次,2014年在25万人次。

  虽然是首都,即使你身在加德满都最繁华的商业地段,这里的房屋看起来也是破烂的,街道尘土飞扬;狗随意地躺在路边,昏昏欲睡;牛,在街上大摇大摆地闲庭漫步,即使它们趴在路中间,各种车辆也是只能绕行;摩托车在街道中随意穿行……整个城市看不到新的建筑,建筑的年代是久远的、色彩是浓重的,但女人的传统服饰基本是大红大绿,一些男人也喜欢颜色分明的衣服,有些男人还喜欢颜色非常浅的衣服,比如白色、乳白色,很多行驶而过的大卡车上却满是涂鸦,同样色彩明亮……正是这些鲜艳的色彩,冲击着这个一眼看去就显得贫瘠的城市,显得这个城市还充满着生机。

  尼泊尔是一个宗教国家。尼泊尔居民中印度教徒占90%,佛教徒占7%-8%,其他教徒占1%-2%。但是,在尼泊尔,印度教和佛教往往相互混合在一起,教义相互渗透,一个人兼有多种崇拜很普遍。事实上,佛教徒视印度教三位一体的神婆罗贺摩、湿婆和毗湿奴为原始的佛祖的化身。同样,印度教徒也视释迎牟尼为毗湿奴的化身。在尼泊尔,通过奉献贡品、宗教仪式遵循神的法规和受神的安慰是每日生活的重要部分。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参加宗教活动。而这样的宗教仪式随时随地、任何场合都在举行。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样做可以保持和增强他们与神的感情交流并以重复千万次的姿态和虔诚去感知自己内心中无处不在的神灵。

  作为一个来自世界上发展脚步最快的国家的人,看到那里各种各样的人就是那样坐着,坐在能坐的地方闲聊,或闲得发呆,好像从来没有需要着急的事情,那些街边闲坐的老人,平静淡然,即使有些人穷得一天只能吃两顿饭,也仿佛一切和他们无关,仿佛他们只需去忍耐岁月,仿佛在等待着生命终结的来临,或享受着生命一天一天地过去。

  我开始渐渐地羡慕他们,他们看起来生活得那样简单,我羡慕他们的简单和每个人从简单中露出的温和笑容,不知道,是不是这些景象使这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

  幸福,一种是外人看到或感知到的,另一种是完全是自我认为的幸福。我不知我们认为尼泊尔人的“幸福”,是不是就是他们认为的“幸福”。但他们的平和、他们的笑脸,真是让我无不羡慕。

  破败感与惊艳

  巴德岗,据说从14世纪开始就已成为当时马拉王朝的都城,前后经历了12个马拉王朝国王的统治。宗教、种姓和皇权是马拉王朝最强烈的印记。

  如果能行走在巴德岗,最好能无目的地闲逛,虽然可能不懂得那么多神像代表了什么,但你不得不惊叹那些几百年前能工巧匠的杰作。那些雕刻,可能现代人也无法再现,最主要的是无法再有那种超人的想象力。

  据说,每一个美轮美奂的超大建筑或雕像诞生之后,几乎所有的建造工匠却难免被杀掉或者被砍去双手,之所以遭此厄运,主要是为了保证自己王国建筑和雕像的独一无二,你看到的一切,可以想象,在当时不知有多少工匠成了建筑艺术品风格风起云涌年代的殉葬品,宏伟建筑中的生机和死亡共存的力量,触目惊心。这正是金粉后的人世,是我们无法看到的残酷。

  相传,巴德岗最高艺术成就的起源,却是尼泊尔政治史上的一次危机。

  15世纪末,一个国王在临死前,将加德满都谷地分封给自己的几个儿子,由此形成了加德满都谷地的三大国王。三个国王,除了竞争,时不时还有战乱,为了彰显国力,要通过建筑的形式,一系列的装饰,极尽奢华,攀比体积宏大,攀比壮观,攀比雕刻的精美,崇尚阳刚,威武,对阳具的张扬。然而,这一切,都是在露天的“展示”,如今经过岁月洗礼,也由于没有精心地保护,使得这些精美的历史建筑,在现代社会里,给人带来的更多是一种破败感。

  这些宫殿的墙壁多以红砖砌成,窗户有55个是用黑漆檀香木雕刻而成,精美绝伦,还有随处可见的砖雕、石雕,不计其烦,其繁华精美,令人感叹这个雪山古国的文明历史,看得到背后那强大的统治者,一个挥金如土的王国。而如今这种破败感,不仅来自古旧,还来自与现代文明的距离,格格不入的落寞。

  在尼泊尔,你会感到处处都有神灵,但惊艳,则不仅仅是来自那些精雕细刻的建筑与神像,也来自经常可以见到的让人惊艳的美女,很多美女可能就在小巷子里,就在路边的一个地摊边,给你带来的完全是“蓦然回首”的境界。还有那些孩子,无论是小女孩还是上了学的男孩子,大大的眼睛,清澈见底,清澈到让我们这些来自另一个国度的人总有心里一惊的感觉,这样的眼神,我们都久违了。这里的孩子,在破败的建筑上玩耍,在古建筑的台阶上闲聊,他们那样让我们惊艳的清澈眼神,就来自这无忧无虑的童年吧?

  博卡拉的天然

  博卡拉,尼泊尔第二大城市,也有人译成博克拉,这里有著名的费瓦湖,是尼泊尔皇家度假胜地,湖南岸有尼泊尔皇家行宫,这里同样也是旅游者的圣地,著名的鱼尾峰就在这里。

  据说全世界有14座8000多米的高峰,而尼泊尔就拥有8座,但到目前有6座还没有人攀登过,虽然有很多登山爱好者一直想去征服这6座高山,但尼泊尔国家官方禁止各国登山者攀登,因为,尼泊尔人视这6座高峰为神灵,当然也包括我最喜欢的鱼尾峰。

  费瓦湖清澈见底,整个湖上不许有动力船,完全是人工划桨,孩子们在湖里戏耍,女人们在湖边洗头,男人们在湖边垂钓,湖边有茂密的植被,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博卡拉也是徒步者的圣地,有很多大山供徒步者在这里享受,但是进山必须要有当地的山里人带路,走累了,可以到山里任意一户人家门前休息,可以观看当地普通百姓的住房,也可以喝他们提供的水,但对中国游客来说,很少有人敢喝当地的水,大都只能喝自己带的矿泉水。

  据说博卡拉在此次大地震中损坏严重,但是,能被毁坏的都是房屋,那里的山山水水仍然还在,大自然的赐予还在。

  经过这次大地震,尼泊尔很多名胜古迹可能永远不复存在了,也可能会修复后重见天日,但曼妙的鱼尾峰仍然巍峨,仍然神秘,清澈的费瓦湖仍然婀娜,仍然美丽,那些平静地坐在杜巴广场的老人也许不在了,但还是会有无忧无虑的孩童在废墟上玩耍……

  人世更迭,莫不如此,想必,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尼泊尔人比我更能懂得其中的无法言说之处。

  为尼泊尔祈祷。

  (本版图片全部摄于尼泊尔4·25地震之前)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