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创新服务聚能量 深化改革助发展

  • 发布时间:2015-05-06 16:30:50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刘玲玲  责任编辑:罗伯特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20年来,实现工业、商贸、金融、文化、科教等全方位快速发展,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位于这片改革热土上的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始终与园区共成长,20年来,在贸易便利化、进出口通关、业务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出成就,实现了多个“全国第一、唯一”。

  矢志创新打造便利通关环境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关长李念农表示:“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不断推出创新举措,打造便利通关环境,尤其是在园区发展起步阶段,帮助园区吸引了诸多企业入驻”。

  2000年7月1日,苏州工业园区海关诞生了全国第一本以电子联网监管模式为基础的加工贸易手册。该模式下,企业的生产信息通过网络直接传到海关,进出口货物一目了然,信息流、单证流和货物流各畅其道,通关时间大大缩短。海关从以往静态的手册监管为主,发展到对企业整个进出口环节和生产运作过程的动态监管。改革后,进口通关时间由5~6天降到2天,报关单的审核时间由平均2小时/票降到平均20分钟/票。时任国务委员的吴仪同志评价为“企业受益、海关满意、政府欢迎”。

  苏州地处内陆,一直以来承受着作为港口腹地的竞争压力和自身转型升级的挑战。2002年11月,苏州用SZV双向直航空陆联程模式打造了具有目的地和始发港双重身份的“虚拟空港”。2008年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首创“虚拟海港”模式。“SZV虚拟空港模式”下,将苏州工业园区视为一个虚拟国际空港,使用国际航空组织(IATA)规定的苏州城市代码SZV为标识,并以苏州作为“目的港”和“始发港”,货物在周边口岸实体机场办理中转手续实现进出港,从飞机落地到货物进工厂由1~3天缩短为7~9个小时。目前已有43家航空公司、6家地面代理、1500多家企业参与该模式。“虚拟海港”模式是将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港)区视为周边海港的内陆延伸,将综保区作为海运始发港和目的港,出口货物进入苏州“虚拟海港”视同进入港口,在苏州物流中心办完签发提单、报关、报检等一系列手续,货到海港港口直接装船;进口货物在海港港口卸船后,直接运抵苏州“虚拟海港”,在苏州工业园区办理通关手续,实现海港港口与苏州“虚拟海港”无缝对接。据统计,该模式下企业物流成本可节约25%左右,通关时间也大大缩短。

  2012年4月16日,自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发轫的“两单一审”通关改革开始试点,通过计算机自动处理,将货物进出综保区需要发货方报出口,收货方报进口,产生一进一出两份报关单,改为出口方海关与进口方海关分别审核放行改为一次申报、一次审核,大幅减少通关时间,日均审核清单3000份,减少四分之一报关单总量。2013年7月该项改革已经在全国推广。

  2012年8月1日,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作为全国首批试点海关之一,开始通关无纸化改革试点,企业只需通过网络向海关发送报关单电子数据,并上传随附单证的电子数据即可完成申报,通关效率提高20%,每票节约费用20元。2014年9月22日,苏州工业园区海关首批启动长三角通关一体化改革,企业可对通关方式、申报地点、查验地点等自由选择,物流费用可节省5%~10%,通关时间进一步降低。2015年4月7日,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在江苏省内首批将特殊监管区域纳入区域通关一体化整体进程。

  打造服务型海关促关企和谐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关长李念农指出:“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一直秉持亲商理念,透明行政,着力营造和谐关企关系,帮助园区留住企业。”

  2012年以来,园区海关立足“透明服务、便利企业、化解矛盾、共享成果”,突出政务公开服务,加大软硬件投入力度,高标准建设现场窗口,良性运作门户网站,贴近需求做优“普适性公开”,全方位公开海关基本信息;通过智能化系统及业务管理平台做实“全流程公开”,实现各业务节点实时透明;通过网络媒体的一问一答,将传统的单向宣导变为双向互动交流,拉近关企之间的距离;通过规范12360服务热线、关长信箱、舆情监测、12345“寒山闻钟”等渠道的受理答复做妥“救济性公开”,及时为相对人释难解惑。园区海关先后获得全国海关系统十佳公开示范点、全省海关系统政务公开第一名。

  2011年起,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构建加工贸易三方联网平台,整合商务、海关监管资源,实现加工贸易单一窗口管理模式。企业通过平台一个系统、一次录入数据,应用格式化模板提升申报行为标准化、规范化。企业申报数据通过平台依次向商务系统、海关系统发送,实现加贸前、中期业务全程在线办理,800余家企业每年少跑2个部门各4万次以上,企业各项成本大幅降低。目前,该平台实现加贸企业和保税业务全覆盖,每日处理各类申请近200笔,业务办理时限缩短1~3天,加工贸易办理效率提高30%,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深化转型升级建立新的优势。

  2013年3月5日,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成立江苏省内首支以企业报关人员为服务对象的志愿团队,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知识为立足点,以公益活动为特色,不断丰富内容,开拓服务企业的新天地。志愿团队一方面依托网络载体,打造网络志愿者服务平台,组织志愿服务成员以网络为阵地的互动、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立足海关专业,同时借助部分资深关务人员等其他社会力量,针对关务从业人员定期开展业务沙龙、业务培训、政策宣讲等活动,在帮助关务从业人员成长的同时,优化海关监管与服务,促进海关工作和外贸良好发展。

  在苏州工业园区通关现场、查验堆场、或是企业仓库,到处都有园区海关关员们加班奔忙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起,该关在春节、国庆、元旦、清明、五一等南京海关没有安排加班的大、小长假、周末、工作日的休息时间等,应企业需求安排加班累计超过10万小时。

  用好政策促转型稳增长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关长李念农说道:“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一直以来与地方政府一道致力于政策创新,用好政策,为园区经济转型升级、企业发展壮大始终营造宽松的政策氛围。”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复苏州工业园区成立综合保税区,自此中国内陆首个没有港口的保税港区诞生。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在园区原有海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出口加工区A、B区整合,功能叠加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口岸作业、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国际贸易等多种功能,成为上海洋山港、浦东空港及太仓港在内陆地区的喂给、疏散港。经过多年的发展,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进出区总值增长了1倍多,截至2014年底,累计进出区总值5604.6亿美元,成功实现功能业务、海关监管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跨越转型。

  2012年5月28日,经上级海关批准,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先行推出“全球维修”业务试点,该项业务允许企业可对集团内各工厂的产品进行维修,还可在全球范围接受维修订单。实践证明,该项业务不仅增加了企业的外贸进出口量,更因有了全球维修功能为企业带来巨额生产订单,某公司就凭该项功能获得了一份价值1亿美元的生产订单。截止目前,园区累计维修进出货值4.3亿美元。

  2014年6月,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在全国首批启动企业自律管理试点。对主动自报存在走私违规情事的企业,经海关确认属于企业自律管理试点处置范围内的,可根据有关法规从轻、减轻或不予行政处罚;对主动自报漏缴税款并及时补缴税款的企业,经海关确认属于企业自律管理试点处置范围内的,可以根据有关法规减免征收滞纳金,初期已有40家企业自查上报问题87个。通过试点,引导企业守法自律,逐步形成企业自律、社会共管的良性循环。

  2015年4月15日,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贸易功能区通过海关总署、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的联合验收。在贸易功能区,企业可以开展贸易、物流和流通性简单加工等业务。区内企业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还可以人民币结算方式,自行开展向国内进口分销业务。区内企业购买国内部分货物与劳务所含增值税,以及“营改增”之后流转到区内企业的增值税都能抵扣。区内企业可充分利用新机制,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竞争力,更高层次地参与国际分工,吸引全球营运中心向区内转移。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